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乾清宫,奉天殿!
从奉天门到殿前广场,文武百官依次排班好,排列得整整齐齐。
虽然现场庄严肃穆,但百官难免窃窃私语。
因为今日早朝只是日朝,不是大朝或朔望朝。
按照太祖高皇帝定下的规矩,皇帝每天都要举行早朝,称之为日朝,大多在乾清宫正殿举行。
而大朝则是礼节性的朝会,在每年的正旦、冬至和万寿圣节这三个日子举行,因为有藩属国使节参加,所以大朝最为重要,地点选在奉天殿举行。
朔望则指每月的初一和十五,百官公服行礼,也是在奉天殿。
大朝与朔望朝这两种朝会均在奉天殿举行,更多是一种礼仪,目的在于行朝贺之礼,反倒不会不议论政事。
那么,问题就来了。
一次日常早朝,皇上为什么要在奉天殿举行?
难道说皇帝又有什么大事情要宣布?
今日皇上一反常态,在奉天殿上朝,不少朝臣都感到了些许不安。
文官居左,武官在右。
左侧靠前的位置上,两位绛袍大臣正在低声交谈,脸色都有些凝重。
一人名杨寓,字士奇,翰林侍讲兼左谕德;一人名黄淮,字宗豫,翰林侍读兼左春坊大学士。
詹事府掌统府、坊、局之政事,以辅导太子,而左右春坊隶属于詹事府。
杨士奇与黄宗豫正是太子朱高炽的坚定拥趸,二人共直文渊阁。
皇上最近才敲打了太子爷,今日又破天荒地在奉天殿举行早朝,身为太子党的二人,脸色自然好看不到哪儿去。
“士奇,皇上今日这般大张旗鼓,不会是想让汉王……”黄淮压低了声音道,脸上尽是忧容。
杨士奇捋着胡须,淡淡摇头道:“应该不会,陛下英明神武,岂会受奸人蒙蔽?”
汉王监国?
置太子于何地?
置太孙于何地?
皇上岂会做出这般昏庸的决定?
“但愿吧!”黄淮叹了口气,结束了谈话。
下一刻鸣鞭声响起,百官顿时肃立,在礼乐声中鱼贯而入,进入了奉天正殿。
待礼毕谢恩,朱棣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坐在了龙椅上面。
奉天殿内,百官肃立。
朱高煦老老实实地站在太子爷身后,在他后边是老三朱高燧,与大侄儿朱瞻基。
只不过太子与太孙都站在了文臣左侧,汉王与赵王却立在了武官右侧,这个不起眼的细节,却恰恰代表着如今的朝堂局势。
朱棣在靖难之役后成功登基称帝,永乐朝堂也因此出现了多个政治派系对垒,形成了一个微妙的政局。
最敌对的派系,莫过于支持太子朱高炽的北方文官集团,与支持汉王朱高煦的靖难功臣集团,两大集团间产生了极大的对立。
靖难之役中,燕王长子朱高炽留守北平,将后勤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解决了朱棣的后顾之忧,成功赢得文官集团的认可支持,如黑衣宰相姚广孝,兵部尚书金忠等人。
而燕王次子朱高煦随父征战,不但立下了显赫军功,还同靖难将领结下了深厚情谊,如淇国公丘福、驸马永春侯王宁等靖难大将。
男人四大铁,莫过于一起扛过枪,一起同过窗,一起分过脏,一起嫖过娼。
朱高煦与丘福等靖难将领一同在战场上浴血搏杀,结下了深厚的同袍情谊,他们自然希望朱... -->>
乾清宫,奉天殿!
从奉天门到殿前广场,文武百官依次排班好,排列得整整齐齐。
虽然现场庄严肃穆,但百官难免窃窃私语。
因为今日早朝只是日朝,不是大朝或朔望朝。
按照太祖高皇帝定下的规矩,皇帝每天都要举行早朝,称之为日朝,大多在乾清宫正殿举行。
而大朝则是礼节性的朝会,在每年的正旦、冬至和万寿圣节这三个日子举行,因为有藩属国使节参加,所以大朝最为重要,地点选在奉天殿举行。
朔望则指每月的初一和十五,百官公服行礼,也是在奉天殿。
大朝与朔望朝这两种朝会均在奉天殿举行,更多是一种礼仪,目的在于行朝贺之礼,反倒不会不议论政事。
那么,问题就来了。
一次日常早朝,皇上为什么要在奉天殿举行?
难道说皇帝又有什么大事情要宣布?
今日皇上一反常态,在奉天殿上朝,不少朝臣都感到了些许不安。
文官居左,武官在右。
左侧靠前的位置上,两位绛袍大臣正在低声交谈,脸色都有些凝重。
一人名杨寓,字士奇,翰林侍讲兼左谕德;一人名黄淮,字宗豫,翰林侍读兼左春坊大学士。
詹事府掌统府、坊、局之政事,以辅导太子,而左右春坊隶属于詹事府。
杨士奇与黄宗豫正是太子朱高炽的坚定拥趸,二人共直文渊阁。
皇上最近才敲打了太子爷,今日又破天荒地在奉天殿举行早朝,身为太子党的二人,脸色自然好看不到哪儿去。
“士奇,皇上今日这般大张旗鼓,不会是想让汉王……”黄淮压低了声音道,脸上尽是忧容。
杨士奇捋着胡须,淡淡摇头道:“应该不会,陛下英明神武,岂会受奸人蒙蔽?”
汉王监国?
置太子于何地?
置太孙于何地?
皇上岂会做出这般昏庸的决定?
“但愿吧!”黄淮叹了口气,结束了谈话。
下一刻鸣鞭声响起,百官顿时肃立,在礼乐声中鱼贯而入,进入了奉天正殿。
待礼毕谢恩,朱棣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坐在了龙椅上面。
奉天殿内,百官肃立。
朱高煦老老实实地站在太子爷身后,在他后边是老三朱高燧,与大侄儿朱瞻基。
只不过太子与太孙都站在了文臣左侧,汉王与赵王却立在了武官右侧,这个不起眼的细节,却恰恰代表着如今的朝堂局势。
朱棣在靖难之役后成功登基称帝,永乐朝堂也因此出现了多个政治派系对垒,形成了一个微妙的政局。
最敌对的派系,莫过于支持太子朱高炽的北方文官集团,与支持汉王朱高煦的靖难功臣集团,两大集团间产生了极大的对立。
靖难之役中,燕王长子朱高炽留守北平,将后勤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解决了朱棣的后顾之忧,成功赢得文官集团的认可支持,如黑衣宰相姚广孝,兵部尚书金忠等人。
而燕王次子朱高煦随父征战,不但立下了显赫军功,还同靖难将领结下了深厚情谊,如淇国公丘福、驸马永春侯王宁等靖难大将。
男人四大铁,莫过于一起扛过枪,一起同过窗,一起分过脏,一起嫖过娼。
朱高煦与丘福等靖难将领一同在战场上浴血搏杀,结下了深厚的同袍情谊,他们自然希望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