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唐朝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更重要的是,刘文静为李渊做了一个战略图——乘虚攻入关中,以关中为根据地,进而统一全中国。刘文静的这个战略是很有理论依据的,秦始皇以关中为根据地统一天下,刘邦以关中为大后方统一天下。刘文静为李渊父子提出这个大的战略方针是他的第一大功绩,出使突厥顺利完成任务是他的第二大功绩。这两个功绩都是其他人难以匹敌的。在以后的征战中刘文静还会建立他的第三大功绩,但是依旧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
天时,地利,人和隋朝末年,杨广倒行逆施,不知体恤百姓。仗着国家富强,不停的折腾,先是营建东都洛阳,再是修凿大运河,巡行江都,宾服四夷(说白了就是装阔,让邻居上自己家白吃白喝,临走了还送人家纪念品,不要都不行,那时瞧不起我,再说一句欢迎再来)。
杨广还嫌这些不足以使国家走上灭亡的道路,最后使出了杀手锏,三征高句丽,老天很是配合,三次出征都是战败而回。人要是自己想灭亡自己,老天是不会拦着的,正所谓,人不自救,天亦不救。经过杨广的反复折
另一个人就是裴寂。裴寂,字玄真,蒲州桑丘(今山西临猗西)人。大业年间,历任隋朝的各种官职,都不大,后来做了晋阳宫副监,成为了李渊的副手。
这个人和李渊的关系非常好,他没有刘文静那么大的功绩,但是在李渊当了皇帝后他比功劳最大的刘文静还受宠。说他贡献没有刘文静大,并不是就没有贡献。他在起义中还是做出了贡献的,他积极劝李渊起兵,在这方面他是举足轻重的,他起到的作用,即使李建成。李世民也是无法替代的。
更为难得的是,在李渊决定起兵后,裴寂献宫女五百人,米九万斛(斛为旧量器,呈方形,口小。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彩色的布匹五万段(一段布约为现在的二尺长),甲四十万领,以供军用。
裴寂所献的人和物除了宫女外。其他都是重要的军需物资。由此可见,裴寂将他的全部家当都压在在李渊的身上。我们也不能不说的他的眼光很独到,后来的李渊没有让他失望。以前总认为刘文静和裴寂是李渊创业阶段的主要帮手,他们二人在李渊集团的作用应该与萧何、张良在刘邦集团的作用相媲美。后来书看得多了,才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刘文静还是一个人才,裴寂则要逊色的多,只是靠着和李渊是老朋友的关系,并且在起义初期鼎力相助。混吃混喝,一路混到位极人臣。裴寂的拍马屁功夫应该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刘文静是望尘莫及。
把李渊拍的舒舒服服。他也一路顺顺利利,即使是损兵折将,打了败仗李渊也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在私下里,李渊都不称呼他的名字,只称他为“裴寂”,怎么能不令刘文静这样的功臣嫉妒呢?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大业十三年(617)。七月,李渊令李元吉为太原郡守。负责留守太原(这哥们的表现实在是给他老爹和老哥丢人),自己亲率大军三万人。誓师动兵,向关中进发。同时,发布檄文,宣布了欲尊杨广为太上皇,立代王侑为皇帝的主张。看见檄文,最痛苦的应该是杨广,因为这个檄文秉持着一个原则——痛打落水狗原则,把杨广骂的狗血喷头(饰非好佞,拒谏信馋,巡幸无度,穷兵极武)。
接下来就是李渊同学表演的时间了,李渊虽然不是职业演员,也深知出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他秉着谦虚的心态,学习了前人实力派演员的演技。主要是陈胜、刘邦、项羽等人。估计也就是这些人,你一个造反的学孔子也不合适呀?你要是孔子的忠实信徒也不能走到造反这步田地呀。
(孔子老人家可是最倡导忠君思想的)李渊走向点将台,用他那满含精光的眼睛注视着他的将士,然后开始了一段激动人心的演讲,主要内容应该和陈胜等人的没有多大区别。
第一,说明自己代表是正义;第二,说明隋朝是是邪恶的;第三,说明正义一定能够战胜邪恶。第四,再说一说奖励制度,主要是物质奖励,这个东西最实在,大家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和你干,不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吗。随后,撕心裂肺的声音响彻云空:“大军出征”。
李渊真正的开始他的创业之旅,他不知道前方的道路远比他想象的要艰难,充满荆棘,充满磨难,哪里都有可能是陷阱,哪里都有可能是他的末日,没有人能帮助他,能帮他的只有他自己。从古至今,能够造反成功的人寥寥无几,他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走上了这条路,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成功,一种是失败,失败就意味着死亡,因为无论谁当皇帝都不愿意一个火药桶活着。所以,要想活下去只有成功。要么成为天下之主,要么身死家亡,只有这两种结果,再没有别的了,虽然很残酷,但这是现实。
我们看电视看小说总以为造反很简单,其实那是不对的,是大错特错的,每一个造反者在行动之前都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很长时间的准备,而且他们一旦开始行动,就意味着永远没有休息的时间,就意味着谁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的敌人,就意味随时都有可能去见阎王。
综合各种元素看,造反真不是一件人干的事,要不是真的活不下去了,谁拿自己的命开玩笑,做危险性这么大的工作啊。陈胜、朱元璋、李自成就是这样。
当然了,有被迫的,也有主动的,无论哪个时代都不缺少野心家。造反是李渊的选择。从某种程度看,李渊就是一个野心家,他造反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天下的黎民苍生,虽然他这么说。
他的目的,简单的说是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生存;往大了说,是为了利益,为了权利,为了皇位。李渊没有预料到,他的那声撕心裂肺的喊声意味着在这古老而神秘的华夏大地上将有一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在不久后建立,而他的声音预示着这一切的开始。偶然间他成为这个伟大的朝代的建立者和最初建设者。造反是李渊的本意。但是他不会想到自己所做的事情竟然这么的有意义。
即使后来开创贞观盛世的李世民,他的出发点也不是建立一个伟大的朝代,而是为了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说白了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历史告诉我们。有意为之的事不一定成功,无意而为的事,不一定就没有意义。当你在社会上打拼的累了,当你厌倦了这个社会,不妨检索一下自己,我是不是太在乎什么了?
我在乎的到底有没有意义?什么事情是我有意而为的?什么事情是我无意为之的?有意为之的事情会获得东西,无意而为的事情也会获得东西,而且不见得救一定比有意为之的事情获得的少。
有意而为的事情失败了。不要沮丧,因为无意而为的事情也许会带给你更大的惊喜。历史是公平的,历史上的人物所做的事历史不会忘记。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好事会升华,坏事会遭批判。虽然在那个时代,秦桧战胜了岳飞。
但是现在的岳飞的形象不知道要比秦桧高大多少倍,而秦桧只能和他的妻子... -->>
更重要的是,刘文静为李渊做了一个战略图——乘虚攻入关中,以关中为根据地,进而统一全中国。刘文静的这个战略是很有理论依据的,秦始皇以关中为根据地统一天下,刘邦以关中为大后方统一天下。刘文静为李渊父子提出这个大的战略方针是他的第一大功绩,出使突厥顺利完成任务是他的第二大功绩。这两个功绩都是其他人难以匹敌的。在以后的征战中刘文静还会建立他的第三大功绩,但是依旧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
天时,地利,人和隋朝末年,杨广倒行逆施,不知体恤百姓。仗着国家富强,不停的折腾,先是营建东都洛阳,再是修凿大运河,巡行江都,宾服四夷(说白了就是装阔,让邻居上自己家白吃白喝,临走了还送人家纪念品,不要都不行,那时瞧不起我,再说一句欢迎再来)。
杨广还嫌这些不足以使国家走上灭亡的道路,最后使出了杀手锏,三征高句丽,老天很是配合,三次出征都是战败而回。人要是自己想灭亡自己,老天是不会拦着的,正所谓,人不自救,天亦不救。经过杨广的反复折
另一个人就是裴寂。裴寂,字玄真,蒲州桑丘(今山西临猗西)人。大业年间,历任隋朝的各种官职,都不大,后来做了晋阳宫副监,成为了李渊的副手。
这个人和李渊的关系非常好,他没有刘文静那么大的功绩,但是在李渊当了皇帝后他比功劳最大的刘文静还受宠。说他贡献没有刘文静大,并不是就没有贡献。他在起义中还是做出了贡献的,他积极劝李渊起兵,在这方面他是举足轻重的,他起到的作用,即使李建成。李世民也是无法替代的。
更为难得的是,在李渊决定起兵后,裴寂献宫女五百人,米九万斛(斛为旧量器,呈方形,口小。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彩色的布匹五万段(一段布约为现在的二尺长),甲四十万领,以供军用。
裴寂所献的人和物除了宫女外。其他都是重要的军需物资。由此可见,裴寂将他的全部家当都压在在李渊的身上。我们也不能不说的他的眼光很独到,后来的李渊没有让他失望。以前总认为刘文静和裴寂是李渊创业阶段的主要帮手,他们二人在李渊集团的作用应该与萧何、张良在刘邦集团的作用相媲美。后来书看得多了,才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刘文静还是一个人才,裴寂则要逊色的多,只是靠着和李渊是老朋友的关系,并且在起义初期鼎力相助。混吃混喝,一路混到位极人臣。裴寂的拍马屁功夫应该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刘文静是望尘莫及。
把李渊拍的舒舒服服。他也一路顺顺利利,即使是损兵折将,打了败仗李渊也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在私下里,李渊都不称呼他的名字,只称他为“裴寂”,怎么能不令刘文静这样的功臣嫉妒呢?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大业十三年(617)。七月,李渊令李元吉为太原郡守。负责留守太原(这哥们的表现实在是给他老爹和老哥丢人),自己亲率大军三万人。誓师动兵,向关中进发。同时,发布檄文,宣布了欲尊杨广为太上皇,立代王侑为皇帝的主张。看见檄文,最痛苦的应该是杨广,因为这个檄文秉持着一个原则——痛打落水狗原则,把杨广骂的狗血喷头(饰非好佞,拒谏信馋,巡幸无度,穷兵极武)。
接下来就是李渊同学表演的时间了,李渊虽然不是职业演员,也深知出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他秉着谦虚的心态,学习了前人实力派演员的演技。主要是陈胜、刘邦、项羽等人。估计也就是这些人,你一个造反的学孔子也不合适呀?你要是孔子的忠实信徒也不能走到造反这步田地呀。
(孔子老人家可是最倡导忠君思想的)李渊走向点将台,用他那满含精光的眼睛注视着他的将士,然后开始了一段激动人心的演讲,主要内容应该和陈胜等人的没有多大区别。
第一,说明自己代表是正义;第二,说明隋朝是是邪恶的;第三,说明正义一定能够战胜邪恶。第四,再说一说奖励制度,主要是物质奖励,这个东西最实在,大家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和你干,不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吗。随后,撕心裂肺的声音响彻云空:“大军出征”。
李渊真正的开始他的创业之旅,他不知道前方的道路远比他想象的要艰难,充满荆棘,充满磨难,哪里都有可能是陷阱,哪里都有可能是他的末日,没有人能帮助他,能帮他的只有他自己。从古至今,能够造反成功的人寥寥无几,他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走上了这条路,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成功,一种是失败,失败就意味着死亡,因为无论谁当皇帝都不愿意一个火药桶活着。所以,要想活下去只有成功。要么成为天下之主,要么身死家亡,只有这两种结果,再没有别的了,虽然很残酷,但这是现实。
我们看电视看小说总以为造反很简单,其实那是不对的,是大错特错的,每一个造反者在行动之前都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很长时间的准备,而且他们一旦开始行动,就意味着永远没有休息的时间,就意味着谁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的敌人,就意味随时都有可能去见阎王。
综合各种元素看,造反真不是一件人干的事,要不是真的活不下去了,谁拿自己的命开玩笑,做危险性这么大的工作啊。陈胜、朱元璋、李自成就是这样。
当然了,有被迫的,也有主动的,无论哪个时代都不缺少野心家。造反是李渊的选择。从某种程度看,李渊就是一个野心家,他造反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天下的黎民苍生,虽然他这么说。
他的目的,简单的说是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生存;往大了说,是为了利益,为了权利,为了皇位。李渊没有预料到,他的那声撕心裂肺的喊声意味着在这古老而神秘的华夏大地上将有一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在不久后建立,而他的声音预示着这一切的开始。偶然间他成为这个伟大的朝代的建立者和最初建设者。造反是李渊的本意。但是他不会想到自己所做的事情竟然这么的有意义。
即使后来开创贞观盛世的李世民,他的出发点也不是建立一个伟大的朝代,而是为了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说白了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历史告诉我们。有意为之的事不一定成功,无意而为的事,不一定就没有意义。当你在社会上打拼的累了,当你厌倦了这个社会,不妨检索一下自己,我是不是太在乎什么了?
我在乎的到底有没有意义?什么事情是我有意而为的?什么事情是我无意为之的?有意为之的事情会获得东西,无意而为的事情也会获得东西,而且不见得救一定比有意为之的事情获得的少。
有意而为的事情失败了。不要沮丧,因为无意而为的事情也许会带给你更大的惊喜。历史是公平的,历史上的人物所做的事历史不会忘记。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好事会升华,坏事会遭批判。虽然在那个时代,秦桧战胜了岳飞。
但是现在的岳飞的形象不知道要比秦桧高大多少倍,而秦桧只能和他的妻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