笔下文学 www.wbxwx.com,旧唐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开拆,有似蝉蜕,尽失其齿骨,众谓 尸解。高宗闻之,不悦,曰:“刘师为我合丹,自服仙去。其所进者,亦无异焉!”
道士司马承祯,字子微。河内温人,周晋州刺史、琅邪公裔玄孙。少好学,薄 于为吏,遂为道士。事籓师正,传其符箓及辟谷导引服饵之术。师正特赏异之,谓 曰:“我自陶隐居传正一之法,至汝四叶矣。”承祯尝遍游名山,乃止于天台山。 则天闻其名,召至都,降手敕以赞美之。及将还,敕麟台监李峤饯之于洛桥之东。
景云二年,睿宗令其兄承祎就天台山追之至京,引入宫中,问以阴阳术数之事。 承祯对曰:“道经之旨:‘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且心目所知见者, 每损之尚未能已,岂复攻乎异端,而增其智虑哉!”帝曰:“理身无为,则清高矣! 理国无为,如何?”对曰:“国犹身也。老子曰:‘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 物自然而无私焉,而天下理。’易曰:‘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是知天不 言而信,不为而成。无为之旨,理国之道也。”睿宗叹息曰:“广成之言,即斯是 也!”承祯固辞还山,仍赐宝琴一张,及霞纹帔而遣之,朝中词人赠诗者百余人。
开元九年,玄宗又遣使迎入京,亲受法箓,前后赏赐甚厚。十年,驾还西都, 承祯又请还天台山,玄宗赋诗以遣之。十五年,又召至都。玄宗令承祯于王屋山自 选形胜,置坛室以居焉。承祯因上言:“今五岳神祠,皆是山林之神,非正真之神 也。五岳皆有洞府,各有上清真人降任其职,山川风雨,阴阳气序,是所理焉。冠 冕章服,佐从神仙,皆有名数。请别立斋祠之所。”玄宗从其言,因敕五岳各置真 君祠一所,其形象制度,皆令承祯推按道经,创意为之。
承祯颇善篆隶书,玄宗令以三体写老子经,因刊正文句,定著五千三百八 十言为真本以奏上之。以承祯王屋所居为阳台观,上自题额,遣使送之。赐绢三百 匹,以充药饵之用。俄又令玉真公主及光禄卿韦縚至其所居,修金箓斋,复加以锡 赍。
是岁,卒于王屋山,时年八十九。其弟子表称;“死之日,有双鹤饶坛,及白 云从坛中涌出,上连于天,而师容色如生。”玄宗深叹之,乃下制曰:“混成不测, 入寥自化。虽独立有象,而至极则冥。故王屋山道士司马子微,心依道胜,理会玄 远,遍游名山,密契仙洞。存观其妙,逍遥得意之场;亡复其根,宴息无何之境。 固以名登真格,位在灵官。林壑未改,遐霄已旷;言念高烈,有怆于怀。宜赠徽章, 用光丹箓。可银青光禄大夫,号真一先生。”仍为亲制碑文。
吴筠,鲁中之儒士也。少通经,善属文,举进士不第。性高洁,不奈流俗。乃 入嵩山,依潘师正为道士,传正一之法,苦心钻仰,乃尽通其术。开元中,南游金 陵,访道茅山。久之,东游天台。
筠尤善著述,在剡与越中文士为诗酒之会,所著歌篇,传于京师。玄宗闻其名, 遣使征之。既至,与语甚悦,令待诏翰林。帝问以道法,对曰:“道法之精,无如 五千言,其诸枝词蔓说,徒费纸札耳!”又问神仙修炼之事,对曰:“此野人之事, 当以岁月功行求之,非人主之所宜适意。”每与缁黄列坐,朝臣启奏,筠之所陈, 但名教世务而已,间之以讽咏,以达其诚。玄宗深重之。
天宝中,李林甫、杨国忠用事,纲纪日紊。筠知天下将乱,坚求还嵩山。累表 不许,乃诏于岳观别立道院。禄山将乱,求还茅山,许之。既而中原大乱,江淮多 盗,乃东游会稽。尝于天台剡中往来,与诗人李白、孔巢父诗篇酬和,逍遥泉石, 人多从之。竟终于越中。文集二十卷,其玄纲三篇、神仙可学论等,为达 识之士所称。
筠在翰林时,特承恩顾,由是为群僧之所嫉。骠骑高力士素奉佛,尝短筠于上 前,筠不悦,乃求还山。故所著文赋,深诋释氏,亦为通人所讥。然词理宏通,文 彩焕发,每制一篇,人皆传写。虽李白之放荡,杜甫之壮丽,能兼之者,其唯筠乎!
孔述睿,赵州人也。曾祖昌宇,膳部郎中。祖舜,监察御史。父齐参,宝鼎令。 述睿少与兄克符、弟克让,皆事亲以孝闻。既孤,俱隐于嵩山。述睿好学不倦,大 历中,转运使刘晏累表荐述睿有颜、闵之行,游、夏之学。代宗以太常寺协律郎征 之。转国子博士,历迁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 旬日即辞疾,却归旧隐。
德宗践祚,以谏议大夫银章硃绶,命河南尹赵惠伯赍诏书、玄纁束帛,就嵩山 以礼征聘。述睿既至,召对于别殿,特赐第宅,给以厩马,兼为皇太子侍读。旬日 后累表固辞,依前乞还旧山。诏报之曰:“卿怀伊挚匡时之道,有广成嘉遁之风。 养素丘园,屡辞命秩。朕以峒山问道,渭水求师,亦何必务执劳谦,固求退让!无 违朕旨,且启乃心。”述睿既恳辞不获,方就职。久之,改秘书少监,兼右庶子, 再加史馆修撰。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时称详究。
而又性谦和退让,与物无竞,每亲朋集会,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人皆敬之。 时令狐峘亦充修撰,与述睿同职,多以细碎之事侵述睿,述睿皆让之,竟不与争, 时人称为长者。
贞元四年,命赍诏并御馔、衣服数百袭,往平凉盟会处祭陷殁将士骸骨,以述 睿性精悫故也。九年,以疾上表,请罢官。诏不许,报之曰:“朕以卿德重朝端, 行敦风俗,不言之教,所赖攸深,未依来请,想宜悉也。”
述睿再三上表,方获允许,乃以太子宾客赐紫金鱼袋致仕,放还乡里。仍赐帛 五十匹,衣一袭。故事,致仕还乡者皆不给公乘,德宗优宠儒者,特命给而遣之。 贞元十六年九月卒,年七十一。赠工部尚书。子敏行。
敏行,字至之,举进士,元和五年礼部侍郎崔枢下擢第。吕元膺廉问岳鄂,辟 为宾佐。丁母忧而罢。后元膺为东都留守,移镇河中。敏行皆从之。十四年,入为 右拾遗,迁左补阙。长庆中,为起居郎,改左司员外郎,历司勋郎中,充集贤殿学 士,迁吏部郎中,俄拜谏议大夫。上疏论兴元监军杨叔元阴激募卒为乱,杀节度使 李绛。人不敢发其事,敏行上表极诤之,故叔元得罪,时论称美。
敏行名臣之子,少而修洁,为人所称;及游宦,与当时豪俊为友。虽名华为一 时冠,而贞规雅操,与父远矣。大和九年正月卒,年四十九,赠尚书工部侍郎。
阳城,字亢宗,北平人也。代为宦族。家贫不能得书,乃求为集贤写书吏,窃 官书读之,昼夜不出房;经六年,乃无所不通。既而隐于中条山。远近慕其德行, 多从之学。闾里相讼者,不诣官府,诣城请决。陕虢观察使李泌闻其名,亲诣其里 访之,与语甚悦。泌为宰相,荐为著作郎。德宗令长安县尉杨宁赍束帛诣夏县所居 而召之,城乃衣褐赴京,上章辞让。德宗遣中官持章服衣之,而后诏,赐帛五十匹。 寻迁谏议大夫。
初未至京,人皆想望风彩,曰:“阳城山人能自刻苦,不乐名利,今为谏官, 必能以死奉职。”人咸畏惮之。及至,诸谏官纷纭言事,细碎无不闻达,天子益厌 苦之。而城方与二弟及客日夜痛饮,人莫能窥其际,皆以虚名讥之。有造城所居, 将问其所以者。城望风知其意,引之与坐,辄强以酒。客辞,城辄引自饮;客不能 已,乃与城酬酢。客或时先醉,卧席上,城或时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约 其二弟云:“吾所得月俸,汝可度吾家有几口,月食米当几何,买薪、菜、盐凡用 几钱,先具之,其余悉以送酒媪,无留也。”未尝有所蓄积。虽所服用有切急不可 阙者,客称某物佳可爱,城辄喜,举而授之。有陈某者,候其始请月俸,常往称其 钱帛之美,月有获焉。
时德宗在位,多不假宰相权,而左右得以因缘用事。于是裴延龄、李齐运、韦 渠牟寻以奸佞相次进用,诬谮时宰,毁诋大臣,陆贽等咸遭枉黜,无敢救者。城乃 伏阁上疏,与拾遗王仲舒共论延龄奸佞,贽等无罪。德宗大怒,召宰相入议,将加 城罪。时顺宗在东宫,为城独开解之,城赖之获免。于是金吾将军张万福闻谏官伏 阁谏,趋往,至延英门,大言贺曰:“朝廷有直臣,天下必太平矣!”乃造城及王 仲舒等曰:“诸谏议能如此言事,天下安得不太平?”已而连呼“太平,太平”
万福武人,年八十余,自此名重天下。时朝夕欲相延龄,城曰:“脱以延龄为 相,城当取白麻坏之。”竟坐延龄事改国子司业。
城既至国学,乃召诸生,告之曰:“凡学者所以学,为忠与孝也。诸生宁有久 不省其亲者乎?”明日,告城归养者二十余人。
有薛约者,尝学于城,性狂躁,以言事得罪,徙连州,客寄无根蒂。台吏以踪 迹求得之于城家。城坐台吏于门,与约饮酒诀别,涕泣送之郊外。德宗闻之,以城 党罪人,出为道州刺史。太学生王鲁卿、季偿等二百七十人诣阙乞留,经数日,吏 遮止之,疏不得上。
在道州,以家人法待吏人,宜罚者罚之,宜赏者赏之,不以簿书介意。道州土 地产民多矮,每年常配乡户,竟以其男号为“矮奴”城下车,禁以良为贱,又悯 其编甿岁有离异之苦,乃抗疏论而免之,自是乃停其贡。民皆赖之,无不泣荷。前 刺史有赃罪。观察使方推鞫之,吏有幸于前刺史者,拾其不法事以告,自为功,城 立杖杀之。赋税不登,观察使数加诮让。州上考功第,城自署其第曰:“抚字心劳, 征科政拙,考下下。”观察使遣判官督其赋,至州,怪城不出迎,以问州吏。吏曰: “刺史闻判官来,以为有罪,自囚于狱,不敢出。”判官大惊,驰入谒城于狱,曰: “使君何罪!某奉命来候安否耳。”留一二日未去,城因不复归馆;门外有故门扇 横地,城昼夜坐卧其上,判官不自安,辞去。其后又遣他判官往按之,他判官义不 欲按,乃载妻子行,中道而自逸。
顺宗即位,诏征之,而城已卒。士君子惜之,是岁四月,赐其家钱二百贯文, 仍令所在州县给递,以丧归葬焉。
崔觐,梁州城固人。为儒不乐仕进,以耕稼为业。老而无子,乃以田宅家财分 给奴婢,令各为生业。觐夫妻遂隐于城固南山,家事不问。约奴婢递过其舍,至则 供给酒食而已。夫妇林泉相对,以啸咏自娱。山南西道节度使郑余庆高其行,辟为 节度参谋,累邀方至府第。为吏无方略,苦不达人事,余庆以长者优容之。太和八 年,左补阙王直方上疏论事,得召见,文宗便殿访以时事。直方亦兴元人,与觐城 固山为邻,是日因荐觐有高行,诏以起居郎征之。觐辞疾不起。卒于山。
赞曰:高士忘怀,不隐不显。依隐钓名,真风渐鲜。结庐泉石,投绂市朝。心 无出处,是曰逍遥。
<b>部分译文</b>
司马承祯道士,别名子微,河内温县人。他是北周晋州刺史、琅笽公司马裔的孙子的孙子。年轻时爱好学习,对做官看得淡薄,于是当了道士。拜潘师正为师,向他学习道家的秘密文书“符。。”和修炼成仙、服食丹药的法术。潘师正对他特别赞赏,说:“我从陶弘景学习道教法术,到你共有四世了。”司马承祯游历了所有名山之后,才定居在天台山。则天皇后听到他的名望,把他召到京都,颁下亲手写的诏书赞美他。在回天台山前夕,则天皇后诏令麟台监李峤在洛桥东边为他饯行。
景云二年(711),睿宗命令他的哥哥司马承。。到天台山邀请他到京城,带进皇宫,询问关于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数理来推断人事吉凶方面的事情。司马承祯回答说:“道教经典的主旨是:‘学道就要一天一天减少浮华不实,减少再减少,以到达纯朴无为的境界。’就连纷扰人的内心的事物,往往有意减少尚且不能做到,怎么还能追求非分的东西,来增加自己的精神负担啊!”睿宗说:“用无为来修身养性,就会清静高洁了。用无为来治理国家,怎么样呢?”司马承祯回答说:“国家像人一样。老子说:‘存心淡泊,留神宁静,顺应客观世界的本来模样而没有个人欲望,那么天下就太平了。’周易说:‘圣人,他的德性和天地融为一体。’这就可知天不强争却可让人信赖,天不强求却可把事办成。无为的主旨,就是治国的指导思想。”睿宗赞叹说:“广成子的话,正是这个意思。”司马承祯坚决要求回天台山,睿宗就赐给一张宝琴和一套道士服装让他离去,朝廷为他做诗送别的诗人就有一百多名。
开元九年(721),玄宗又派使者接他进京,亲自向他学习符。。,前前后后赏赐非常丰厚。开元十年(722),玄宗回到西京长安,司马承祯又要求回天台山,玄宗做诗为他送行。开元十五年(727),又把他接到京都。玄宗叫司马承祯在王屋山自己选择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建筑坛场庙宇住在那里。司马承祯就这个问题禀奏说:“如今嵩山、泰山、华山、衡山、恒山这‘五岳’的神庙,祭祀的都是山林的神灵,不是真正的神仙。五岳都有神仙居住的洞府,各洞府都有上清真人降落下来担任那里的职务,山河风雨,阴阳节令,都由他管理。礼帽礼服的等级,各位神仙的身份,都有明确的记载。请在五岳另外安排建立道观的地方。”玄宗听从了他的要求,于是诏令在五岳各建一所真君祠,真君祠的造型样式规模大小,都让司马承祯按照道教经典进行推算,设计蓝图进行建造。司马承祯擅长篆、隶书法,玄宗要他用篆、隶、楷三种字体书写老子的道德经,同时校正字句,定下五千三百八十个字叫作真本呈奏玄宗。把司马承祯在王屋山建造的坛场庙宇叫作阳台观,玄宗亲笔书写匾额,派使者送给司马承祯。赏赐三百匹绢,作为炼丹的费用。不久又命令玉真公主和光禄卿韦纟舀到阳台观会集道众修造名为“金。。”的道场,又给予赏赐。
这年,司马承祯在王屋山去世,终年八十九岁。他的弟子呈表禀奏说:“去世那天,有一对仙鹤在坛场上空盘旋,后来一团白云从坛场腾起,直上九天,而先师的面容跟活着一样。”玄宗深感叹惜,发出诏书说:“混沌之中自然生成,万物变化不可预料,你已进入空灵寂静的境界,飞往神仙所在的天国。虽然活得超凡脱俗也是虚相,而到达极点就会物我两忘。所以王屋山的道士司马子微,情感寄托于神仙的境界,思想贯通了奥妙的道经,游遍了名山胜景,寄情于神仙洞府。在凡间就欣赏它那神奇美妙,在适意的地方安闲自得;离尘世就返回自己的本源,在空灵虚无的地方安息。你的名字本来进入了神仙的行列,你的职务本来排在了仙官的位置。山林没有改变,高天已成阻隔,想起你的崇高纯正,心里就涌起悲伤,应追认你的名号,以光大道家的历史。同意追认为银青光禄大夫,赐号叫真一先生。”还为他亲笔撰写了碑文。
开拆,有似蝉蜕,尽失其齿骨,众谓 尸解。高宗闻之,不悦,曰:“刘师为我合丹,自服仙去。其所进者,亦无异焉!”
道士司马承祯,字子微。河内温人,周晋州刺史、琅邪公裔玄孙。少好学,薄 于为吏,遂为道士。事籓师正,传其符箓及辟谷导引服饵之术。师正特赏异之,谓 曰:“我自陶隐居传正一之法,至汝四叶矣。”承祯尝遍游名山,乃止于天台山。 则天闻其名,召至都,降手敕以赞美之。及将还,敕麟台监李峤饯之于洛桥之东。
景云二年,睿宗令其兄承祎就天台山追之至京,引入宫中,问以阴阳术数之事。 承祯对曰:“道经之旨:‘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且心目所知见者, 每损之尚未能已,岂复攻乎异端,而增其智虑哉!”帝曰:“理身无为,则清高矣! 理国无为,如何?”对曰:“国犹身也。老子曰:‘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 物自然而无私焉,而天下理。’易曰:‘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是知天不 言而信,不为而成。无为之旨,理国之道也。”睿宗叹息曰:“广成之言,即斯是 也!”承祯固辞还山,仍赐宝琴一张,及霞纹帔而遣之,朝中词人赠诗者百余人。
开元九年,玄宗又遣使迎入京,亲受法箓,前后赏赐甚厚。十年,驾还西都, 承祯又请还天台山,玄宗赋诗以遣之。十五年,又召至都。玄宗令承祯于王屋山自 选形胜,置坛室以居焉。承祯因上言:“今五岳神祠,皆是山林之神,非正真之神 也。五岳皆有洞府,各有上清真人降任其职,山川风雨,阴阳气序,是所理焉。冠 冕章服,佐从神仙,皆有名数。请别立斋祠之所。”玄宗从其言,因敕五岳各置真 君祠一所,其形象制度,皆令承祯推按道经,创意为之。
承祯颇善篆隶书,玄宗令以三体写老子经,因刊正文句,定著五千三百八 十言为真本以奏上之。以承祯王屋所居为阳台观,上自题额,遣使送之。赐绢三百 匹,以充药饵之用。俄又令玉真公主及光禄卿韦縚至其所居,修金箓斋,复加以锡 赍。
是岁,卒于王屋山,时年八十九。其弟子表称;“死之日,有双鹤饶坛,及白 云从坛中涌出,上连于天,而师容色如生。”玄宗深叹之,乃下制曰:“混成不测, 入寥自化。虽独立有象,而至极则冥。故王屋山道士司马子微,心依道胜,理会玄 远,遍游名山,密契仙洞。存观其妙,逍遥得意之场;亡复其根,宴息无何之境。 固以名登真格,位在灵官。林壑未改,遐霄已旷;言念高烈,有怆于怀。宜赠徽章, 用光丹箓。可银青光禄大夫,号真一先生。”仍为亲制碑文。
吴筠,鲁中之儒士也。少通经,善属文,举进士不第。性高洁,不奈流俗。乃 入嵩山,依潘师正为道士,传正一之法,苦心钻仰,乃尽通其术。开元中,南游金 陵,访道茅山。久之,东游天台。
筠尤善著述,在剡与越中文士为诗酒之会,所著歌篇,传于京师。玄宗闻其名, 遣使征之。既至,与语甚悦,令待诏翰林。帝问以道法,对曰:“道法之精,无如 五千言,其诸枝词蔓说,徒费纸札耳!”又问神仙修炼之事,对曰:“此野人之事, 当以岁月功行求之,非人主之所宜适意。”每与缁黄列坐,朝臣启奏,筠之所陈, 但名教世务而已,间之以讽咏,以达其诚。玄宗深重之。
天宝中,李林甫、杨国忠用事,纲纪日紊。筠知天下将乱,坚求还嵩山。累表 不许,乃诏于岳观别立道院。禄山将乱,求还茅山,许之。既而中原大乱,江淮多 盗,乃东游会稽。尝于天台剡中往来,与诗人李白、孔巢父诗篇酬和,逍遥泉石, 人多从之。竟终于越中。文集二十卷,其玄纲三篇、神仙可学论等,为达 识之士所称。
筠在翰林时,特承恩顾,由是为群僧之所嫉。骠骑高力士素奉佛,尝短筠于上 前,筠不悦,乃求还山。故所著文赋,深诋释氏,亦为通人所讥。然词理宏通,文 彩焕发,每制一篇,人皆传写。虽李白之放荡,杜甫之壮丽,能兼之者,其唯筠乎!
孔述睿,赵州人也。曾祖昌宇,膳部郎中。祖舜,监察御史。父齐参,宝鼎令。 述睿少与兄克符、弟克让,皆事亲以孝闻。既孤,俱隐于嵩山。述睿好学不倦,大 历中,转运使刘晏累表荐述睿有颜、闵之行,游、夏之学。代宗以太常寺协律郎征 之。转国子博士,历迁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 旬日即辞疾,却归旧隐。
德宗践祚,以谏议大夫银章硃绶,命河南尹赵惠伯赍诏书、玄纁束帛,就嵩山 以礼征聘。述睿既至,召对于别殿,特赐第宅,给以厩马,兼为皇太子侍读。旬日 后累表固辞,依前乞还旧山。诏报之曰:“卿怀伊挚匡时之道,有广成嘉遁之风。 养素丘园,屡辞命秩。朕以峒山问道,渭水求师,亦何必务执劳谦,固求退让!无 违朕旨,且启乃心。”述睿既恳辞不获,方就职。久之,改秘书少监,兼右庶子, 再加史馆修撰。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时称详究。
而又性谦和退让,与物无竞,每亲朋集会,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人皆敬之。 时令狐峘亦充修撰,与述睿同职,多以细碎之事侵述睿,述睿皆让之,竟不与争, 时人称为长者。
贞元四年,命赍诏并御馔、衣服数百袭,往平凉盟会处祭陷殁将士骸骨,以述 睿性精悫故也。九年,以疾上表,请罢官。诏不许,报之曰:“朕以卿德重朝端, 行敦风俗,不言之教,所赖攸深,未依来请,想宜悉也。”
述睿再三上表,方获允许,乃以太子宾客赐紫金鱼袋致仕,放还乡里。仍赐帛 五十匹,衣一袭。故事,致仕还乡者皆不给公乘,德宗优宠儒者,特命给而遣之。 贞元十六年九月卒,年七十一。赠工部尚书。子敏行。
敏行,字至之,举进士,元和五年礼部侍郎崔枢下擢第。吕元膺廉问岳鄂,辟 为宾佐。丁母忧而罢。后元膺为东都留守,移镇河中。敏行皆从之。十四年,入为 右拾遗,迁左补阙。长庆中,为起居郎,改左司员外郎,历司勋郎中,充集贤殿学 士,迁吏部郎中,俄拜谏议大夫。上疏论兴元监军杨叔元阴激募卒为乱,杀节度使 李绛。人不敢发其事,敏行上表极诤之,故叔元得罪,时论称美。
敏行名臣之子,少而修洁,为人所称;及游宦,与当时豪俊为友。虽名华为一 时冠,而贞规雅操,与父远矣。大和九年正月卒,年四十九,赠尚书工部侍郎。
阳城,字亢宗,北平人也。代为宦族。家贫不能得书,乃求为集贤写书吏,窃 官书读之,昼夜不出房;经六年,乃无所不通。既而隐于中条山。远近慕其德行, 多从之学。闾里相讼者,不诣官府,诣城请决。陕虢观察使李泌闻其名,亲诣其里 访之,与语甚悦。泌为宰相,荐为著作郎。德宗令长安县尉杨宁赍束帛诣夏县所居 而召之,城乃衣褐赴京,上章辞让。德宗遣中官持章服衣之,而后诏,赐帛五十匹。 寻迁谏议大夫。
初未至京,人皆想望风彩,曰:“阳城山人能自刻苦,不乐名利,今为谏官, 必能以死奉职。”人咸畏惮之。及至,诸谏官纷纭言事,细碎无不闻达,天子益厌 苦之。而城方与二弟及客日夜痛饮,人莫能窥其际,皆以虚名讥之。有造城所居, 将问其所以者。城望风知其意,引之与坐,辄强以酒。客辞,城辄引自饮;客不能 已,乃与城酬酢。客或时先醉,卧席上,城或时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约 其二弟云:“吾所得月俸,汝可度吾家有几口,月食米当几何,买薪、菜、盐凡用 几钱,先具之,其余悉以送酒媪,无留也。”未尝有所蓄积。虽所服用有切急不可 阙者,客称某物佳可爱,城辄喜,举而授之。有陈某者,候其始请月俸,常往称其 钱帛之美,月有获焉。
时德宗在位,多不假宰相权,而左右得以因缘用事。于是裴延龄、李齐运、韦 渠牟寻以奸佞相次进用,诬谮时宰,毁诋大臣,陆贽等咸遭枉黜,无敢救者。城乃 伏阁上疏,与拾遗王仲舒共论延龄奸佞,贽等无罪。德宗大怒,召宰相入议,将加 城罪。时顺宗在东宫,为城独开解之,城赖之获免。于是金吾将军张万福闻谏官伏 阁谏,趋往,至延英门,大言贺曰:“朝廷有直臣,天下必太平矣!”乃造城及王 仲舒等曰:“诸谏议能如此言事,天下安得不太平?”已而连呼“太平,太平”
万福武人,年八十余,自此名重天下。时朝夕欲相延龄,城曰:“脱以延龄为 相,城当取白麻坏之。”竟坐延龄事改国子司业。
城既至国学,乃召诸生,告之曰:“凡学者所以学,为忠与孝也。诸生宁有久 不省其亲者乎?”明日,告城归养者二十余人。
有薛约者,尝学于城,性狂躁,以言事得罪,徙连州,客寄无根蒂。台吏以踪 迹求得之于城家。城坐台吏于门,与约饮酒诀别,涕泣送之郊外。德宗闻之,以城 党罪人,出为道州刺史。太学生王鲁卿、季偿等二百七十人诣阙乞留,经数日,吏 遮止之,疏不得上。
在道州,以家人法待吏人,宜罚者罚之,宜赏者赏之,不以簿书介意。道州土 地产民多矮,每年常配乡户,竟以其男号为“矮奴”城下车,禁以良为贱,又悯 其编甿岁有离异之苦,乃抗疏论而免之,自是乃停其贡。民皆赖之,无不泣荷。前 刺史有赃罪。观察使方推鞫之,吏有幸于前刺史者,拾其不法事以告,自为功,城 立杖杀之。赋税不登,观察使数加诮让。州上考功第,城自署其第曰:“抚字心劳, 征科政拙,考下下。”观察使遣判官督其赋,至州,怪城不出迎,以问州吏。吏曰: “刺史闻判官来,以为有罪,自囚于狱,不敢出。”判官大惊,驰入谒城于狱,曰: “使君何罪!某奉命来候安否耳。”留一二日未去,城因不复归馆;门外有故门扇 横地,城昼夜坐卧其上,判官不自安,辞去。其后又遣他判官往按之,他判官义不 欲按,乃载妻子行,中道而自逸。
顺宗即位,诏征之,而城已卒。士君子惜之,是岁四月,赐其家钱二百贯文, 仍令所在州县给递,以丧归葬焉。
崔觐,梁州城固人。为儒不乐仕进,以耕稼为业。老而无子,乃以田宅家财分 给奴婢,令各为生业。觐夫妻遂隐于城固南山,家事不问。约奴婢递过其舍,至则 供给酒食而已。夫妇林泉相对,以啸咏自娱。山南西道节度使郑余庆高其行,辟为 节度参谋,累邀方至府第。为吏无方略,苦不达人事,余庆以长者优容之。太和八 年,左补阙王直方上疏论事,得召见,文宗便殿访以时事。直方亦兴元人,与觐城 固山为邻,是日因荐觐有高行,诏以起居郎征之。觐辞疾不起。卒于山。
赞曰:高士忘怀,不隐不显。依隐钓名,真风渐鲜。结庐泉石,投绂市朝。心 无出处,是曰逍遥。
<b>部分译文</b>
司马承祯道士,别名子微,河内温县人。他是北周晋州刺史、琅笽公司马裔的孙子的孙子。年轻时爱好学习,对做官看得淡薄,于是当了道士。拜潘师正为师,向他学习道家的秘密文书“符。。”和修炼成仙、服食丹药的法术。潘师正对他特别赞赏,说:“我从陶弘景学习道教法术,到你共有四世了。”司马承祯游历了所有名山之后,才定居在天台山。则天皇后听到他的名望,把他召到京都,颁下亲手写的诏书赞美他。在回天台山前夕,则天皇后诏令麟台监李峤在洛桥东边为他饯行。
景云二年(711),睿宗命令他的哥哥司马承。。到天台山邀请他到京城,带进皇宫,询问关于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数理来推断人事吉凶方面的事情。司马承祯回答说:“道教经典的主旨是:‘学道就要一天一天减少浮华不实,减少再减少,以到达纯朴无为的境界。’就连纷扰人的内心的事物,往往有意减少尚且不能做到,怎么还能追求非分的东西,来增加自己的精神负担啊!”睿宗说:“用无为来修身养性,就会清静高洁了。用无为来治理国家,怎么样呢?”司马承祯回答说:“国家像人一样。老子说:‘存心淡泊,留神宁静,顺应客观世界的本来模样而没有个人欲望,那么天下就太平了。’周易说:‘圣人,他的德性和天地融为一体。’这就可知天不强争却可让人信赖,天不强求却可把事办成。无为的主旨,就是治国的指导思想。”睿宗赞叹说:“广成子的话,正是这个意思。”司马承祯坚决要求回天台山,睿宗就赐给一张宝琴和一套道士服装让他离去,朝廷为他做诗送别的诗人就有一百多名。
开元九年(721),玄宗又派使者接他进京,亲自向他学习符。。,前前后后赏赐非常丰厚。开元十年(722),玄宗回到西京长安,司马承祯又要求回天台山,玄宗做诗为他送行。开元十五年(727),又把他接到京都。玄宗叫司马承祯在王屋山自己选择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建筑坛场庙宇住在那里。司马承祯就这个问题禀奏说:“如今嵩山、泰山、华山、衡山、恒山这‘五岳’的神庙,祭祀的都是山林的神灵,不是真正的神仙。五岳都有神仙居住的洞府,各洞府都有上清真人降落下来担任那里的职务,山河风雨,阴阳节令,都由他管理。礼帽礼服的等级,各位神仙的身份,都有明确的记载。请在五岳另外安排建立道观的地方。”玄宗听从了他的要求,于是诏令在五岳各建一所真君祠,真君祠的造型样式规模大小,都让司马承祯按照道教经典进行推算,设计蓝图进行建造。司马承祯擅长篆、隶书法,玄宗要他用篆、隶、楷三种字体书写老子的道德经,同时校正字句,定下五千三百八十个字叫作真本呈奏玄宗。把司马承祯在王屋山建造的坛场庙宇叫作阳台观,玄宗亲笔书写匾额,派使者送给司马承祯。赏赐三百匹绢,作为炼丹的费用。不久又命令玉真公主和光禄卿韦纟舀到阳台观会集道众修造名为“金。。”的道场,又给予赏赐。
这年,司马承祯在王屋山去世,终年八十九岁。他的弟子呈表禀奏说:“去世那天,有一对仙鹤在坛场上空盘旋,后来一团白云从坛场腾起,直上九天,而先师的面容跟活着一样。”玄宗深感叹惜,发出诏书说:“混沌之中自然生成,万物变化不可预料,你已进入空灵寂静的境界,飞往神仙所在的天国。虽然活得超凡脱俗也是虚相,而到达极点就会物我两忘。所以王屋山的道士司马子微,情感寄托于神仙的境界,思想贯通了奥妙的道经,游遍了名山胜景,寄情于神仙洞府。在凡间就欣赏它那神奇美妙,在适意的地方安闲自得;离尘世就返回自己的本源,在空灵虚无的地方安息。你的名字本来进入了神仙的行列,你的职务本来排在了仙官的位置。山林没有改变,高天已成阻隔,想起你的崇高纯正,心里就涌起悲伤,应追认你的名号,以光大道家的历史。同意追认为银青光禄大夫,赐号叫真一先生。”还为他亲笔撰写了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