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异时空之大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三百零一章坚韧不屈
利奥波德却坚信法国不久就要投降,坚信即使英国继续单独作战,也将限于海上战争和殖民地的战争。他说,在这样一场战争中,比利时是没有地位的。他给大臣们看了他写给英王乔治六世的一封信,信中说明了他作出的决定和无法在国外继续战斗的理由。他还说,比利时的抵抗能力已经消耗殆尽,比利时的军队已经无法再朝后退。他认为,他能为人民和国家服务的最好方法,就是和他们一起留在比利时。
大臣们尽了一切努力都未能说服利奥波德和他们一同去国外,在国外担任比利时政府的首脑,于是大臣们重申,他们决心要走,对于国王不听他们一致的劝告而采取的决定,他们将被迫违不执行。他们在离开前,再度询问,军队的投降是否不可避免。国王说,是的。他们又问,那未能拖延多久呢?国王回答说,至多二十四小时。
大臣们离去后,利奥波德于当天,即于5月25日向军队发布一道命令,要求军队继续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并宣布他决心与军队共存亡。上一天,德国人在比利时的各条战线上散发传单,告诉士兵们继续抵抗是无用的,因为他们的领袖们正打算抛弃他们。
利奥波德所断言的不可避免和即将出现的投降推迟了两天。5月26日,比利时人再度要求英国司令官攻击德军侧翼。戈特正在准备向敦刻尔克总撤退,因而无法给予这种支援,他建议比军马上撤迟到伊塞河。利奥波德回答说,军队已无法再撤退。沿着整条战线都在激战,后备力量已经耗尽,如果企图脱离接触,结果将使那些仍然相互接应的部队完全瓦解。同一天中午,利奥波德发了一份照会给法国使团团长,通知魏刚局势严重,几乎已经无法再抵抗下去了。
到5月27日,比利时的防线已被突破了几处,在德国的猛烈空袭之下,比军的抵抗正在瓦解,因为比利时人对此是无法招架的。在比利时尚未沦陷的小块土地上,挤满了从沦陷区逃出来的难民。那天早上,国王告诉凯斯,他将被迫投降。凯斯发了一封大意如此的信给戈特,可是未能送到。刚过中午,国王和参谋长同意派遣密使到德军司令部要求停战,并且立刻把此事通知了法、英使团团长。法国使团团长尚蓬将军认为,由于北方各集团军组成了一个共同的集团,因此只有经过一致同意才能开始进行谈判。英、法使团能够同英国陆军部和魏刚将军接触,但是无法同战场上的法、英指挥官(布兰查德和戈特)联系,因为不知道他们当时在何处。比利时的密使在下午5时离开比军总司令部,至夜间11时返回,带回德国的答复,要求比军无条件地放下武器。利奥波德决定接受德国的条件,并建议在凌晨4时停火。
28日凌晨3时,接到魏刚的信,信中把盟国与比军的投降分割开来。下午,德军来到,控制了国王的大本营布鲁日宫,这时最后的一些军旗正被匆忙地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第二天,德国的将领赖歇瑙来到,寒喧了一番,并答应宽待比利时军队,夜间利奥波德被德国人带到他在拉埃康的王宫,在那里一直呆到1944年夏天盟军在法国登陆后又被迁往德国。
随着国王和军队的投降以及比利时本土被占领,这出戏的第一幕演完了。可是,从国外却继续对德国进行抵抗。大臣们于5月25日在维南达埃尔与国王作了最后一次争论激烈的会晤以后,在敦刻尔克上船,到了伦敦,后来又前往巴黎。他们到达伦敦时见到哈利法克斯勋爵,告诉他比利时军队即将投降,国王已决定留在比利时。他们仍然希望在最后时刻国王也许会被说服,重新考虑他的决定。然而,英王乔治六世和丘吉尔通过凯斯给利奥波德国王的信以及比利时大臣们在27日给他的信所作的最后呼吁,都未能打动他。
2第二天,他们和比利时众、参两院的议长一致决定继续与盟国并肩战斗,并呼吁全体比利时人对祖国的命运抱有信心和继续忠于共同的事业。会后,发表了一个大意如此的公报。
当天即27日晚间,雷诺(这时担任法国总理)告诉比利时的大臣们,他们的国王没有预先通知英、法方面,就向德国人派出了全权代表。第二天,雷诺在向法国人民的广播中猛烈地抨击了比利时国王和军队,把盟国遭受灾难的责任归咎于比利时。于是法国人民就迁怒于比利时人,这时在法国的比利时难民有二百万人。比利时的大臣们不知道投降的条件,他们急于保护难民,对于可能与法国盟友决裂的前景感到惊惶,觉得唯一可行的是说明他们自己和比利时人民与国王的行动无关。皮埃洛在当天晚些时候广播的演说中,把全部责任推在利奥波德身上。他指出,国王由于投降,这时已受到外国的控制,不再能进行统治。文武官员可不必再履行他们在效忠宣誓时所规定的义务。根据宪法的条款,权力将由现政府继续掌握。新的军队将从住在法、英两国的适龄比利时人中招募。
皮埃洛严厉的言词反映了比利时大臣们需要与其盟国和解,也反映了他们不能断定利奥波德打算执行怎样的政策来应付德国。他们于25日离开维南达埃尔时,确信国王打算另外任命一个政府以代替他们,来同德国议和。当时国王对大臣们提出的问题所作的答复,使这种推测显得可信。当时大臣们问他,如果他留在比利时,他认为自己能起什么作用,还问他是否要有一个政府。国王回答说:“当然罗,我又不是一个**者。”国王还认为,如果现在的政府在法国继续战斗下去,那就不再是国王的政府,而是和国王分庭抗礼了。大臣们离去后,利奥波德立刻就他在宪法上的权力问题向检察长埃瓦?德?泰米库尔征询意见。检察长告诉他,要同德国达成任何协定而其条件超过仅仅使军队投降时,国王必须得到一个大臣的副署。他还裁定,要任命新的大臣,需有一个现任大臣的签名。由于没有现任大臣留在比利时,国王要求驻在巴黎的皮埃洛政府给他一份正式副署好的空白委任状,好让他任命大臣。大臣们在4月26日讨论了国王的这个要求,一致加以拒绝。
国王后来否认他曾打算和德国人谈判或在德国占领下成立一个能在比利时行使职权的政府。可是证据说明,他在投降时确曾设想过这样一种可能。利奥波德坚信法国人不久就要投降,即使英国人继续斗争,德国也将统治大陆。在这种情况下,他很可能考虑到,只有接受不可避免的命运和同征服者达成某种协定,才能使比利时的利益和前途得到最好的保证。
5月31日,流落在法国的比利时议员在利摩日开会,并通过决议,表明他们与政府完全团结一致。决议的措词严厉地批评了利奥波德的投降,在通过这项决议以前进行的辩论中,许多议员甚至提议废除国王。5月28日,比属刚果总督发表广播讲话,申明这个殖民地和政府团结一致。
与... -->>
第三百零一章坚韧不屈
利奥波德却坚信法国不久就要投降,坚信即使英国继续单独作战,也将限于海上战争和殖民地的战争。他说,在这样一场战争中,比利时是没有地位的。他给大臣们看了他写给英王乔治六世的一封信,信中说明了他作出的决定和无法在国外继续战斗的理由。他还说,比利时的抵抗能力已经消耗殆尽,比利时的军队已经无法再朝后退。他认为,他能为人民和国家服务的最好方法,就是和他们一起留在比利时。
大臣们尽了一切努力都未能说服利奥波德和他们一同去国外,在国外担任比利时政府的首脑,于是大臣们重申,他们决心要走,对于国王不听他们一致的劝告而采取的决定,他们将被迫违不执行。他们在离开前,再度询问,军队的投降是否不可避免。国王说,是的。他们又问,那未能拖延多久呢?国王回答说,至多二十四小时。
大臣们离去后,利奥波德于当天,即于5月25日向军队发布一道命令,要求军队继续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并宣布他决心与军队共存亡。上一天,德国人在比利时的各条战线上散发传单,告诉士兵们继续抵抗是无用的,因为他们的领袖们正打算抛弃他们。
利奥波德所断言的不可避免和即将出现的投降推迟了两天。5月26日,比利时人再度要求英国司令官攻击德军侧翼。戈特正在准备向敦刻尔克总撤退,因而无法给予这种支援,他建议比军马上撤迟到伊塞河。利奥波德回答说,军队已无法再撤退。沿着整条战线都在激战,后备力量已经耗尽,如果企图脱离接触,结果将使那些仍然相互接应的部队完全瓦解。同一天中午,利奥波德发了一份照会给法国使团团长,通知魏刚局势严重,几乎已经无法再抵抗下去了。
到5月27日,比利时的防线已被突破了几处,在德国的猛烈空袭之下,比军的抵抗正在瓦解,因为比利时人对此是无法招架的。在比利时尚未沦陷的小块土地上,挤满了从沦陷区逃出来的难民。那天早上,国王告诉凯斯,他将被迫投降。凯斯发了一封大意如此的信给戈特,可是未能送到。刚过中午,国王和参谋长同意派遣密使到德军司令部要求停战,并且立刻把此事通知了法、英使团团长。法国使团团长尚蓬将军认为,由于北方各集团军组成了一个共同的集团,因此只有经过一致同意才能开始进行谈判。英、法使团能够同英国陆军部和魏刚将军接触,但是无法同战场上的法、英指挥官(布兰查德和戈特)联系,因为不知道他们当时在何处。比利时的密使在下午5时离开比军总司令部,至夜间11时返回,带回德国的答复,要求比军无条件地放下武器。利奥波德决定接受德国的条件,并建议在凌晨4时停火。
28日凌晨3时,接到魏刚的信,信中把盟国与比军的投降分割开来。下午,德军来到,控制了国王的大本营布鲁日宫,这时最后的一些军旗正被匆忙地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第二天,德国的将领赖歇瑙来到,寒喧了一番,并答应宽待比利时军队,夜间利奥波德被德国人带到他在拉埃康的王宫,在那里一直呆到1944年夏天盟军在法国登陆后又被迁往德国。
随着国王和军队的投降以及比利时本土被占领,这出戏的第一幕演完了。可是,从国外却继续对德国进行抵抗。大臣们于5月25日在维南达埃尔与国王作了最后一次争论激烈的会晤以后,在敦刻尔克上船,到了伦敦,后来又前往巴黎。他们到达伦敦时见到哈利法克斯勋爵,告诉他比利时军队即将投降,国王已决定留在比利时。他们仍然希望在最后时刻国王也许会被说服,重新考虑他的决定。然而,英王乔治六世和丘吉尔通过凯斯给利奥波德国王的信以及比利时大臣们在27日给他的信所作的最后呼吁,都未能打动他。
2第二天,他们和比利时众、参两院的议长一致决定继续与盟国并肩战斗,并呼吁全体比利时人对祖国的命运抱有信心和继续忠于共同的事业。会后,发表了一个大意如此的公报。
当天即27日晚间,雷诺(这时担任法国总理)告诉比利时的大臣们,他们的国王没有预先通知英、法方面,就向德国人派出了全权代表。第二天,雷诺在向法国人民的广播中猛烈地抨击了比利时国王和军队,把盟国遭受灾难的责任归咎于比利时。于是法国人民就迁怒于比利时人,这时在法国的比利时难民有二百万人。比利时的大臣们不知道投降的条件,他们急于保护难民,对于可能与法国盟友决裂的前景感到惊惶,觉得唯一可行的是说明他们自己和比利时人民与国王的行动无关。皮埃洛在当天晚些时候广播的演说中,把全部责任推在利奥波德身上。他指出,国王由于投降,这时已受到外国的控制,不再能进行统治。文武官员可不必再履行他们在效忠宣誓时所规定的义务。根据宪法的条款,权力将由现政府继续掌握。新的军队将从住在法、英两国的适龄比利时人中招募。
皮埃洛严厉的言词反映了比利时大臣们需要与其盟国和解,也反映了他们不能断定利奥波德打算执行怎样的政策来应付德国。他们于25日离开维南达埃尔时,确信国王打算另外任命一个政府以代替他们,来同德国议和。当时国王对大臣们提出的问题所作的答复,使这种推测显得可信。当时大臣们问他,如果他留在比利时,他认为自己能起什么作用,还问他是否要有一个政府。国王回答说:“当然罗,我又不是一个**者。”国王还认为,如果现在的政府在法国继续战斗下去,那就不再是国王的政府,而是和国王分庭抗礼了。大臣们离去后,利奥波德立刻就他在宪法上的权力问题向检察长埃瓦?德?泰米库尔征询意见。检察长告诉他,要同德国达成任何协定而其条件超过仅仅使军队投降时,国王必须得到一个大臣的副署。他还裁定,要任命新的大臣,需有一个现任大臣的签名。由于没有现任大臣留在比利时,国王要求驻在巴黎的皮埃洛政府给他一份正式副署好的空白委任状,好让他任命大臣。大臣们在4月26日讨论了国王的这个要求,一致加以拒绝。
国王后来否认他曾打算和德国人谈判或在德国占领下成立一个能在比利时行使职权的政府。可是证据说明,他在投降时确曾设想过这样一种可能。利奥波德坚信法国人不久就要投降,即使英国人继续斗争,德国也将统治大陆。在这种情况下,他很可能考虑到,只有接受不可避免的命运和同征服者达成某种协定,才能使比利时的利益和前途得到最好的保证。
5月31日,流落在法国的比利时议员在利摩日开会,并通过决议,表明他们与政府完全团结一致。决议的措词严厉地批评了利奥波德的投降,在通过这项决议以前进行的辩论中,许多议员甚至提议废除国王。5月28日,比属刚果总督发表广播讲话,申明这个殖民地和政府团结一致。
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