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保护我方反派剧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孟昔昭:“…………”
他差点从椅子上蹦起来:“十四万两,你全花干净了?!”
谢原平静的摇头:“不,是大人你花干净的。”
孟昔昭:“……胡说!我都没管过事!”
谢原看他一眼,对他暴跳如雷的行为并不在乎,反而伸着手,给他算账:“隆兴府粮仓只够接济百姓二十日的,大人你说要去外地买粮,买够可以再让百姓撑三个月的粮食,这就是四万两白银的支出;修筑城门楼,砖石不要钱,但需要人来开采,每日发工钱,管三顿饭,还有那些囚犯劳力,也要管他们的饭,杂七杂八加一起,再加上即将要买的城门木料,又是五千两;你还让我统计鳏寡孤独,开办养济院和慈幼局,前者收容老者和乞丐,后者收容孤儿,这些都需要聘工、贴补、购买衣食……”
孟昔昭被他念得心都颤了,他举起手:“停停停,我知道了,没错,是我花干净的,你就告诉我,如今府衙里还剩多少银两。”
谢原笑了一下:“还有两万两。”
孟昔昭一怔:“还这么多啊,那应该能再撑一段时日吧。”
谢原一边叹气,一边摇头:“大人,你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
孟昔昭:“…………”
但他还没法反驳谢原,毕竟这段时间以来,确实都是谢原在当家。
他只好虚心的问:“怎么说?”
谢原:“修缮用的银子,我已经规划好了,短期之内,应当不会再有疏漏;可是大人,放粮、饷银、贴补,这些都是月月必须花的,还有兵器、甲胄,也需要大量补充,隆兴府如今几乎没有税收来源,商人都跑了,农田又才开垦出来,就算三个月之后能迎来丰收,依大人的行事,恐怕不会要百姓交赋税吧?”
孟昔昭默默低头,可不是,下一封给天寿帝的札子,他就准备让天寿帝把隆兴府的赋税给免了。
过了一会儿,他才说道:“至少那时候咱们就不需要再放粮了。”
谢原点点头:“是啊,就是府衙又会回到两袖清风,发不起饷银的局面了。”
孟昔昭:“…………”
他也叹口气:“所以还是要开源啊。”
谢原不禁疑惑:“如何开源?”
孟昔昭托腮:“不知道……我也没想好,本来还觉得不是太着急,听你这么一说,我又觉得已经迫在眉睫了。”
谢原不动声色,“下官可没有哄骗大人,这都是实打实的难处。”
孟昔昭点点头,满脸的愁苦:“我知道,这样吧,过些日子,先把纪念碑的事宜提上来,张贴告示,让全城的百姓都看见。”
谢原也知道孟昔昭打算弄个纪念碑,但他那时候只想透露给城中富户,现在让全城人都知道,谢原不禁有些惊愕:“可是,这样是否有些——”
丢人。
让大家都看见算怎么回事,到时候岂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府衙已经穷到要朝普通老百姓要捐款了。
孟昔昭摆摆手:“换个理由不就是了,慈幼局和养济院需要人手,也需要钱,因此号召老百姓,发发善心,有钱的,就来捐款,没钱的,就来做个志愿者。”
谢原一愣:“何为志愿者?”
孟昔昭对他眨眨眼:“就是免费不要工钱的劳力,替咱们照顾孤寡老人和没爹娘的小孩。”
谢原:“…………”
他觉得自己多年的圣贤书,真的就是白读了。
看看孟昔昭,眼睛一眨就冒出一个好主意来,自己不掏一分钱,还能把好事做了,而且人人都高兴,他收获名声,付出的百姓收获感谢,老人和孩子收获依靠。
他怎么就没这个脑子呢?
如此一来,既能解决府衙捉襟见肘的问题,又能把原本很大的一笔开支去掉,不用再雇很多人了,只要雇几个管事的就行。
谢原立刻在脑子里思考起应该怎么办,突然,他一愣:“大人,要是没人愿意做志愿者怎么办?”
孟昔昭哂笑一声:“不会的,到时候就在养济院门口立个牌子,像张贴告示一样,把今日的志愿者名字都写上去,谁在做好事,一目了然。唔,对了,每个来做志愿者的百姓,做满十日,奖励他一个腰牌,把腰牌做的好看点,这样他们拿出去炫耀的时候,才会感觉格外有面子。”
谢原看着孟昔昭,无比的佩服:“还是大人厉害啊。”
孟昔昭摇摇头,“这些都是权宜之计,对于这两个地方,倒是可以用这种办法解决人力不够的问题,可其他地方,仍然是需要雇工的,你之前说得对,咱们应该增加税收。”
谢原也知道这一点,但他还是皱了皱眉:“隆兴府现在,已经收不起税了。”
大家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呢,还收税,是生怕大家不想揭竿而起怎么的。
孟昔昭:“所以嘛,不要收本地人的税,去收外地人的税。”
“商人重利,只要咱们这有钱赚,哪怕南诏大军兵临城下了,他们也一定会冒险跑来做买卖的,之前他们都跑光了,主要也是因为这里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
谢原:“……那现在就有了?”
孟昔昭没回答,反而问他:“隆兴府以前税收是靠什么维持的?”
谢原回答:“靠百姓种的粮食。”
孟昔昭又问:“那以前来这里的商人,都是收购和买卖什么的?”
谢原想了想:“他们主要是收购草药,这里盛产大黄、白术、车前子、蛇舌草、板蓝根,但如今是春天,收草药的商人秋天才会过来,就是如今来了,山里也没有草药可以让百姓摘。”
孟昔昭哦了一声:“那这草药,以后也可以发展一下,让百姓大规模的种植,没道理野生的能长,家养的反而就长不了了。”
种草药比种粮食赚钱,但大部分农民都不愿意放弃粮食,因为他们怕遭灾,种了粮食,他们心里也有底。
这就需要官府来推行了,谢原觉得可以试试,也点了点头。
;孟昔昭:“…………”
他差点从椅子上蹦起来:“十四万两,你全花干净了?!”
谢原平静的摇头:“不,是大人你花干净的。”
孟昔昭:“……胡说!我都没管过事!”
谢原看他一眼,对他暴跳如雷的行为并不在乎,反而伸着手,给他算账:“隆兴府粮仓只够接济百姓二十日的,大人你说要去外地买粮,买够可以再让百姓撑三个月的粮食,这就是四万两白银的支出;修筑城门楼,砖石不要钱,但需要人来开采,每日发工钱,管三顿饭,还有那些囚犯劳力,也要管他们的饭,杂七杂八加一起,再加上即将要买的城门木料,又是五千两;你还让我统计鳏寡孤独,开办养济院和慈幼局,前者收容老者和乞丐,后者收容孤儿,这些都需要聘工、贴补、购买衣食……”
孟昔昭被他念得心都颤了,他举起手:“停停停,我知道了,没错,是我花干净的,你就告诉我,如今府衙里还剩多少银两。”
谢原笑了一下:“还有两万两。”
孟昔昭一怔:“还这么多啊,那应该能再撑一段时日吧。”
谢原一边叹气,一边摇头:“大人,你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
孟昔昭:“…………”
但他还没法反驳谢原,毕竟这段时间以来,确实都是谢原在当家。
他只好虚心的问:“怎么说?”
谢原:“修缮用的银子,我已经规划好了,短期之内,应当不会再有疏漏;可是大人,放粮、饷银、贴补,这些都是月月必须花的,还有兵器、甲胄,也需要大量补充,隆兴府如今几乎没有税收来源,商人都跑了,农田又才开垦出来,就算三个月之后能迎来丰收,依大人的行事,恐怕不会要百姓交赋税吧?”
孟昔昭默默低头,可不是,下一封给天寿帝的札子,他就准备让天寿帝把隆兴府的赋税给免了。
过了一会儿,他才说道:“至少那时候咱们就不需要再放粮了。”
谢原点点头:“是啊,就是府衙又会回到两袖清风,发不起饷银的局面了。”
孟昔昭:“…………”
他也叹口气:“所以还是要开源啊。”
谢原不禁疑惑:“如何开源?”
孟昔昭托腮:“不知道……我也没想好,本来还觉得不是太着急,听你这么一说,我又觉得已经迫在眉睫了。”
谢原不动声色,“下官可没有哄骗大人,这都是实打实的难处。”
孟昔昭点点头,满脸的愁苦:“我知道,这样吧,过些日子,先把纪念碑的事宜提上来,张贴告示,让全城的百姓都看见。”
谢原也知道孟昔昭打算弄个纪念碑,但他那时候只想透露给城中富户,现在让全城人都知道,谢原不禁有些惊愕:“可是,这样是否有些——”
丢人。
让大家都看见算怎么回事,到时候岂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府衙已经穷到要朝普通老百姓要捐款了。
孟昔昭摆摆手:“换个理由不就是了,慈幼局和养济院需要人手,也需要钱,因此号召老百姓,发发善心,有钱的,就来捐款,没钱的,就来做个志愿者。”
谢原一愣:“何为志愿者?”
孟昔昭对他眨眨眼:“就是免费不要工钱的劳力,替咱们照顾孤寡老人和没爹娘的小孩。”
谢原:“…………”
他觉得自己多年的圣贤书,真的就是白读了。
看看孟昔昭,眼睛一眨就冒出一个好主意来,自己不掏一分钱,还能把好事做了,而且人人都高兴,他收获名声,付出的百姓收获感谢,老人和孩子收获依靠。
他怎么就没这个脑子呢?
如此一来,既能解决府衙捉襟见肘的问题,又能把原本很大的一笔开支去掉,不用再雇很多人了,只要雇几个管事的就行。
谢原立刻在脑子里思考起应该怎么办,突然,他一愣:“大人,要是没人愿意做志愿者怎么办?”
孟昔昭哂笑一声:“不会的,到时候就在养济院门口立个牌子,像张贴告示一样,把今日的志愿者名字都写上去,谁在做好事,一目了然。唔,对了,每个来做志愿者的百姓,做满十日,奖励他一个腰牌,把腰牌做的好看点,这样他们拿出去炫耀的时候,才会感觉格外有面子。”
谢原看着孟昔昭,无比的佩服:“还是大人厉害啊。”
孟昔昭摇摇头,“这些都是权宜之计,对于这两个地方,倒是可以用这种办法解决人力不够的问题,可其他地方,仍然是需要雇工的,你之前说得对,咱们应该增加税收。”
谢原也知道这一点,但他还是皱了皱眉:“隆兴府现在,已经收不起税了。”
大家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呢,还收税,是生怕大家不想揭竿而起怎么的。
孟昔昭:“所以嘛,不要收本地人的税,去收外地人的税。”
“商人重利,只要咱们这有钱赚,哪怕南诏大军兵临城下了,他们也一定会冒险跑来做买卖的,之前他们都跑光了,主要也是因为这里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
谢原:“……那现在就有了?”
孟昔昭没回答,反而问他:“隆兴府以前税收是靠什么维持的?”
谢原回答:“靠百姓种的粮食。”
孟昔昭又问:“那以前来这里的商人,都是收购和买卖什么的?”
谢原想了想:“他们主要是收购草药,这里盛产大黄、白术、车前子、蛇舌草、板蓝根,但如今是春天,收草药的商人秋天才会过来,就是如今来了,山里也没有草药可以让百姓摘。”
孟昔昭哦了一声:“那这草药,以后也可以发展一下,让百姓大规模的种植,没道理野生的能长,家养的反而就长不了了。”
种草药比种粮食赚钱,但大部分农民都不愿意放弃粮食,因为他们怕遭灾,种了粮食,他们心里也有底。
这就需要官府来推行了,谢原觉得可以试试,也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