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唐朝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杨玄感策马直冲过来。所多人记住了前面的情景,这一幕经路边社广泛流传,当后人谈论起时,他们往往用另一个人的名字来形容杨玄感:力可抗鼎楚霸王。隋军大败。卫文升再也无法对杨玄感构成威胁,但杨玄感并不算大获全胜,一个人的死为胜利蒙上了一层阴影。他的弟弟杨玄挺在一次冲锋当中,被流箭击中身亡,杨玄挺的死不但意味着杨玄感失去了一员猛将,更意味着杨玄感的目标离他越来越远。
起事时,杨玄感的两个兄弟在辽东前线,没有及时逃回来,被隋朝政府斩杀,现在又阵亡了一个。为了替父报仇,我已经失去了三个兄弟,这是父亲希望看到的吗?这一切又是值得的吗?每当想起这个,杨玄感就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与迷惑。在杨玄感跟卫文升交战的时候,东都洛阳城内已经变成了一些变化。东都留守负责人是樊子盖。跟裴弘策、杨玄感、卫文升们比起来,他算是真正的武将。为了征高句丽,杨广抽调了全国的武将,总算给东都大本营留了一个甩大刀的。但樊子盖的大刀甩不起来,因为东都的官员们看不起他。
樊子盖是最近才调到中央的,以前一直在岭南任职,属于下乡干部,从岭南回来,身上不免带点土气,平时东都官员都不搭理他,更不用说听他调度。对于空降官员怎么适应新环境的难题,樊子盖很容易就解决了。他找到了不久前从前线退下来的裴弘策,命令他再次领兵出战。裴弘策直接拒绝,他已经被搞怕了。再说专业选手不出去,凭什么让他一个包工头出去拼命。裴弘策告诉樊子盖,就是打死我也不出去。
于是,樊子盖就把裴弘策打死了。还有不服的吗?洛阳人很快团结在樊子盖为中心的留守团队中,统一了认识:城在。人在,城亡,人亡。一座军事重镇的灵魂取决于守将的意志。纵使以前洛阳有高墙深池,但在这一刻后,洛阳城才称得上固若金汤。
樊子盖不但加强了防守,还频频派出小分队。袭击杨玄感的大营,破坏杨玄感的行动计划。对这个形势的转变,杨玄感并没有第一时间查觉,他正沉浸在连战连捷当中,不知道在胜利的光辉下。潜伏着失败的阴影。
胜利已经开始离杨玄感远去。打了几场胜仗后,杨玄感声势大振,每天都有上千人来入伙。可谓形势大好。队伍一天天壮大,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怎么在部队壮大的情况下,保持部队的纯洁性就成了很重要的问题,李密就发现混进来一个思想不那么纯洁的人。
在攻打洛阳的战斗中。杨玄感俘虏了一个叫韦福嗣的内史舍人,杨玄感亲自出马策反,邀请他加入到起义军中来。韦福嗣也不含糊。连老虎凳都没上,就投了诚,进入到杨玄感的参谋班子。李密很快注意到这个人,当发生下面这件事后,李密终于可以确定,韦福嗣是身在梁山。心在朝廷。杨玄感让韦福嗣起草一份檄书,韦福嗣直接拒绝。
这就怪了。读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上山入伙。为表同心,是要签生死状的,韦福嗣官居内史舍人,干得就是起草文书的工作,又没让你去取杨广的人头,写一篇檄文当投名状并不过份。李密找到杨玄感,指出韦福嗣绝对不是自己人,这样的人应该马上清理出革命的队伍,也就是拉出去斩了。
杨玄感奇怪的盯着李密:“不至于吧,有这个必要吗?”此话一出,李密已经明白,杨玄感必败无疑,其败因不在于杀不杀一个韦福嗣,而在于杨玄感的内心。在李密看来,大丈夫立于世间,欲成所为者,必须问自己两个问题。1.我的内心追求什么?2.为了达成所愿,我愿付出怎样的努力
?这是一个关于立志跟奋斗的问题。要想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强烈,立志必须坚定,因为只有强烈的*才能给你指引方向,而只有全力的付出才能让你最终抵达终点。
为了取得胜利,必须果敢,必须勇猛,可这依然是不够的。你要采取一切可能接近目标的方法,甚至有时候,这种方法会有些不近人情。什么不至于此,什么先这样吧,这样的觉悟怎么取得胜利?从中军帐出来,李密叹了一口气,告诉他的亲信:“楚公好反却对胜利提不起渴望,我们将要成为俘虏了。”
很快,李密就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杨玄感又把李密叫来,笑呵呵问了他一个问题:“你看我称帝怎么样?”什么?!李密简直要疯了,他盯着杨玄感,仿佛看着一头史前怪兽。
事实上比较奇怪得是,一般起义都会搞个名号,比如黄巢叫冲天大将军,李自成叫闯王,杨玄感竟然没打出一个响当当的称号来,这是个遗憾。但一步到位,刚起事一个月不到就称帝的,倒不是没有,但你绝对记不住他们是谁,因为那些都是死得最快的。
李密断言否决了杨玄感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再次警告他,最好赶快进攻长安,安抚关中,拿下一片进可攻,退可守的基地。杨玄感又露出招牌式的大笑,表示称帝这个事就算了。完了,杨玄感已经没救了。
李密已经看到了失败的影子,但他并不像三国时的杨修一样,一发现不对,就叫手下打包行李。也没有像范增那样因为自己的计谋不为所用,就骂两声:竖子不足与谋,然后拍屁股走人。
李密选择留在杨玄感这条将要倾覆的大船上。因为他不仅是杨玄感的谋主,还是杨玄感的朋友。如果杨玄感即将胜利,我可以离去,但如果他将要陷入困境,我无论无何都不能离去。
患难与共。这是友谊的价值。“也许,杨玄感还有需要我的时候。”李密想到。事实确实如此,没多久,杨玄感就请来了李密,说出了史书困惑的人常用台词:“计将安出?”杨玄感终于发现形势已经不妙。杨广回来了。
辽东隋军御营。六月二十八日,二更隋二世皇帝杨广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将隋朝高级将领召集而下,下令:“丢下所有军资,全军后撤!”辽东城破就在眼前,可杨广已经顾不得许多。再不回家清理门户,就算拿下辽东,甚至攻破平壤,杨广的下半生只能面对着一碟碟的泡菜打发日子了。
一路上,杨广已经愤怒到了极点。此时。大隋朝并不是只有杨玄感一人造,在山东,还有数起农民起义。对于农民起义,杨广一来没放在眼里,二来也还理解,毕竟自己征走他们的粮食,拉走他们的壮丁,有些不满可以理解。
可杨玄感。你凭什么造我的反?你的一切,你父亲的一切,你家族的一切都是我给予的。你竟然来造我的反。我可以给你一切,也可以夺走你的一切,包括生命!数日后,杨广狼狈不堪的撤回到涿郡,洗完脸的第一件事,便是下达了征讨杨玄感的命运。
虽然杨广已经搞得天怒人怨。但大隋朝的政府系统并没有瘫痪,奔驰的快马很快将杨广的命令传递了出去。千里以外。数路兵马齐动,一同扑向了洛阳城。参与这场清理门户大行动的有武贲郎将陈棱,武卫将军屈突通,左翊大将军宇文述,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兒。
以上诸位可不是什么刑部尚书,建筑工头,这些是大隋朝真正名噪一时的大将。事情演变成当年李密警告的那样:洛阳苦攻不下,敌军四至。“
现在只有最后一个办法了!”面对杨玄感的询问后,李密沉思了一会,说出了自己的最后一计:“我们放出风声,说关中有人接应,已经派人前来迎接,借此鼓舞士气,领军入关!”此计,正是三十六计中的瞒天过海。面对将要崩盘的现实,杨玄感终于选择相信李密一次。
点起部队,杨玄感宣布了关内有人接应的喜讯,杨玄感还请出了数位乡亲,告诉大家这是他老家华阴县来的老杨家的... -->>
杨玄感策马直冲过来。所多人记住了前面的情景,这一幕经路边社广泛流传,当后人谈论起时,他们往往用另一个人的名字来形容杨玄感:力可抗鼎楚霸王。隋军大败。卫文升再也无法对杨玄感构成威胁,但杨玄感并不算大获全胜,一个人的死为胜利蒙上了一层阴影。他的弟弟杨玄挺在一次冲锋当中,被流箭击中身亡,杨玄挺的死不但意味着杨玄感失去了一员猛将,更意味着杨玄感的目标离他越来越远。
起事时,杨玄感的两个兄弟在辽东前线,没有及时逃回来,被隋朝政府斩杀,现在又阵亡了一个。为了替父报仇,我已经失去了三个兄弟,这是父亲希望看到的吗?这一切又是值得的吗?每当想起这个,杨玄感就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与迷惑。在杨玄感跟卫文升交战的时候,东都洛阳城内已经变成了一些变化。东都留守负责人是樊子盖。跟裴弘策、杨玄感、卫文升们比起来,他算是真正的武将。为了征高句丽,杨广抽调了全国的武将,总算给东都大本营留了一个甩大刀的。但樊子盖的大刀甩不起来,因为东都的官员们看不起他。
樊子盖是最近才调到中央的,以前一直在岭南任职,属于下乡干部,从岭南回来,身上不免带点土气,平时东都官员都不搭理他,更不用说听他调度。对于空降官员怎么适应新环境的难题,樊子盖很容易就解决了。他找到了不久前从前线退下来的裴弘策,命令他再次领兵出战。裴弘策直接拒绝,他已经被搞怕了。再说专业选手不出去,凭什么让他一个包工头出去拼命。裴弘策告诉樊子盖,就是打死我也不出去。
于是,樊子盖就把裴弘策打死了。还有不服的吗?洛阳人很快团结在樊子盖为中心的留守团队中,统一了认识:城在。人在,城亡,人亡。一座军事重镇的灵魂取决于守将的意志。纵使以前洛阳有高墙深池,但在这一刻后,洛阳城才称得上固若金汤。
樊子盖不但加强了防守,还频频派出小分队。袭击杨玄感的大营,破坏杨玄感的行动计划。对这个形势的转变,杨玄感并没有第一时间查觉,他正沉浸在连战连捷当中,不知道在胜利的光辉下。潜伏着失败的阴影。
胜利已经开始离杨玄感远去。打了几场胜仗后,杨玄感声势大振,每天都有上千人来入伙。可谓形势大好。队伍一天天壮大,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怎么在部队壮大的情况下,保持部队的纯洁性就成了很重要的问题,李密就发现混进来一个思想不那么纯洁的人。
在攻打洛阳的战斗中。杨玄感俘虏了一个叫韦福嗣的内史舍人,杨玄感亲自出马策反,邀请他加入到起义军中来。韦福嗣也不含糊。连老虎凳都没上,就投了诚,进入到杨玄感的参谋班子。李密很快注意到这个人,当发生下面这件事后,李密终于可以确定,韦福嗣是身在梁山。心在朝廷。杨玄感让韦福嗣起草一份檄书,韦福嗣直接拒绝。
这就怪了。读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上山入伙。为表同心,是要签生死状的,韦福嗣官居内史舍人,干得就是起草文书的工作,又没让你去取杨广的人头,写一篇檄文当投名状并不过份。李密找到杨玄感,指出韦福嗣绝对不是自己人,这样的人应该马上清理出革命的队伍,也就是拉出去斩了。
杨玄感奇怪的盯着李密:“不至于吧,有这个必要吗?”此话一出,李密已经明白,杨玄感必败无疑,其败因不在于杀不杀一个韦福嗣,而在于杨玄感的内心。在李密看来,大丈夫立于世间,欲成所为者,必须问自己两个问题。1.我的内心追求什么?2.为了达成所愿,我愿付出怎样的努力
?这是一个关于立志跟奋斗的问题。要想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强烈,立志必须坚定,因为只有强烈的*才能给你指引方向,而只有全力的付出才能让你最终抵达终点。
为了取得胜利,必须果敢,必须勇猛,可这依然是不够的。你要采取一切可能接近目标的方法,甚至有时候,这种方法会有些不近人情。什么不至于此,什么先这样吧,这样的觉悟怎么取得胜利?从中军帐出来,李密叹了一口气,告诉他的亲信:“楚公好反却对胜利提不起渴望,我们将要成为俘虏了。”
很快,李密就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杨玄感又把李密叫来,笑呵呵问了他一个问题:“你看我称帝怎么样?”什么?!李密简直要疯了,他盯着杨玄感,仿佛看着一头史前怪兽。
事实上比较奇怪得是,一般起义都会搞个名号,比如黄巢叫冲天大将军,李自成叫闯王,杨玄感竟然没打出一个响当当的称号来,这是个遗憾。但一步到位,刚起事一个月不到就称帝的,倒不是没有,但你绝对记不住他们是谁,因为那些都是死得最快的。
李密断言否决了杨玄感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再次警告他,最好赶快进攻长安,安抚关中,拿下一片进可攻,退可守的基地。杨玄感又露出招牌式的大笑,表示称帝这个事就算了。完了,杨玄感已经没救了。
李密已经看到了失败的影子,但他并不像三国时的杨修一样,一发现不对,就叫手下打包行李。也没有像范增那样因为自己的计谋不为所用,就骂两声:竖子不足与谋,然后拍屁股走人。
李密选择留在杨玄感这条将要倾覆的大船上。因为他不仅是杨玄感的谋主,还是杨玄感的朋友。如果杨玄感即将胜利,我可以离去,但如果他将要陷入困境,我无论无何都不能离去。
患难与共。这是友谊的价值。“也许,杨玄感还有需要我的时候。”李密想到。事实确实如此,没多久,杨玄感就请来了李密,说出了史书困惑的人常用台词:“计将安出?”杨玄感终于发现形势已经不妙。杨广回来了。
辽东隋军御营。六月二十八日,二更隋二世皇帝杨广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将隋朝高级将领召集而下,下令:“丢下所有军资,全军后撤!”辽东城破就在眼前,可杨广已经顾不得许多。再不回家清理门户,就算拿下辽东,甚至攻破平壤,杨广的下半生只能面对着一碟碟的泡菜打发日子了。
一路上,杨广已经愤怒到了极点。此时。大隋朝并不是只有杨玄感一人造,在山东,还有数起农民起义。对于农民起义,杨广一来没放在眼里,二来也还理解,毕竟自己征走他们的粮食,拉走他们的壮丁,有些不满可以理解。
可杨玄感。你凭什么造我的反?你的一切,你父亲的一切,你家族的一切都是我给予的。你竟然来造我的反。我可以给你一切,也可以夺走你的一切,包括生命!数日后,杨广狼狈不堪的撤回到涿郡,洗完脸的第一件事,便是下达了征讨杨玄感的命运。
虽然杨广已经搞得天怒人怨。但大隋朝的政府系统并没有瘫痪,奔驰的快马很快将杨广的命令传递了出去。千里以外。数路兵马齐动,一同扑向了洛阳城。参与这场清理门户大行动的有武贲郎将陈棱,武卫将军屈突通,左翊大将军宇文述,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兒。
以上诸位可不是什么刑部尚书,建筑工头,这些是大隋朝真正名噪一时的大将。事情演变成当年李密警告的那样:洛阳苦攻不下,敌军四至。“
现在只有最后一个办法了!”面对杨玄感的询问后,李密沉思了一会,说出了自己的最后一计:“我们放出风声,说关中有人接应,已经派人前来迎接,借此鼓舞士气,领军入关!”此计,正是三十六计中的瞒天过海。面对将要崩盘的现实,杨玄感终于选择相信李密一次。
点起部队,杨玄感宣布了关内有人接应的喜讯,杨玄感还请出了数位乡亲,告诉大家这是他老家华阴县来的老杨家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