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三 (2/2)
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北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多行无礼,乡党 之内,疾之若仇。小白位中书博士。子胤伯,有当世器干,孝文纳其女为嫔,位东 徐州刺史,卒于鸿胪少卿,谥曰简。子希俊,未官而卒。子道育,武定中,开封太 守。
希俊弟幼儒,好学修谨,丞相、高阳王雍以女妻之。位司州别驾,有当官称。 卒,赠散骑常侍、兗州刺史,谥曰肃。幼儒亡后,妻淫荡凶悖,肆行无礼。幼儒时 望甚优,其从兄伯猷每谓所亲曰:“从弟人才,足为令德,不幸得如此妇。今死复 重死,可为悲叹。”
幼儒子敬道、敬德,俱仕西魏。敬道并巴、开、新三州刺史。敬道子正则仕周, 复州刺史。
胤伯弟平城,广陵王羽纳其女为妃,位东平原太守。性猜狂使酒,为政贪残。 卒,赠南青州刺史。
长子伯猷,博学有文才,早知名。举司州秀才,历太学博士,领殿中御史。与 当时名胜,咸申游款。明帝释奠,诏伯猷录义。后为尚书外兵郎中,典起居注,以 军功赐爵阳武子。节闵帝初,以舅氏超授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领国子祭酒。 转护军将军,赐爵武城子。
元象初,以本官兼散骑常侍使梁。前后使人,梁武令其侯王于马射之日宴对申 礼。伯猷之行,梁武令其领军将军臧盾与之接。议者以此贬之。使还,除南青州刺 史。在官贪婪,妻安丰王元延明女,专为聚敛,货贿公行,润及亲戚。户口逃散, 邑落空虚。乃诬陷良善,云欲反叛,籍其资财,尽以入己,诛其丈夫,妇女配没。 百姓冤苦,声闻四方。为御史纠劾,死罪数十条。遇赦免,因以顿废。齐文襄作相, 每诫厉朝士,常以伯猷及崔叔仁为喻。武定七年,除太常卿。卒,赠骠骑大将军、 中书监、兗州刺史。子蕴,太子舍人、阳夏太守。伯猷弟仲衡,武定中,仪同开府 中郎。
仲衡弟辑之,司徒谘议。齐大宁中,以军功赐爵成皋男,位金紫光禄大夫,东 济北太守、肥城戍主。卒,赠度支尚书、北豫州刺史。
辑之弟怀孝,司徒谘议。齐大宁中,仁州刺史。
洞林子敬叔,荥阳邑中正、濮阳太守,坐贪秽除名。子籍,字承宗,徐州平东 府长史。
籍弟琼,字祖珍,有强干称,位范阳太守,颇有声,卒。孝昌中,弟俨宠要, 重赠青州刺史。琼兄弟雍睦,其诸娣姒亦咸相亲爱,闺门之内,有无相通,为时人 所称美。子道邕。
道邕字孝穆。幼谨厚,以清约自居,年未弱冠,涉历经史。父叔四人并早殁, 昆服季之中,道邕居长,抚训诸弟,有如同生,闺庭之中,怡怡如也。魏孝昌初, 解褐太尉行参军,累以战功进至左光禄大夫、太师咸阳王长史。及孝武西迁,从入 关,除司徒左长史,领临洮王友,赐爵永宁县侯。
大统中,行岐州刺史,在任未几,有能名。王罴时为雍州刺史,钦其善政,贻 书盛相称述。先是,所部百姓,久遭离乱,逃散殆尽。道邕下车之日,户止三千, 留情绥抚,远近咸至,数年之内,有四万家。岁考绩为天下最,周文帝赐书叹美之。 征拜京兆尹。及梁岳阳王萧察称蕃,乃假道邕散骑常侍,持节拜察为梁王。使还, 称旨,进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
时周文东讨,除大丞相府右长史,封金乡县男。军次潼关,命道邕与左长史孙 俭、司马杨宽、尚书苏亮、谘议刘孟良等分掌众务。仍令道邕引接关东归附人士, 并品藻才行而任用之,抚纳铨叙,咸得其宜。后拜中书令,赐姓宇文氏,寻以疾免。
周孝闵帝践阼,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子。历御伯中大夫、御 正、宜、华、虞、陕四州刺史。频历数州,皆有政绩。入为少司空,卒。赠本官, 加郑、梁、北豫三州刺史,谥曰贞。
子诩嗣,历位纳言,为聘陈使。后至开府仪同大将军、邵州刺史。诩弟译于隋 文帝有翊赞功,开皇初,又追赠道邕大将军、徐兗等六州刺史,改谥曰文。
译字正义。幼聪敏,涉猎群书,工骑射,尤善音乐,有名于世。译从祖文宽, 尚周文帝元后妹魏平阳公主,无子,周文命译后之。由是译少为周文所亲,恆令与 诸子游集。年十余岁,尝诣府司录李长宗。长宗于众中戏之,译敛容谓曰:“明公 位望不轻,瞻仰斯属,辄相玩狎,无乃丧德也。”长宗甚异之。文宽后诞二子,译 复归本生。
周明帝时,诏令事辅城公,是为武帝。及帝即位,为左侍上士,与仪同刘昉, 恆侍帝侧。译时丧妻,帝令译尚梁安固公主。及帝亲总万机,以为御正下大夫,颇 被顾遇。东宫建,转太子宫尹下大夫,特被太子亲待。时太子多失德,内史中大夫 乌丸轨每劝帝废太子立秦王,由是太子恆不自安。建德二年,为聘齐使副。后诏太 子西征吐谷浑,太子阴谓译曰:“秦王,上爱子也;乌丸轨,上信臣也,今吾此行, 得无扶苏之事乎?”译曰:“愿殿下勉著仁孝,无失子道而已。”太子然之。既破 贼,译以功最,赐爵开国子。后坐亵狎皇太子,乌丸轨、宇文孝伯等以闻。帝大怒, 除译名。宫臣亲幸者咸被谴。太子复召译,戏狎如初。因曰:“殿下何时可得据天 下?”太子悦而益昵之。例复官,仍拜吏部下大夫。
及武帝崩,宣帝嗣位,超拜开府仪同大将军、内史中大夫,封归昌县公。既以 恩旧,任遇甚重,委以朝政。迁内史上大夫,进封沛国公。上大夫之官,自译始也。 以其子善愿为归昌公,元琮为永安县男。又监国史。译颇专权,时帝幸东京,译擅 取官材,自营私第,坐除名。刘昉数言于帝,帝复召之,顾待如初,诏领内史事。
初,隋文帝与译有同学之旧,译又素知隋文相表有奇,倾心相结。至是,隋文 为宣帝所忌,情不自安,尝在永巷,私于译曰:“久愿出籓,公所悉也,敢布心腹, 少留意焉。”译曰:“以公德望,天下归心,欲求多福,岂敢忘也?谨即言之。” 时将遣译南征。译曰:“若定江东,自非懿戚重臣,无以镇抚。可令隋公行,且为 寿阳总管,以督军事。”帝从之,乃下诏,以隋文为扬州总管,译发兵俱会寿阳以 代陈。行有日矣,帝不悆,译遂与御正下大夫刘昉谋,引隋文入受顾托。既而译宣 诏,文武百官,皆受隋文节度。时御正中大夫颜之仪与宦者谋,引大将军宇文仲辅 政。仲已至御坐,译知之,遽率开府杨惠及刘昉、皇甫绩、柳裘俱入。仲与之仪见 译等,愕然,逡巡欲出。隋文因执之。于是矫诏,复以译为内史上大夫。明日,隋 文为丞相,拜译柱国、府长史,行内史上大夫事。及隋文为大冢宰,总百揆,以译 兼领天官都府司会,总六府事。出入卧内,言无不从,赏赐玉帛,不可胜计,每出 入以甲士从。拜其子元璹为仪同。时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等作乱,隋文逾加亲 礼,进上柱国,恕以十死。
译性轻险,不亲职务,而赃货狼籍。隋文阴疏之,然以其有定册功,不忍废放, 阴敕官属不得白事于译。译犹坐事,无所关预,惧,顿首求解职。隋文宽喻之, 接以恩礼。及帝受禅,译以上柱国归第。赏赐丰厚,进子元璹成皋郡公,元珣永安 男,追赠其父及亡兄二人并为刺史。
译自以被疏,阴呼道士章醮,以祈福助。其婢奏译厌蛊左道。帝谓译曰:“我 不负公,此何意也?”译无以对。译又与母别居,为宪司所劾,由是除名。下诏云: “译嘉谋良策,寂尔无闻;鬻狱卖官,沸腾盈耳。若留之于世,在人为不道之臣; 戮之于朝,入地为不孝之鬼。有累幽显,无以置之。宜赐以孝经,令其熟读, 仍遣与母共居。”
未几,诏译参撰律令。复授开府、隆州刺史。请还疗疾,有诏徵之,见于醴泉 宫,赐宴甚欢。因谓译曰:“贬退已久,情相矜愍。”于是顾谓侍臣曰:“郑译与 朕同生共死,间关危难,兴言念此,何日忘之。”译因奉觞上寿。帝令内史李德林 立作诏书,复爵沛国公,位上柱国。高颎戏谓译曰:“笔干。”答曰:“出为方岳, 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上大笑。未几,诏译参议乐事。译以周代七声 废缺,自大隋受命,礼乐宜新。更修七始之义,名曰乐府声调,凡八篇,奏之。 帝嘉美焉。俄拜岐州刺史。岁余,复奉诏定乐于太常。帝劳译曰:“律、令,则公 定之;音乐,则公正之。礼、乐、律、令,公居其三,良足美也。”寻还岐州。开 皇十一年卒,年五十二,谥曰达。子元璹嗣。炀帝初立,五等悉除,以译佐命元功, 诏追改封译莘公,以元璹袭。
元璹历位右光禄大夫、右卫将军。大业末,为文城太守,以城归国。
琼弟俨。俨字季然,容貌壮丽。初为司徒胡国珍行参军,因为灵太后所幸,时 人未知之。后太后废,萧宝夤西征,以俨为友。及太后反政,俨请使还朝,复见宠 待。拜谏议大夫、中书舍人,领尚食典御,昼夜禁中,宠爱尤甚。俨每休沐,太后 常遣阉童随侍,俨见其妻,唯得言家事而已。
与徐纥俱为舍人,俨以纥有智数,仗为谋主。纥以俨宠幸既盛,倾身承接。共 相表里,势倾内外。城阳王徽亦与之合,当时政令,归于俨等。迁散骑常侍、车骑 将军,舍人、常侍如故。明帝崩,事出仓卒,天下咸言俨计。尔硃荣举兵向洛阳, 以俨、纥为辞。荣逼京师,俨走归乡里。俨从兄仲明欲据郡起众,寻为其部下所杀, 与仲明俱传首洛阳。子文宽从武帝入关西。
敬叔弟子恭,燕郡太守。孝昌中,因俨势,除卫尉少卿,迁卫将军、左光禄大 夫。卒后,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叔夜子伯夏,位东莱太守。卒,赠青州刺史。伯夏弟谨,字仲恭,琅邪太守。
连山性严暴,挝挞僮仆,酷过人理。父子一时为奴所害,断首投马槽下,乘马 北逃。其第二子思明,骁勇善骑射,被发率村义驰追之。及河,奴乘马投水。思明 止将从,自射之,一发而中,落马堕流,禽至家,脔杀之。
思明,弟思和,并以武力自效。思明位直阁将军,坐弟思和同元禧逆,徙边。 会赦,免。卒后,赠济州刺史。
子先护,少有武干。庄帝居籓也,先护得自结托。及尔硃荣称兵向洛,灵太后 令先护与郑季明等守河梁。先护闻庄帝即位于河北,遂开门纳荣。以功封平昌县侯, 广州刺史。元颢入洛,庄帝北巡,先护据州起义兵,不受命。庄帝还京,进爵郡公。 历东雍、豫二州刺史,兼尚书右仆射。及尔硃荣死,徐州刺史尔硃仲远拥兵向洛。 诏先护与都督贺拔胜、行台杨昱同讨之。闻京师不守,先护部众逃散,因奔梁。寻 归,为仲远所害。孝武初,赠使持节、都督、四州刺史。子伟。
伟字子直,少倜傥有大志,每以功名自许,善骑射,胆力过人。尔硃氏灭后, 自梁归魏。及武帝西迁,伟亦归乡里,不求仕进。大统三年,河内公独孤信既复洛 阳,伟乃与宗人荣业,纠合州里举兵于陈留,信宿间,众有万人。遂拔梁州,禽东 魏刺史鹿永及镇城守将令狐德,并获陈留郡守赵季和。乃率众西附。因是,梁、陈 间相次降款。伟弛入关西,周文帝与语,叹美之,拜北徐州刺史,封武阳县伯。从 战河桥及解玉壁围,伟常先锋陷阵。侯景归款,周文命伟率所部应接。及景叛,伟 亦全军而还。除荥阳郡守,进爵襄城郡公,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魏 恭帝二年,进位大将军、江陵防主、都督十五州诸军事。
伟性粗犷,不遵法度,睚眦之间,便行杀戮。朝廷以其有立义之效,每优容之。 及在江陵,乃专戮副防主杞宾王,坐除名。保定元年,诏复官爵。天和六年,为华 州刺史。伟前后莅职,皆以威猛为政,吏人莫敢犯禁,盗贼亦为之休止。虽非仁政, 然颇以此见称。卒于州,赠本官,加少傅、都督、司州刺史,谥曰肃。
伟性吃,少时尝逐鹿于野。失之,遇牧竖,问焉。牧竖答之,其言亦吃。伟怒, 谓其效己,遂射杀之。其忍暴如此。子大士嗣。
述祖族子雏,有识尚,操行清整,仕至胶州刺史。初,齐文宣为皇太子纳其女 为良娣,雏时为尚书郎,赵郡李祖升兄弟微相敬惮。杨愔奏授雏赵郡太守,祖升兄 弟具服至雏门,投刺拜谒。文宣闻之喜,笑曰:“足得杀李家兒矣。”
论曰:王慧龙拔难自归,间关夷险,抚人督众,见惮严敌。世珍实有令子,克 播家声。松年之送终恋旧,有古人风矣。劭爰自幼童,讫于白首;好学不倦,究极 群书,晋绅洽闻之士,无不推其博物。雅好著述,久在史官,既撰齐书,兼修 隋典。好诡怪之说,尚委曲之谈;文词鄙秽,体统烦杂,直愧南、董,才无迁、固, 徒烦翰墨,不足观采。经营符瑞,杂以妖讹。为河朔清流而乾没荣利,得不以道而 颓其家声。惜矣!
郑羲机识明悟,为时所许。懿兄弟风尚,俱有可观,故能并当荣遇,共济其美。 述祖德业,足嗣家声。严祖、仲礼,大亏门素。幼儒令问促年。伯猷以贿败德。道 邕抚宁离散,仁惠克举。译实受顾托,适足为败。及帝行明德,义非简在;盐梅之 寄,固不攸归。言追昔款,内怀觖望,耻居吴、耿之末,羞与绛、灌为伍。事君尽 礼,既阙于夙心;不爱其亲,遽彰于物议。格之名教,君子所深尤也。俨名编恩 倖,取辱前载。伟翻然豹变,盖知机之士乎。
<b>部分译文</b>
王劭,字君懋,从小沉默寡言,喜爱读书。他在齐国做官,累次升迁任太子舍人,文林馆待诏。当时祖孝征、魏收、阳休之等人一起议论古代的事情,有些已经忘记了,到处找书看也找不到。他们便问王劭,王劭详细告诉他们出处,一拿书来查看,毫无差错。从此以后大为当时人所赞许,赞许他博知众物。后来又升任中书舍人。齐灭亡后到北周,不得任用。隋文帝接受禅位后,任为著作佐郎,因为母亲去世而守丧去职。他在家里撰写齐书。当时制度禁止私人撰写国史,内史侍郎李元操上奏告发他。皇帝大怒,派人没收了他写的书。可是看后却很高兴,于是起用他为员外散骑侍郎,专修起居注。
王劭因为知道远古时有钻燧取火的做法,近代以来被废弃了。于是他上表请求改变用火,说:“我仔细查阅周官的记载:‘四时改变火种,以减少流行病。’使用的火种如果不变更几次,传染病就会流行。古代圣人所立下的规矩,岂是徒劳的吗?在晋朝时,有人从洛阳带着火种渡过长江,以后世代加以保护,火种一直持续燃烧着,后来火的颜色就变青了。古代的师旷吃饭时,说是劳作的木柴所烧出来的饭,晋平公让人去看看,果然用的是旧车轮外层木头。现今温酒和烤肉时,使用的有石炭火、木炭火、竹火、草火、麻杆火等,气味各不相同,以此推论,新火和旧火,应当有所不同。希望陛下遵照远古圣人的法则,在五个时节分别用五种木材变换火使用。这样用力很少而好处极大。即使民间沿袭很久,一时不能完全更改,而皇宫内厨以及东宫里诸王的食厨,不能不依照古法。”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王劭又进言说皇帝有神龙一样的相貌,并指给群臣们观看。皇帝十分高兴,赏赐给他布帛几百段,任命为著作郎。他又上奏表大谈符命,表中说:
“前在周的保定二年(562),正是壬午年的五月初五,青州一带黄河变清,十里之长明亮如镜。齐国国君以为是本国的吉祥之兆,所以改年号为河清。当月,皇上被封为大兴公并出任随州刺史。又过二十年,隋朝果然大兴。我细查了易坤灵图,上写:‘圣人受命时,祥瑞必定先见于黄河。’黄河一向水质混浊,不可能清澈。因此我私下认为,神灵所显示的吉凶,论理也不会无缘无故出现的。黄河水清所显示圣人,实在就是大隋。午是鹑火,以明示火德;而仲夏是火王,也证明为火德。日期在五月初五,正合天地之数,既是受命的时辰,又成为显现的先兆。
“开皇初年,邵州人杨令胐在河边得到一块青石图和一块紫石图,都有隐在石头上的文字,上面有皇上大名,下有‘八方天心’的字迹。永州也得到石图画,剖成两截后,里面有杨树的图样,黄根青叶。汝水得到一只神龟,腹甲有文字为‘天卜杨兴’。安邑挖地时得到古代的铁板,上有文字:‘皇始天年,赐杨铁券,王兴’。同州得到石龟,有文字:‘天子延千年,大吉’。微臣以为,前面所说的三个石图,和龙图没有什么差别。为什么是石头?因石头可以久存而且坚固,含义正和皇上名字相符合。龟腹甲的七字为什么在乌龟上?龟也是长久而坚固的,而且又是神灵一类的生物。孔子曾叹息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如今在大隋朝的圣世,图和书屡次出现。
“建德六年(577),亳州的大周村里有龙相斗,白龙获胜,黑龙死去。大象元年(579)夏天,荧阳汴水北面有龙斗。初时只见白气连天,从东面沿阳武而来,到汴水后,原是条白龙,十几丈长。有黑龙乘云而来,于是云雨相加,时合时离,从午时直斗到申时,白龙升天,黑龙坠地。谨考查,龙是国君的象征,前次斗于亳州周村的,是表示皇上在龙斗这一年当亳州总管,于是代替周朝而据有天下。后来斗于荧阳的,荧字有三个火,表明火德极盛。白龙从东面来,经过阳武,是预示皇上将要登上皇帝位,从东进入崇阳门啊!西北升天的,是表示将在乾位的天门。
“坤灵图说:‘圣人杀龙,龙是不可能被杀的,都是感受了气的缘故。’又说:‘泰,姓商名宫,黄色,长八尺,传六十世,河龙以正月辰时出现,白龙与五黑龙斗,白龙陵,泰人有命。’我认为这些话,都是专门为大隋朝而写的。‘圣人杀龙’,说的是前后龙死的事情。‘姓商’,皇室在五姓为商。‘名宫’,武元皇帝时名字在五声中为‘宫’音。‘黄色’是表示隋朝崇尚黄色。‘长八尺’,武元皇帝身高八尺。‘河龙以正月辰见’是因为‘泰’是正月的卦象,龙出现的地方是在京城,这里是辰的地域。‘白龙和黑龙斗’,说的是亳州、荧阳出现的龙斗。得胜的是白龙,因为杨姓按照五音应当是商,皇上又是辛酉年所生,方位都在西方,西方是白色。死去的龙所以黑色,因为周朝是代表黑色。所以说有五龙,北周的闵、明、武、宣、靖共五帝;而赵、陈、代、越、滕这五王也同时伏法而死,也是和五数字相符。‘白龙陵’,是说胜利。‘陵’就是‘胜’。郑玄解说‘陵’为‘除’,凡是相斗时能杀敌就叫除。我还认为‘泰人有命’,泰的解释就是通和大,说明这个人道通而德大,有天命。乾凿度中说‘:泰表戴干。’郑玄作注说:‘表,就是人的形体上明显可以识别的外貌。干,就是盾。泰人的外表,戴干。’微臣见皇上有戴干的外表,更知和所说的外表,不差分毫。坤灵图上所说的,字字都已应验。纬书上又说汉朝有四百年,结果果然相符,由此可知隋朝传六十代帝王也是必然的。古代宗周占卜得到传三十代的说法,如今隋比周增加一倍时间。
“稽览图上说:‘天下太平时期,阴阳和谐交合,风雨交会协调,四海没有偏颇。地有高低险阻,所以风行有快有慢。所以即使太平盛世也还是不可能完全均等。只有平均才不会有枝条鸣响,所以要风于亳地,亳地也就是陈留。’考查这些,分明是说皇上过去是陈留公的世子,任亳州总管,因而受天之命使海内平均同一,不偏不党,以此成为太平时期的风化啊!在大统十六年(550)时,武元皇帝改封为陈留公,当时,齐国有秘密传言说‘:天王陈留入并州’,齐帝高洋因此诛杀了陈留王彭乐。过后,武元皇帝果然领兵进入并州。周武帝时,有一位会望气的人说‘:亳州有天子气’,于是杀了亳州刺史纥豆陵恭,由皇上代替他的职务。还有,陈留的老子祠中有一株干枯的柏树,老子将脱离尘世时说:‘等枯柏树东南长出新枝,再回指时,当有圣人出世,我的道也就可以再行于世了。’到北齐时,这株枯柏果然从下部长出新枝条,上指东南方向。夜里有三个男孩在一起唱歌说‘:老子庙前古枯树,东南枝如伞,圣主从此出。’当皇上当了亳州刺史时,亲自来到老子祠的古柏树下,从此柏枝就回抱过来,枯枝逐渐指向西北方,道教也果然再次兴盛。考察这许多奇异的事情,太平天子出于亳州陈留之地,这些事都和预言的一模一样。稽览图上又说‘:以正道而得天下,那么阴物也可以变为阳物。’郑玄作注时说‘:葱能变为韭菜,也是这样。’据考,近六年以来,远近山上的石头许多都成了玉石。石是阴物,玉是阳物。而左卫的园地里,葱也忽然变成韭菜。”
隋文帝看后,非常高兴,便赏赐给他五百段布帛。不久,王劭又上书“大谈符命,以说明皇道和帝德尽在于隋”隋文帝更加高兴,认为王劭确实对自己一片忠诚,对他的宠信日增,赏赐也越加优厚。
当时有个人在黄凤泉洗澡,捡到两块白石头,上面颇显出一些花纹。王劭便把一些条纹说成是文字,并说石上有各种各样的物象,据此上奏说:“这块大玉石上有日月、星辰、八卦、五岳以及一对麒麟、两只凤凰、青龙、朱雀、白虎、玄武,都在各自的方位。又有五行,十日、十二时辰的名称,共二十七字。又有‘天门、地户、人门、鬼门闭’九个字。又有两只鸟,鸟都有人的面孔,这就是抱朴子里所说千秋万岁。那块小玉石上也有五岳,却非龙、犀牛的形状。两块玉还都有仙人玉女乘云驾鹤的图像。其他的各种神灵,难以全部认识,都是风伯、雨师、山鬼、海神之类。又有天皇大帝,皇帝以及四位帝王并列而坐,还有钩陈、北斗、三公、天将军、土司空、老人、天仓、南河、北河、五星、二十八宿等共四十五官员。各字本来没有横竖排行,而常常对偶排列。大玉石上有皇帝的尊名,朝南面,和日字恰成鼎足排列。又有老人星,这是表明皇帝面朝南像太阳一样,而且长寿。皇后两个字在西边,上面还有月亮的形状,说明皇后就像月亮一样。那块小点的玉石上,皇帝的名字和九千的字并列,两个杨字和万年并列,隋和吉两字并列,这分明是长久吉庆的意思。”王劭还把里面的字反复联贯,作成二百八十多首诗上奏皇帝。隋文帝认为王劭忠诚,又赐给帛千匹。
王劭便到处采集民间歌谣,摘引图书和谶纬书里的话,依据符命大意,并摘采佛经,编写成皇隋灵感志共三十卷,奏上隋文帝。隋文帝下令传告天下之人。王劭又召集了各州派到京都朝见皇帝的使者在一起,自己洗手焚香,闭目诵读,声音高低曲折,如同歌吟诗篇一样,历经整整一个月时间才唱完。文帝更加高兴,赏赐十分优厚。
当文献皇后去世时,王劭又上奏说:“佛经中说,人是应天而生的,还说上品人生于无量寿国时,天上的佛祖就大放光明,并用香花和妓乐来迎接他。如来佛是在明星出现的时候进入涅。。的。已故的文献皇后,圣德而仁慈,福善都和符命所说的相同,各秘籍中都有记载,说她是天上的妙善菩萨。微臣细察得知,八月二十二日,仁寿宫内再次下了金银花雨;二十三日,大宝殿后面,夜间出现神奇的光亮;二十四日卯时,永安宫的北面,有自然界发出的各种各样的美妙的乐声,声震长空。到五更时分,皇后气息渐微,如同睡去一般,随即魂升天国。这些都和佛经书上所说的样样相符。微臣暗暗思考,皇后不在仁寿大兴宫里升天,是为了避开皇上日常起居的正房啊。她在永安宫,就如同京城的永安门,是她平生所经常出入的地方。升天后两天,皇宫御苑中夜间听到钟声二百多下,这正是皇后已转生天国的征兆,多么明显啊!”皇帝读了他的奏章以后,又悲又喜。
当蜀王杨秀因罪而被除去王爵时,文帝对王劭说:“可悲啊!我有五个儿子,却有三个是不像样的。”王劭说:“自古以来的贤明帝王,也都不可能改变他的不肖之子。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继承他姓氏的只有两位,其他人都有不良的品行。尧有十个儿子,舜帝有九个儿子,都不肖。夏有五观之乱,周有三监之叛。”隋文帝赞同他所说的。后来隋文帝作了个梦,自己想登上高山却上不去,崔彭捧住他的脚,李盛扶着他的肘这才上了山。于是,他对崔彭说:“我生死和你在一起了。”王劭立即上奏说“:这个梦好极了。上高山是说明皇上很高大安稳,永远像山岳一样。彭是指彭祖,李是指李老君,这两个人扶持皇上,实在是长寿的征兆。”文帝听后,喜形于色。当年,皇帝驾崩,不久,崔彭也死去。
隋炀帝继位后,汉王谅叛乱,炀帝不忍心杀他。王劭上奏说:“微臣所知,黄帝杀炎帝,本系同母弟,周公诛管叔,原也亲手足。叔向戮叔鱼,孔子赞其有古人刚直之风;石衜杀石厚,左丘明认为是大义灭亲。这些都在经籍中记载得清清楚楚,也是帝王们经常实行的办法。如今陛下对待这位叛贼,度量已经超过古代圣王。据查,叛贼杨谅是一向毒害生灵的人。古代同德的人才是同姓,德不同则姓也不同。所以黄帝有二十五位儿子,共有十四人得到姓,其中只有青阳、夷鼓两人和黄帝同样姓姬。谅既已自绝于皇族,请您改掉他的姓。”王劭是想以此来求得炀帝的宠幸,可是,炀帝犹犹豫豫,没有听从。后来王劭晋升为秘书少监,并死于任上。
王劭从事写作将近二十年之久,专门主持撰写国史,撰有隋书八十卷,其中记录了许多皇帝的口头命令。他又喜欢到处收集荒唐不经的故事和里巷中没有根据的传言,以类区分,编上题目。词义繁琐驳杂,没有多少可用的。从而使隋朝一代文武名臣们的善恶事迹,被埋没而得不到流传。起初编写了编年体的齐志二十卷,后又撰写齐书,有纪传一百卷,还有平贼记三卷,这些著作或者文词鄙陋,不堪卒读,或者不伦不类,骇人视听,大为有知者所耻笑。但他所指出的经史典籍中的谬误,撰写了读书记三千卷,当时人都佩服他知识的精深和广博。他从小就酷爱读书,一直到年老齿衰,坚持不懈。因过于喜欢经史著作而遗忘了世俗的事情。由于他专心致志,以致性情恍惚,经常到了吃饭时候,还对着饭菜在那里闭目凝思,盘中的好肉,都被僮仆们吃光。王劭开始并没有发觉,只是不断埋怨肉少,几次责骂厨师。厨师把真情告诉王劭,王劭依照过去模样,闭目思考,出其不意地抓住了偷肉吃的人,厨师这才免去受处罚和鞭打,他专心到这样的程度。
郑道邕,字孝穆。少年时谨慎诚实,以清廉节约自居,年龄不满二十,就阅读了大量经史典籍。他的父亲和叔叔四人都很早去世,堂兄弟中,郑道邕为长兄,他抚养训导众多族弟,如同对待亲手足,一家人亲善和顺。魏孝昌初年,他踏上仕途,任为太尉行参军,逐渐凭战功升至左光禄大夫,太师咸阳王长史。后来孝武帝西迁,他跟随入关,官拜司徒左长史,领临洮王友,赐爵为永宁县侯。
大统年间,他出任岐州刺史,在任不久,就因为能力强而闻名。王罴当时为雍州刺史,敬重他善于为政,写信给他对他大加称赞。开始时,他所管辖的百姓因为长年遭受战乱,流离失所,几乎逃光了。郑道邕到任时,只剩下三千户百姓,他施恩安抚,远近百姓都来归附。数年之内,已有四万户之多,每年考核政绩,他都为天下第一,周文帝赐信对他赞叹夸奖。后来他被征召回京拜为京兆尹。后来梁的岳阳王萧鮞请求做周的藩国,于是皇帝任命郑道邕为假散骑常侍,持节前去拜封萧鮞为梁王。他出使回来后,很符合皇帝的旨意,升任为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
当时周文帝东讨,任命郑道邕为大丞相府右长史,封为金乡县男。大军到了潼关,皇帝命郑道邕与左长史长孙俭、司马杨宽、尚书苏亮、谘议刘孟良等人分别掌管各项事务。还令郑道邕召引接待关东前来归附的人士,并且评定其才华能力和品行而分别任用。他抚慰、招纳、选拔和任用,都做的很得当,后来他又被拜为中书令,赐姓为宇文氏,不久因为患病而免职。
周孝闵帝即位后,加封郑道邕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为子爵。又历任御伯中大夫,御正,宜、华、虞、陕四州刺史。他频繁地换了多个州城执政,都获得了政绩。后来又入朝为少司空,在任时去世。追赠本官,加封为郑、梁、北豫三州刺史,谥号“贞”
郑道邕,字孝穆。少年时谨慎诚实,以清廉节约自居,年龄不满二十,就阅读了大量经史典籍。他的父亲和叔叔四人都很早去世,堂兄弟中,郑道邕为长兄,他抚养训导众多族弟,如同对待亲手足,一家人亲善和顺。魏孝昌初年,他踏上仕途,任为太尉行参军,逐渐凭战功升至左光禄大夫,太师咸阳王长史。后来孝武帝西迁,他跟随入关,官拜司徒左长史,领临洮王友,赐爵为永宁县侯。
大统年间,他出任岐州刺史,在任不久,就因为能力强而闻名。王罴当时为雍州刺史,敬重他善于为政,写信给他对他大加称赞。开始时,他所管辖的百姓因为长年遭受战乱,流离失所,几乎逃光了。郑道邕到任时,只剩下三千户百姓,他施恩安抚,远近百姓都来归附。数年之内,已有四万户之多,每年考核政绩,他都为天下第一,周文帝赐信对他赞叹夸奖。后来他被征召回京拜为京兆尹。后来梁的岳阳王萧鮞请求做周的藩国,于是皇帝任命郑道邕为假散骑常侍,持节前去拜封萧鮞为梁王。他出使回来后,很符合皇帝的旨意,升任为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
当时周文帝东讨,任命郑道邕为大丞相府右长史,封为金乡县男。大军到了潼关,皇帝命郑道邕与左长史长孙俭、司马杨宽、尚书苏亮、谘议刘孟良等人分别掌管各项事务。还令郑道邕召引接待关东前来归附的人士,并且评定其才华能力和品行而分别任用。他抚慰、招纳、选拔和任用,都做的很得当,后来他又被拜为中书令,赐姓为宇文氏,不久因为患病而免职。
周孝闵帝即位后,加封郑道邕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为子爵。又历任御伯中大夫,御正,宜、华、虞、陕四州刺史。他频繁地换了多个州城执政,都获得了政绩。后来又入朝为少司空,在任时去世。追赠本官,加封为郑、梁、北豫三州刺史,谥号“贞”
,多行无礼,乡党 之内,疾之若仇。小白位中书博士。子胤伯,有当世器干,孝文纳其女为嫔,位东 徐州刺史,卒于鸿胪少卿,谥曰简。子希俊,未官而卒。子道育,武定中,开封太 守。
希俊弟幼儒,好学修谨,丞相、高阳王雍以女妻之。位司州别驾,有当官称。 卒,赠散骑常侍、兗州刺史,谥曰肃。幼儒亡后,妻淫荡凶悖,肆行无礼。幼儒时 望甚优,其从兄伯猷每谓所亲曰:“从弟人才,足为令德,不幸得如此妇。今死复 重死,可为悲叹。”
幼儒子敬道、敬德,俱仕西魏。敬道并巴、开、新三州刺史。敬道子正则仕周, 复州刺史。
胤伯弟平城,广陵王羽纳其女为妃,位东平原太守。性猜狂使酒,为政贪残。 卒,赠南青州刺史。
长子伯猷,博学有文才,早知名。举司州秀才,历太学博士,领殿中御史。与 当时名胜,咸申游款。明帝释奠,诏伯猷录义。后为尚书外兵郎中,典起居注,以 军功赐爵阳武子。节闵帝初,以舅氏超授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领国子祭酒。 转护军将军,赐爵武城子。
元象初,以本官兼散骑常侍使梁。前后使人,梁武令其侯王于马射之日宴对申 礼。伯猷之行,梁武令其领军将军臧盾与之接。议者以此贬之。使还,除南青州刺 史。在官贪婪,妻安丰王元延明女,专为聚敛,货贿公行,润及亲戚。户口逃散, 邑落空虚。乃诬陷良善,云欲反叛,籍其资财,尽以入己,诛其丈夫,妇女配没。 百姓冤苦,声闻四方。为御史纠劾,死罪数十条。遇赦免,因以顿废。齐文襄作相, 每诫厉朝士,常以伯猷及崔叔仁为喻。武定七年,除太常卿。卒,赠骠骑大将军、 中书监、兗州刺史。子蕴,太子舍人、阳夏太守。伯猷弟仲衡,武定中,仪同开府 中郎。
仲衡弟辑之,司徒谘议。齐大宁中,以军功赐爵成皋男,位金紫光禄大夫,东 济北太守、肥城戍主。卒,赠度支尚书、北豫州刺史。
辑之弟怀孝,司徒谘议。齐大宁中,仁州刺史。
洞林子敬叔,荥阳邑中正、濮阳太守,坐贪秽除名。子籍,字承宗,徐州平东 府长史。
籍弟琼,字祖珍,有强干称,位范阳太守,颇有声,卒。孝昌中,弟俨宠要, 重赠青州刺史。琼兄弟雍睦,其诸娣姒亦咸相亲爱,闺门之内,有无相通,为时人 所称美。子道邕。
道邕字孝穆。幼谨厚,以清约自居,年未弱冠,涉历经史。父叔四人并早殁, 昆服季之中,道邕居长,抚训诸弟,有如同生,闺庭之中,怡怡如也。魏孝昌初, 解褐太尉行参军,累以战功进至左光禄大夫、太师咸阳王长史。及孝武西迁,从入 关,除司徒左长史,领临洮王友,赐爵永宁县侯。
大统中,行岐州刺史,在任未几,有能名。王罴时为雍州刺史,钦其善政,贻 书盛相称述。先是,所部百姓,久遭离乱,逃散殆尽。道邕下车之日,户止三千, 留情绥抚,远近咸至,数年之内,有四万家。岁考绩为天下最,周文帝赐书叹美之。 征拜京兆尹。及梁岳阳王萧察称蕃,乃假道邕散骑常侍,持节拜察为梁王。使还, 称旨,进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
时周文东讨,除大丞相府右长史,封金乡县男。军次潼关,命道邕与左长史孙 俭、司马杨宽、尚书苏亮、谘议刘孟良等分掌众务。仍令道邕引接关东归附人士, 并品藻才行而任用之,抚纳铨叙,咸得其宜。后拜中书令,赐姓宇文氏,寻以疾免。
周孝闵帝践阼,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子。历御伯中大夫、御 正、宜、华、虞、陕四州刺史。频历数州,皆有政绩。入为少司空,卒。赠本官, 加郑、梁、北豫三州刺史,谥曰贞。
子诩嗣,历位纳言,为聘陈使。后至开府仪同大将军、邵州刺史。诩弟译于隋 文帝有翊赞功,开皇初,又追赠道邕大将军、徐兗等六州刺史,改谥曰文。
译字正义。幼聪敏,涉猎群书,工骑射,尤善音乐,有名于世。译从祖文宽, 尚周文帝元后妹魏平阳公主,无子,周文命译后之。由是译少为周文所亲,恆令与 诸子游集。年十余岁,尝诣府司录李长宗。长宗于众中戏之,译敛容谓曰:“明公 位望不轻,瞻仰斯属,辄相玩狎,无乃丧德也。”长宗甚异之。文宽后诞二子,译 复归本生。
周明帝时,诏令事辅城公,是为武帝。及帝即位,为左侍上士,与仪同刘昉, 恆侍帝侧。译时丧妻,帝令译尚梁安固公主。及帝亲总万机,以为御正下大夫,颇 被顾遇。东宫建,转太子宫尹下大夫,特被太子亲待。时太子多失德,内史中大夫 乌丸轨每劝帝废太子立秦王,由是太子恆不自安。建德二年,为聘齐使副。后诏太 子西征吐谷浑,太子阴谓译曰:“秦王,上爱子也;乌丸轨,上信臣也,今吾此行, 得无扶苏之事乎?”译曰:“愿殿下勉著仁孝,无失子道而已。”太子然之。既破 贼,译以功最,赐爵开国子。后坐亵狎皇太子,乌丸轨、宇文孝伯等以闻。帝大怒, 除译名。宫臣亲幸者咸被谴。太子复召译,戏狎如初。因曰:“殿下何时可得据天 下?”太子悦而益昵之。例复官,仍拜吏部下大夫。
及武帝崩,宣帝嗣位,超拜开府仪同大将军、内史中大夫,封归昌县公。既以 恩旧,任遇甚重,委以朝政。迁内史上大夫,进封沛国公。上大夫之官,自译始也。 以其子善愿为归昌公,元琮为永安县男。又监国史。译颇专权,时帝幸东京,译擅 取官材,自营私第,坐除名。刘昉数言于帝,帝复召之,顾待如初,诏领内史事。
初,隋文帝与译有同学之旧,译又素知隋文相表有奇,倾心相结。至是,隋文 为宣帝所忌,情不自安,尝在永巷,私于译曰:“久愿出籓,公所悉也,敢布心腹, 少留意焉。”译曰:“以公德望,天下归心,欲求多福,岂敢忘也?谨即言之。” 时将遣译南征。译曰:“若定江东,自非懿戚重臣,无以镇抚。可令隋公行,且为 寿阳总管,以督军事。”帝从之,乃下诏,以隋文为扬州总管,译发兵俱会寿阳以 代陈。行有日矣,帝不悆,译遂与御正下大夫刘昉谋,引隋文入受顾托。既而译宣 诏,文武百官,皆受隋文节度。时御正中大夫颜之仪与宦者谋,引大将军宇文仲辅 政。仲已至御坐,译知之,遽率开府杨惠及刘昉、皇甫绩、柳裘俱入。仲与之仪见 译等,愕然,逡巡欲出。隋文因执之。于是矫诏,复以译为内史上大夫。明日,隋 文为丞相,拜译柱国、府长史,行内史上大夫事。及隋文为大冢宰,总百揆,以译 兼领天官都府司会,总六府事。出入卧内,言无不从,赏赐玉帛,不可胜计,每出 入以甲士从。拜其子元璹为仪同。时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等作乱,隋文逾加亲 礼,进上柱国,恕以十死。
译性轻险,不亲职务,而赃货狼籍。隋文阴疏之,然以其有定册功,不忍废放, 阴敕官属不得白事于译。译犹坐事,无所关预,惧,顿首求解职。隋文宽喻之, 接以恩礼。及帝受禅,译以上柱国归第。赏赐丰厚,进子元璹成皋郡公,元珣永安 男,追赠其父及亡兄二人并为刺史。
译自以被疏,阴呼道士章醮,以祈福助。其婢奏译厌蛊左道。帝谓译曰:“我 不负公,此何意也?”译无以对。译又与母别居,为宪司所劾,由是除名。下诏云: “译嘉谋良策,寂尔无闻;鬻狱卖官,沸腾盈耳。若留之于世,在人为不道之臣; 戮之于朝,入地为不孝之鬼。有累幽显,无以置之。宜赐以孝经,令其熟读, 仍遣与母共居。”
未几,诏译参撰律令。复授开府、隆州刺史。请还疗疾,有诏徵之,见于醴泉 宫,赐宴甚欢。因谓译曰:“贬退已久,情相矜愍。”于是顾谓侍臣曰:“郑译与 朕同生共死,间关危难,兴言念此,何日忘之。”译因奉觞上寿。帝令内史李德林 立作诏书,复爵沛国公,位上柱国。高颎戏谓译曰:“笔干。”答曰:“出为方岳, 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上大笑。未几,诏译参议乐事。译以周代七声 废缺,自大隋受命,礼乐宜新。更修七始之义,名曰乐府声调,凡八篇,奏之。 帝嘉美焉。俄拜岐州刺史。岁余,复奉诏定乐于太常。帝劳译曰:“律、令,则公 定之;音乐,则公正之。礼、乐、律、令,公居其三,良足美也。”寻还岐州。开 皇十一年卒,年五十二,谥曰达。子元璹嗣。炀帝初立,五等悉除,以译佐命元功, 诏追改封译莘公,以元璹袭。
元璹历位右光禄大夫、右卫将军。大业末,为文城太守,以城归国。
琼弟俨。俨字季然,容貌壮丽。初为司徒胡国珍行参军,因为灵太后所幸,时 人未知之。后太后废,萧宝夤西征,以俨为友。及太后反政,俨请使还朝,复见宠 待。拜谏议大夫、中书舍人,领尚食典御,昼夜禁中,宠爱尤甚。俨每休沐,太后 常遣阉童随侍,俨见其妻,唯得言家事而已。
与徐纥俱为舍人,俨以纥有智数,仗为谋主。纥以俨宠幸既盛,倾身承接。共 相表里,势倾内外。城阳王徽亦与之合,当时政令,归于俨等。迁散骑常侍、车骑 将军,舍人、常侍如故。明帝崩,事出仓卒,天下咸言俨计。尔硃荣举兵向洛阳, 以俨、纥为辞。荣逼京师,俨走归乡里。俨从兄仲明欲据郡起众,寻为其部下所杀, 与仲明俱传首洛阳。子文宽从武帝入关西。
敬叔弟子恭,燕郡太守。孝昌中,因俨势,除卫尉少卿,迁卫将军、左光禄大 夫。卒后,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叔夜子伯夏,位东莱太守。卒,赠青州刺史。伯夏弟谨,字仲恭,琅邪太守。
连山性严暴,挝挞僮仆,酷过人理。父子一时为奴所害,断首投马槽下,乘马 北逃。其第二子思明,骁勇善骑射,被发率村义驰追之。及河,奴乘马投水。思明 止将从,自射之,一发而中,落马堕流,禽至家,脔杀之。
思明,弟思和,并以武力自效。思明位直阁将军,坐弟思和同元禧逆,徙边。 会赦,免。卒后,赠济州刺史。
子先护,少有武干。庄帝居籓也,先护得自结托。及尔硃荣称兵向洛,灵太后 令先护与郑季明等守河梁。先护闻庄帝即位于河北,遂开门纳荣。以功封平昌县侯, 广州刺史。元颢入洛,庄帝北巡,先护据州起义兵,不受命。庄帝还京,进爵郡公。 历东雍、豫二州刺史,兼尚书右仆射。及尔硃荣死,徐州刺史尔硃仲远拥兵向洛。 诏先护与都督贺拔胜、行台杨昱同讨之。闻京师不守,先护部众逃散,因奔梁。寻 归,为仲远所害。孝武初,赠使持节、都督、四州刺史。子伟。
伟字子直,少倜傥有大志,每以功名自许,善骑射,胆力过人。尔硃氏灭后, 自梁归魏。及武帝西迁,伟亦归乡里,不求仕进。大统三年,河内公独孤信既复洛 阳,伟乃与宗人荣业,纠合州里举兵于陈留,信宿间,众有万人。遂拔梁州,禽东 魏刺史鹿永及镇城守将令狐德,并获陈留郡守赵季和。乃率众西附。因是,梁、陈 间相次降款。伟弛入关西,周文帝与语,叹美之,拜北徐州刺史,封武阳县伯。从 战河桥及解玉壁围,伟常先锋陷阵。侯景归款,周文命伟率所部应接。及景叛,伟 亦全军而还。除荥阳郡守,进爵襄城郡公,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魏 恭帝二年,进位大将军、江陵防主、都督十五州诸军事。
伟性粗犷,不遵法度,睚眦之间,便行杀戮。朝廷以其有立义之效,每优容之。 及在江陵,乃专戮副防主杞宾王,坐除名。保定元年,诏复官爵。天和六年,为华 州刺史。伟前后莅职,皆以威猛为政,吏人莫敢犯禁,盗贼亦为之休止。虽非仁政, 然颇以此见称。卒于州,赠本官,加少傅、都督、司州刺史,谥曰肃。
伟性吃,少时尝逐鹿于野。失之,遇牧竖,问焉。牧竖答之,其言亦吃。伟怒, 谓其效己,遂射杀之。其忍暴如此。子大士嗣。
述祖族子雏,有识尚,操行清整,仕至胶州刺史。初,齐文宣为皇太子纳其女 为良娣,雏时为尚书郎,赵郡李祖升兄弟微相敬惮。杨愔奏授雏赵郡太守,祖升兄 弟具服至雏门,投刺拜谒。文宣闻之喜,笑曰:“足得杀李家兒矣。”
论曰:王慧龙拔难自归,间关夷险,抚人督众,见惮严敌。世珍实有令子,克 播家声。松年之送终恋旧,有古人风矣。劭爰自幼童,讫于白首;好学不倦,究极 群书,晋绅洽闻之士,无不推其博物。雅好著述,久在史官,既撰齐书,兼修 隋典。好诡怪之说,尚委曲之谈;文词鄙秽,体统烦杂,直愧南、董,才无迁、固, 徒烦翰墨,不足观采。经营符瑞,杂以妖讹。为河朔清流而乾没荣利,得不以道而 颓其家声。惜矣!
郑羲机识明悟,为时所许。懿兄弟风尚,俱有可观,故能并当荣遇,共济其美。 述祖德业,足嗣家声。严祖、仲礼,大亏门素。幼儒令问促年。伯猷以贿败德。道 邕抚宁离散,仁惠克举。译实受顾托,适足为败。及帝行明德,义非简在;盐梅之 寄,固不攸归。言追昔款,内怀觖望,耻居吴、耿之末,羞与绛、灌为伍。事君尽 礼,既阙于夙心;不爱其亲,遽彰于物议。格之名教,君子所深尤也。俨名编恩 倖,取辱前载。伟翻然豹变,盖知机之士乎。
<b>部分译文</b>
王劭,字君懋,从小沉默寡言,喜爱读书。他在齐国做官,累次升迁任太子舍人,文林馆待诏。当时祖孝征、魏收、阳休之等人一起议论古代的事情,有些已经忘记了,到处找书看也找不到。他们便问王劭,王劭详细告诉他们出处,一拿书来查看,毫无差错。从此以后大为当时人所赞许,赞许他博知众物。后来又升任中书舍人。齐灭亡后到北周,不得任用。隋文帝接受禅位后,任为著作佐郎,因为母亲去世而守丧去职。他在家里撰写齐书。当时制度禁止私人撰写国史,内史侍郎李元操上奏告发他。皇帝大怒,派人没收了他写的书。可是看后却很高兴,于是起用他为员外散骑侍郎,专修起居注。
王劭因为知道远古时有钻燧取火的做法,近代以来被废弃了。于是他上表请求改变用火,说:“我仔细查阅周官的记载:‘四时改变火种,以减少流行病。’使用的火种如果不变更几次,传染病就会流行。古代圣人所立下的规矩,岂是徒劳的吗?在晋朝时,有人从洛阳带着火种渡过长江,以后世代加以保护,火种一直持续燃烧着,后来火的颜色就变青了。古代的师旷吃饭时,说是劳作的木柴所烧出来的饭,晋平公让人去看看,果然用的是旧车轮外层木头。现今温酒和烤肉时,使用的有石炭火、木炭火、竹火、草火、麻杆火等,气味各不相同,以此推论,新火和旧火,应当有所不同。希望陛下遵照远古圣人的法则,在五个时节分别用五种木材变换火使用。这样用力很少而好处极大。即使民间沿袭很久,一时不能完全更改,而皇宫内厨以及东宫里诸王的食厨,不能不依照古法。”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王劭又进言说皇帝有神龙一样的相貌,并指给群臣们观看。皇帝十分高兴,赏赐给他布帛几百段,任命为著作郎。他又上奏表大谈符命,表中说:
“前在周的保定二年(562),正是壬午年的五月初五,青州一带黄河变清,十里之长明亮如镜。齐国国君以为是本国的吉祥之兆,所以改年号为河清。当月,皇上被封为大兴公并出任随州刺史。又过二十年,隋朝果然大兴。我细查了易坤灵图,上写:‘圣人受命时,祥瑞必定先见于黄河。’黄河一向水质混浊,不可能清澈。因此我私下认为,神灵所显示的吉凶,论理也不会无缘无故出现的。黄河水清所显示圣人,实在就是大隋。午是鹑火,以明示火德;而仲夏是火王,也证明为火德。日期在五月初五,正合天地之数,既是受命的时辰,又成为显现的先兆。
“开皇初年,邵州人杨令胐在河边得到一块青石图和一块紫石图,都有隐在石头上的文字,上面有皇上大名,下有‘八方天心’的字迹。永州也得到石图画,剖成两截后,里面有杨树的图样,黄根青叶。汝水得到一只神龟,腹甲有文字为‘天卜杨兴’。安邑挖地时得到古代的铁板,上有文字:‘皇始天年,赐杨铁券,王兴’。同州得到石龟,有文字:‘天子延千年,大吉’。微臣以为,前面所说的三个石图,和龙图没有什么差别。为什么是石头?因石头可以久存而且坚固,含义正和皇上名字相符合。龟腹甲的七字为什么在乌龟上?龟也是长久而坚固的,而且又是神灵一类的生物。孔子曾叹息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如今在大隋朝的圣世,图和书屡次出现。
“建德六年(577),亳州的大周村里有龙相斗,白龙获胜,黑龙死去。大象元年(579)夏天,荧阳汴水北面有龙斗。初时只见白气连天,从东面沿阳武而来,到汴水后,原是条白龙,十几丈长。有黑龙乘云而来,于是云雨相加,时合时离,从午时直斗到申时,白龙升天,黑龙坠地。谨考查,龙是国君的象征,前次斗于亳州周村的,是表示皇上在龙斗这一年当亳州总管,于是代替周朝而据有天下。后来斗于荧阳的,荧字有三个火,表明火德极盛。白龙从东面来,经过阳武,是预示皇上将要登上皇帝位,从东进入崇阳门啊!西北升天的,是表示将在乾位的天门。
“坤灵图说:‘圣人杀龙,龙是不可能被杀的,都是感受了气的缘故。’又说:‘泰,姓商名宫,黄色,长八尺,传六十世,河龙以正月辰时出现,白龙与五黑龙斗,白龙陵,泰人有命。’我认为这些话,都是专门为大隋朝而写的。‘圣人杀龙’,说的是前后龙死的事情。‘姓商’,皇室在五姓为商。‘名宫’,武元皇帝时名字在五声中为‘宫’音。‘黄色’是表示隋朝崇尚黄色。‘长八尺’,武元皇帝身高八尺。‘河龙以正月辰见’是因为‘泰’是正月的卦象,龙出现的地方是在京城,这里是辰的地域。‘白龙和黑龙斗’,说的是亳州、荧阳出现的龙斗。得胜的是白龙,因为杨姓按照五音应当是商,皇上又是辛酉年所生,方位都在西方,西方是白色。死去的龙所以黑色,因为周朝是代表黑色。所以说有五龙,北周的闵、明、武、宣、靖共五帝;而赵、陈、代、越、滕这五王也同时伏法而死,也是和五数字相符。‘白龙陵’,是说胜利。‘陵’就是‘胜’。郑玄解说‘陵’为‘除’,凡是相斗时能杀敌就叫除。我还认为‘泰人有命’,泰的解释就是通和大,说明这个人道通而德大,有天命。乾凿度中说‘:泰表戴干。’郑玄作注说:‘表,就是人的形体上明显可以识别的外貌。干,就是盾。泰人的外表,戴干。’微臣见皇上有戴干的外表,更知和所说的外表,不差分毫。坤灵图上所说的,字字都已应验。纬书上又说汉朝有四百年,结果果然相符,由此可知隋朝传六十代帝王也是必然的。古代宗周占卜得到传三十代的说法,如今隋比周增加一倍时间。
“稽览图上说:‘天下太平时期,阴阳和谐交合,风雨交会协调,四海没有偏颇。地有高低险阻,所以风行有快有慢。所以即使太平盛世也还是不可能完全均等。只有平均才不会有枝条鸣响,所以要风于亳地,亳地也就是陈留。’考查这些,分明是说皇上过去是陈留公的世子,任亳州总管,因而受天之命使海内平均同一,不偏不党,以此成为太平时期的风化啊!在大统十六年(550)时,武元皇帝改封为陈留公,当时,齐国有秘密传言说‘:天王陈留入并州’,齐帝高洋因此诛杀了陈留王彭乐。过后,武元皇帝果然领兵进入并州。周武帝时,有一位会望气的人说‘:亳州有天子气’,于是杀了亳州刺史纥豆陵恭,由皇上代替他的职务。还有,陈留的老子祠中有一株干枯的柏树,老子将脱离尘世时说:‘等枯柏树东南长出新枝,再回指时,当有圣人出世,我的道也就可以再行于世了。’到北齐时,这株枯柏果然从下部长出新枝条,上指东南方向。夜里有三个男孩在一起唱歌说‘:老子庙前古枯树,东南枝如伞,圣主从此出。’当皇上当了亳州刺史时,亲自来到老子祠的古柏树下,从此柏枝就回抱过来,枯枝逐渐指向西北方,道教也果然再次兴盛。考察这许多奇异的事情,太平天子出于亳州陈留之地,这些事都和预言的一模一样。稽览图上又说‘:以正道而得天下,那么阴物也可以变为阳物。’郑玄作注时说‘:葱能变为韭菜,也是这样。’据考,近六年以来,远近山上的石头许多都成了玉石。石是阴物,玉是阳物。而左卫的园地里,葱也忽然变成韭菜。”
隋文帝看后,非常高兴,便赏赐给他五百段布帛。不久,王劭又上书“大谈符命,以说明皇道和帝德尽在于隋”隋文帝更加高兴,认为王劭确实对自己一片忠诚,对他的宠信日增,赏赐也越加优厚。
当时有个人在黄凤泉洗澡,捡到两块白石头,上面颇显出一些花纹。王劭便把一些条纹说成是文字,并说石上有各种各样的物象,据此上奏说:“这块大玉石上有日月、星辰、八卦、五岳以及一对麒麟、两只凤凰、青龙、朱雀、白虎、玄武,都在各自的方位。又有五行,十日、十二时辰的名称,共二十七字。又有‘天门、地户、人门、鬼门闭’九个字。又有两只鸟,鸟都有人的面孔,这就是抱朴子里所说千秋万岁。那块小玉石上也有五岳,却非龙、犀牛的形状。两块玉还都有仙人玉女乘云驾鹤的图像。其他的各种神灵,难以全部认识,都是风伯、雨师、山鬼、海神之类。又有天皇大帝,皇帝以及四位帝王并列而坐,还有钩陈、北斗、三公、天将军、土司空、老人、天仓、南河、北河、五星、二十八宿等共四十五官员。各字本来没有横竖排行,而常常对偶排列。大玉石上有皇帝的尊名,朝南面,和日字恰成鼎足排列。又有老人星,这是表明皇帝面朝南像太阳一样,而且长寿。皇后两个字在西边,上面还有月亮的形状,说明皇后就像月亮一样。那块小点的玉石上,皇帝的名字和九千的字并列,两个杨字和万年并列,隋和吉两字并列,这分明是长久吉庆的意思。”王劭还把里面的字反复联贯,作成二百八十多首诗上奏皇帝。隋文帝认为王劭忠诚,又赐给帛千匹。
王劭便到处采集民间歌谣,摘引图书和谶纬书里的话,依据符命大意,并摘采佛经,编写成皇隋灵感志共三十卷,奏上隋文帝。隋文帝下令传告天下之人。王劭又召集了各州派到京都朝见皇帝的使者在一起,自己洗手焚香,闭目诵读,声音高低曲折,如同歌吟诗篇一样,历经整整一个月时间才唱完。文帝更加高兴,赏赐十分优厚。
当文献皇后去世时,王劭又上奏说:“佛经中说,人是应天而生的,还说上品人生于无量寿国时,天上的佛祖就大放光明,并用香花和妓乐来迎接他。如来佛是在明星出现的时候进入涅。。的。已故的文献皇后,圣德而仁慈,福善都和符命所说的相同,各秘籍中都有记载,说她是天上的妙善菩萨。微臣细察得知,八月二十二日,仁寿宫内再次下了金银花雨;二十三日,大宝殿后面,夜间出现神奇的光亮;二十四日卯时,永安宫的北面,有自然界发出的各种各样的美妙的乐声,声震长空。到五更时分,皇后气息渐微,如同睡去一般,随即魂升天国。这些都和佛经书上所说的样样相符。微臣暗暗思考,皇后不在仁寿大兴宫里升天,是为了避开皇上日常起居的正房啊。她在永安宫,就如同京城的永安门,是她平生所经常出入的地方。升天后两天,皇宫御苑中夜间听到钟声二百多下,这正是皇后已转生天国的征兆,多么明显啊!”皇帝读了他的奏章以后,又悲又喜。
当蜀王杨秀因罪而被除去王爵时,文帝对王劭说:“可悲啊!我有五个儿子,却有三个是不像样的。”王劭说:“自古以来的贤明帝王,也都不可能改变他的不肖之子。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继承他姓氏的只有两位,其他人都有不良的品行。尧有十个儿子,舜帝有九个儿子,都不肖。夏有五观之乱,周有三监之叛。”隋文帝赞同他所说的。后来隋文帝作了个梦,自己想登上高山却上不去,崔彭捧住他的脚,李盛扶着他的肘这才上了山。于是,他对崔彭说:“我生死和你在一起了。”王劭立即上奏说“:这个梦好极了。上高山是说明皇上很高大安稳,永远像山岳一样。彭是指彭祖,李是指李老君,这两个人扶持皇上,实在是长寿的征兆。”文帝听后,喜形于色。当年,皇帝驾崩,不久,崔彭也死去。
隋炀帝继位后,汉王谅叛乱,炀帝不忍心杀他。王劭上奏说:“微臣所知,黄帝杀炎帝,本系同母弟,周公诛管叔,原也亲手足。叔向戮叔鱼,孔子赞其有古人刚直之风;石衜杀石厚,左丘明认为是大义灭亲。这些都在经籍中记载得清清楚楚,也是帝王们经常实行的办法。如今陛下对待这位叛贼,度量已经超过古代圣王。据查,叛贼杨谅是一向毒害生灵的人。古代同德的人才是同姓,德不同则姓也不同。所以黄帝有二十五位儿子,共有十四人得到姓,其中只有青阳、夷鼓两人和黄帝同样姓姬。谅既已自绝于皇族,请您改掉他的姓。”王劭是想以此来求得炀帝的宠幸,可是,炀帝犹犹豫豫,没有听从。后来王劭晋升为秘书少监,并死于任上。
王劭从事写作将近二十年之久,专门主持撰写国史,撰有隋书八十卷,其中记录了许多皇帝的口头命令。他又喜欢到处收集荒唐不经的故事和里巷中没有根据的传言,以类区分,编上题目。词义繁琐驳杂,没有多少可用的。从而使隋朝一代文武名臣们的善恶事迹,被埋没而得不到流传。起初编写了编年体的齐志二十卷,后又撰写齐书,有纪传一百卷,还有平贼记三卷,这些著作或者文词鄙陋,不堪卒读,或者不伦不类,骇人视听,大为有知者所耻笑。但他所指出的经史典籍中的谬误,撰写了读书记三千卷,当时人都佩服他知识的精深和广博。他从小就酷爱读书,一直到年老齿衰,坚持不懈。因过于喜欢经史著作而遗忘了世俗的事情。由于他专心致志,以致性情恍惚,经常到了吃饭时候,还对着饭菜在那里闭目凝思,盘中的好肉,都被僮仆们吃光。王劭开始并没有发觉,只是不断埋怨肉少,几次责骂厨师。厨师把真情告诉王劭,王劭依照过去模样,闭目思考,出其不意地抓住了偷肉吃的人,厨师这才免去受处罚和鞭打,他专心到这样的程度。
郑道邕,字孝穆。少年时谨慎诚实,以清廉节约自居,年龄不满二十,就阅读了大量经史典籍。他的父亲和叔叔四人都很早去世,堂兄弟中,郑道邕为长兄,他抚养训导众多族弟,如同对待亲手足,一家人亲善和顺。魏孝昌初年,他踏上仕途,任为太尉行参军,逐渐凭战功升至左光禄大夫,太师咸阳王长史。后来孝武帝西迁,他跟随入关,官拜司徒左长史,领临洮王友,赐爵为永宁县侯。
大统年间,他出任岐州刺史,在任不久,就因为能力强而闻名。王罴当时为雍州刺史,敬重他善于为政,写信给他对他大加称赞。开始时,他所管辖的百姓因为长年遭受战乱,流离失所,几乎逃光了。郑道邕到任时,只剩下三千户百姓,他施恩安抚,远近百姓都来归附。数年之内,已有四万户之多,每年考核政绩,他都为天下第一,周文帝赐信对他赞叹夸奖。后来他被征召回京拜为京兆尹。后来梁的岳阳王萧鮞请求做周的藩国,于是皇帝任命郑道邕为假散骑常侍,持节前去拜封萧鮞为梁王。他出使回来后,很符合皇帝的旨意,升任为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
当时周文帝东讨,任命郑道邕为大丞相府右长史,封为金乡县男。大军到了潼关,皇帝命郑道邕与左长史长孙俭、司马杨宽、尚书苏亮、谘议刘孟良等人分别掌管各项事务。还令郑道邕召引接待关东前来归附的人士,并且评定其才华能力和品行而分别任用。他抚慰、招纳、选拔和任用,都做的很得当,后来他又被拜为中书令,赐姓为宇文氏,不久因为患病而免职。
周孝闵帝即位后,加封郑道邕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为子爵。又历任御伯中大夫,御正,宜、华、虞、陕四州刺史。他频繁地换了多个州城执政,都获得了政绩。后来又入朝为少司空,在任时去世。追赠本官,加封为郑、梁、北豫三州刺史,谥号“贞”
郑道邕,字孝穆。少年时谨慎诚实,以清廉节约自居,年龄不满二十,就阅读了大量经史典籍。他的父亲和叔叔四人都很早去世,堂兄弟中,郑道邕为长兄,他抚养训导众多族弟,如同对待亲手足,一家人亲善和顺。魏孝昌初年,他踏上仕途,任为太尉行参军,逐渐凭战功升至左光禄大夫,太师咸阳王长史。后来孝武帝西迁,他跟随入关,官拜司徒左长史,领临洮王友,赐爵为永宁县侯。
大统年间,他出任岐州刺史,在任不久,就因为能力强而闻名。王罴当时为雍州刺史,敬重他善于为政,写信给他对他大加称赞。开始时,他所管辖的百姓因为长年遭受战乱,流离失所,几乎逃光了。郑道邕到任时,只剩下三千户百姓,他施恩安抚,远近百姓都来归附。数年之内,已有四万户之多,每年考核政绩,他都为天下第一,周文帝赐信对他赞叹夸奖。后来他被征召回京拜为京兆尹。后来梁的岳阳王萧鮞请求做周的藩国,于是皇帝任命郑道邕为假散骑常侍,持节前去拜封萧鮞为梁王。他出使回来后,很符合皇帝的旨意,升任为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
当时周文帝东讨,任命郑道邕为大丞相府右长史,封为金乡县男。大军到了潼关,皇帝命郑道邕与左长史长孙俭、司马杨宽、尚书苏亮、谘议刘孟良等人分别掌管各项事务。还令郑道邕召引接待关东前来归附的人士,并且评定其才华能力和品行而分别任用。他抚慰、招纳、选拔和任用,都做的很得当,后来他又被拜为中书令,赐姓为宇文氏,不久因为患病而免职。
周孝闵帝即位后,加封郑道邕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为子爵。又历任御伯中大夫,御正,宜、华、虞、陕四州刺史。他频繁地换了多个州城执政,都获得了政绩。后来又入朝为少司空,在任时去世。追赠本官,加封为郑、梁、北豫三州刺史,谥号“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