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唐朝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宇文泰想来想去,实在是想不出好办法,于是找老朋友苏绰商量,苏绰说了两个字“创新”。
宇文泰不解。苏绰又说:现在最蛋疼的就是大家文化上没有归属感,说白了,就是你不正统,人家不甩你。曹操老是被骂,不就是他不正统吗?宇文泰继续不解,说我不正统,皇帝在我手上,还不够正统吗?“你有皇帝,人家高欢手里也有皇帝不是?
南方的梁国也有皇帝不是?何况咱们这个还是人造皇帝,人家南方的那个皇帝还是纯天然的呢。”那怎么是好呢?
苏绰又是两个字:“改革”。改什么?苏绰说:“就是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打造原生态的、又具有时代性的政治制度,那就是恢复周朝制度。
现在在山东地区有士族文化、在南方有儒家文化,实行的都是汉、晋以来的制度,咱们搞个周朝的制度,比他早上好几百年,看谁更正统。”为什么这么做?
很简单,名正言顺嘛!所以咱们要实行改革。具体怎么改?五个方面:其一:建立府兵制度,设立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可以开府建衙,可以自己招兵买马,建立领导班子,那些老家伙从部将一下变成自治区主席,谁不愿意干呢!这叫留住团队。
其二:把从山东迁过来的人的郡望(郡望,前面有解释)改到关内,省的那帮人老是想家。
这叫留住心。其三:改姓,把府兵的将领的姓改成胡姓,并且要求其属下也跟着领导姓。这往后都是一家人了。这事儿就好办了。这叫留住人。
其四:给地,和土地捆绑起来。府兵将领都有赐予的田地和士兵。有地就有钱,这还叫留住钱。其五:利用长安是周的发源地的地理优势,采用《周礼》的官制和他的鲜卑部落制度结合,建立春、夏、秋、冬、天、地六官制度,和东魏、萧梁相抗衡。
这叫留住文化。效果怎么样呢?咱们引用陈寅恪先生的话:“宇文泰把他所带来的山东人与关内人混而为一、使汉人与鲜卑人混而为一,组成了一支籍隶关中、职业为军人、民族为胡人、组织为部落式的强大的军队,以与东魏、萧梁争夺天下。
这就在关中地区形成了一个集团——关陇集团。(这段话就是对名词“关陇集团”的经典解释)。他们既是府兵将领,又是关中豪族,将领与关中豪族混而为一,使这个集团在关中生了根。”当然这一招也不是在一年完成的,不过整个计划实施没多久,整个关中地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处处飘扬着“皇上万寿无疆,大丞相身体健康”的标语。
别说收效还真不错,别的咱不说,就拿这个府兵制度来说,这当兵的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打仗的时候带着镰刀,割麦的时候扛着大刀。种地打仗两不误,国家既有收入了还省了一大笔工资经费,绝对是一专多能的现代化的农民兵。
果然,改革一实行,国力逐渐强盛,东边的高欢在后来十多年的拉锯战中,竟然没占到一点便宜,还隔三差五的被将一军。最让高欢郁闷的是,这以后每年冬天的黄河一结冰,宇文泰可以躺在热被窝里,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而轮到他高欢去值夜班了。
到了546年,玉璧一战,被西魏名将韦孝宽打的一败涂地,英雄一世、年老气盛的高欢哪辈子受过这样的气,结果急火攻心,高欢毕竟不是刘欢,肺活量没那么大,好不容易熬过了547年的正月初一,竟然一命呜呼了。小样,打不死你还气不死你。高欢拜拜后,他儿子高澄和权臣侯景矛盾加剧,后来直接导致了侯景之乱,这个咱暂且不表。
单说这宇文泰自从高欢死后,大大松了口气,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多年的菩萨熬成佛,宇文泰没成佛,但是离升天也不远了,多年的征战,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但是对手就是动力,高欢在,宇文泰干劲十足,高欢一死,宇文泰感觉怅然若失,似乎找不着目标了。身体也每况愈下,四十多岁的人日渐苍老,到了556年四月开始北巡。十月到了宁夏时,经过六个月的颠簸,竟然一病不起,也先去等马克思了。(马克思还没去呢!)
当然,宇文泰不是一般人,在去见佛祖前还要办一件事:急招侄儿宇文护,并立下遗嘱:亲爱的西魏人民和战友们,在你们看见这封遗嘱之前,我刚刚做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在我的儿子们还没有长大成人之前,我决定将党政军大权交给我的侄儿宇文护全权代理。各位,卡色哟。
说是艰难的决定,绝对一点不夸张,宇文泰何许人,在接力手的问题上当然不会含糊。不过有一点疑问,他说儿子幼小,看似不太成立,因为他的大儿子宇文毓已经二十三岁,放在今天也是大学毕业了,何况当年人那么早熟呢?宇文泰说这话当然有原因的。咱们不妨先看一下当时他手下的组合:当年宇文泰为了建立关陇集团,团结大多数,设立了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表面上大家称兄道弟,一团和气,其实呢,都是面和心离,成分很复杂,这些人中,
其中跟随宇文泰白手起家六镇武将派有(含宇文泰):
五个柱国:宇文泰、李弼、于谨、赵贵、侯莫陈崇。
六个大将军:宇文导、贺兰祥、杨忠、达奚武、豆卢宁、王雄。
这帮人对宇文泰来说基本上是靠得住的。
跟随孝武帝入关的山东派(也可以叫做保皇派)有:
三个柱国:元欣、李虎、独孤信,<... -->>
宇文泰想来想去,实在是想不出好办法,于是找老朋友苏绰商量,苏绰说了两个字“创新”。
宇文泰不解。苏绰又说:现在最蛋疼的就是大家文化上没有归属感,说白了,就是你不正统,人家不甩你。曹操老是被骂,不就是他不正统吗?宇文泰继续不解,说我不正统,皇帝在我手上,还不够正统吗?“你有皇帝,人家高欢手里也有皇帝不是?
南方的梁国也有皇帝不是?何况咱们这个还是人造皇帝,人家南方的那个皇帝还是纯天然的呢。”那怎么是好呢?
苏绰又是两个字:“改革”。改什么?苏绰说:“就是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打造原生态的、又具有时代性的政治制度,那就是恢复周朝制度。
现在在山东地区有士族文化、在南方有儒家文化,实行的都是汉、晋以来的制度,咱们搞个周朝的制度,比他早上好几百年,看谁更正统。”为什么这么做?
很简单,名正言顺嘛!所以咱们要实行改革。具体怎么改?五个方面:其一:建立府兵制度,设立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可以开府建衙,可以自己招兵买马,建立领导班子,那些老家伙从部将一下变成自治区主席,谁不愿意干呢!这叫留住团队。
其二:把从山东迁过来的人的郡望(郡望,前面有解释)改到关内,省的那帮人老是想家。
这叫留住心。其三:改姓,把府兵的将领的姓改成胡姓,并且要求其属下也跟着领导姓。这往后都是一家人了。这事儿就好办了。这叫留住人。
其四:给地,和土地捆绑起来。府兵将领都有赐予的田地和士兵。有地就有钱,这还叫留住钱。其五:利用长安是周的发源地的地理优势,采用《周礼》的官制和他的鲜卑部落制度结合,建立春、夏、秋、冬、天、地六官制度,和东魏、萧梁相抗衡。
这叫留住文化。效果怎么样呢?咱们引用陈寅恪先生的话:“宇文泰把他所带来的山东人与关内人混而为一、使汉人与鲜卑人混而为一,组成了一支籍隶关中、职业为军人、民族为胡人、组织为部落式的强大的军队,以与东魏、萧梁争夺天下。
这就在关中地区形成了一个集团——关陇集团。(这段话就是对名词“关陇集团”的经典解释)。他们既是府兵将领,又是关中豪族,将领与关中豪族混而为一,使这个集团在关中生了根。”当然这一招也不是在一年完成的,不过整个计划实施没多久,整个关中地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处处飘扬着“皇上万寿无疆,大丞相身体健康”的标语。
别说收效还真不错,别的咱不说,就拿这个府兵制度来说,这当兵的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打仗的时候带着镰刀,割麦的时候扛着大刀。种地打仗两不误,国家既有收入了还省了一大笔工资经费,绝对是一专多能的现代化的农民兵。
果然,改革一实行,国力逐渐强盛,东边的高欢在后来十多年的拉锯战中,竟然没占到一点便宜,还隔三差五的被将一军。最让高欢郁闷的是,这以后每年冬天的黄河一结冰,宇文泰可以躺在热被窝里,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而轮到他高欢去值夜班了。
到了546年,玉璧一战,被西魏名将韦孝宽打的一败涂地,英雄一世、年老气盛的高欢哪辈子受过这样的气,结果急火攻心,高欢毕竟不是刘欢,肺活量没那么大,好不容易熬过了547年的正月初一,竟然一命呜呼了。小样,打不死你还气不死你。高欢拜拜后,他儿子高澄和权臣侯景矛盾加剧,后来直接导致了侯景之乱,这个咱暂且不表。
单说这宇文泰自从高欢死后,大大松了口气,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多年的菩萨熬成佛,宇文泰没成佛,但是离升天也不远了,多年的征战,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但是对手就是动力,高欢在,宇文泰干劲十足,高欢一死,宇文泰感觉怅然若失,似乎找不着目标了。身体也每况愈下,四十多岁的人日渐苍老,到了556年四月开始北巡。十月到了宁夏时,经过六个月的颠簸,竟然一病不起,也先去等马克思了。(马克思还没去呢!)
当然,宇文泰不是一般人,在去见佛祖前还要办一件事:急招侄儿宇文护,并立下遗嘱:亲爱的西魏人民和战友们,在你们看见这封遗嘱之前,我刚刚做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在我的儿子们还没有长大成人之前,我决定将党政军大权交给我的侄儿宇文护全权代理。各位,卡色哟。
说是艰难的决定,绝对一点不夸张,宇文泰何许人,在接力手的问题上当然不会含糊。不过有一点疑问,他说儿子幼小,看似不太成立,因为他的大儿子宇文毓已经二十三岁,放在今天也是大学毕业了,何况当年人那么早熟呢?宇文泰说这话当然有原因的。咱们不妨先看一下当时他手下的组合:当年宇文泰为了建立关陇集团,团结大多数,设立了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表面上大家称兄道弟,一团和气,其实呢,都是面和心离,成分很复杂,这些人中,
其中跟随宇文泰白手起家六镇武将派有(含宇文泰):
五个柱国:宇文泰、李弼、于谨、赵贵、侯莫陈崇。
六个大将军:宇文导、贺兰祥、杨忠、达奚武、豆卢宁、王雄。
这帮人对宇文泰来说基本上是靠得住的。
跟随孝武帝入关的山东派(也可以叫做保皇派)有:
三个柱国:元欣、李虎、独孤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