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生命邀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个男子的表白口吻:你知道我是有丈夫的,但你还是送给我一双明珠。我对你的情义非常感动,便把明珠系在了我的衣服上。但是,我家并不是小户人家,我丈夫也不是贩夫走卒,我虽然知道你对我好,但我誓要与丈夫同生共死。明珠我还是还给你好了,只恨我们认识得太晚!
末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千古传为名句,但这首诗,通篇是男女之情,实际却和男女之情毫无关系。
这首诗的题目叫做《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当时,藩镇李师道四处笼人,渐成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之势,张籍也是个名人,也在李师道的笼络之列,于是,张籍便写了这首诗作为对李师道的婉拒,借节妇的口吻表白心志: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这辈子是跟定中央政府了。——这便是诗词自《离骚》以来的一个重要传统:以男女情事寄托别样情怀。
所以,诗词作品里通篇写男女的未必真是在写男女,写花草的未必是真写花草,写美女的未必是真写美女,这便是《离骚》“美人香草“的传统,把刚的东西柔化,把硬的东西软化,把直的东西曲化,以一种富于审美意味的手法来表达那些不大含有审美意味的内容。
所以,话说回来,容若这首“人生若只如初见“未必就是在写男女情事的。
词题“拟古决绝词“,有的版本在后边还有两个字:“谏友“,这就是说,这首词是以男女情事的手法来告诉某个朋友:咱们绝交吧!
这首词,看似明白如话,实则用典绵密。“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秋风画扇,是诗词当中的一个意象符号——扇子是夏天用的,等到秋风起了,扇子又该如何呢?
汉成帝时,班婕妤受到冷落,凄凉境下以团扇自喻,写下了一首《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扇子材质精良,如霜似雪,形如满月,兼具皎洁与团圆两重意象,“出入君怀袖“自是形影不离,但秋天总要到的,等秋风一起,扇子再好也要被扔在一边。——这就是秋风画扇的典之所出。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人之与人,若始终只如初见时的美好,就如同团扇始终都如初夏时刚刚拿在手里的那一刻。
一般的诗词名句总是成双,诸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诸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或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园“,而容若这一句却是单句流传,大约因为“人生若只如初见“通俗晓畅,而“何事秋风悲画扇“却转而用典,这个典故还不是什么通俗的典故,便造成了单句流传的命运。其实“人生若只如初见“与“何事秋风悲画扇“是一个“如果……那么……“的句式,连在一起看,语气和意思才都完整。
下面两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有的版本写作“故心人“,有的版本写作“故人心“,这个分歧的由来,在于有没有读出这两句当中的用典。是的,这两句看似白话,其实也是用典,出处就在谢脁的《同王主簿怨情》:
掖庭聘绝国,长门失欢宴。
相逢咏荼蘼,辞宠悲团扇。
花丛乱数蝶,风帘人双燕。
徒使春带赊,坐惜红颜变。
平生一顾重,宿昔千金贱。
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
谢脁这首诗,也是借闺怨来抒怀的,其中还用到“悲团扇“的典故,正是前边刚刚讲过的班婕妤的故事。谢脁诗的最后两句“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也有版本作“故人心“,后来基本被确定为“故心人“,这正是容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一语之所本。两个版本在意思上的差别倒也不是很大,大略是说你这位故人轻易地就变了心,却反而说我变得太快了--当然也可以作其他的解释,但大体都还是围绕着这层意思的。
下片继续用典,“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这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这个长生殿就在骊山华清宫,这便是“骊山语罢清宵半“,后来马嵬坡事过,唐明皇入蜀,正值雨季,唐明皇夜晚于栈道雨中闻铃,百感交集,依此音作《雨霖铃》的曲调以寄托幽思。——这也正是《雨霖铃》词牌的来历,柳永那首“寒蝉凄切“的名篇就是这个词牌。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这里的“薄幸锦衣郎“还是说的唐明皇,“比翼连枝当日愿“则是唐明皇和杨贵妃在长生殿约誓时说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一对“第一情侣“在深宫夜半的情话不知怎么被白居易偷听了去,后人也就多了这样一则爱情典故。
容若的意思应该是:虽然故人变了心,往日难再,但好歹过去我们也是有过一段交情的。——以过去的山盟海誓对比现在的故人变心,似有痛楚,似有责备。
但我们始终无法说清容若的这首词到底是真有本事,还是泛泛而谈。也许这是他与一位故友的绝交词,也许只是泛泛而论交友之道,都不好说。但以容若为词独抒性灵的主张,想来还是前者更容易让人相信些。
这首词,若作情事解,则看似写得浅白直露;若依词题解,实则温婉含蓄,怨而不怒,正是“君子绝交,不出恶声“的士人之风。
这样一番解释下来,也许破坏了一些人原来心中存的那一点爱情美感,但是不要紧,前边不是还几次讲过诗人们一直都有“断章取义“和“为我所用“的传统吗?那么,继承并发扬好了。
个男子的表白口吻:你知道我是有丈夫的,但你还是送给我一双明珠。我对你的情义非常感动,便把明珠系在了我的衣服上。但是,我家并不是小户人家,我丈夫也不是贩夫走卒,我虽然知道你对我好,但我誓要与丈夫同生共死。明珠我还是还给你好了,只恨我们认识得太晚!
末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千古传为名句,但这首诗,通篇是男女之情,实际却和男女之情毫无关系。
这首诗的题目叫做《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当时,藩镇李师道四处笼人,渐成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之势,张籍也是个名人,也在李师道的笼络之列,于是,张籍便写了这首诗作为对李师道的婉拒,借节妇的口吻表白心志: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这辈子是跟定中央政府了。——这便是诗词自《离骚》以来的一个重要传统:以男女情事寄托别样情怀。
所以,诗词作品里通篇写男女的未必真是在写男女,写花草的未必是真写花草,写美女的未必是真写美女,这便是《离骚》“美人香草“的传统,把刚的东西柔化,把硬的东西软化,把直的东西曲化,以一种富于审美意味的手法来表达那些不大含有审美意味的内容。
所以,话说回来,容若这首“人生若只如初见“未必就是在写男女情事的。
词题“拟古决绝词“,有的版本在后边还有两个字:“谏友“,这就是说,这首词是以男女情事的手法来告诉某个朋友:咱们绝交吧!
这首词,看似明白如话,实则用典绵密。“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秋风画扇,是诗词当中的一个意象符号——扇子是夏天用的,等到秋风起了,扇子又该如何呢?
汉成帝时,班婕妤受到冷落,凄凉境下以团扇自喻,写下了一首《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扇子材质精良,如霜似雪,形如满月,兼具皎洁与团圆两重意象,“出入君怀袖“自是形影不离,但秋天总要到的,等秋风一起,扇子再好也要被扔在一边。——这就是秋风画扇的典之所出。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人之与人,若始终只如初见时的美好,就如同团扇始终都如初夏时刚刚拿在手里的那一刻。
一般的诗词名句总是成双,诸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诸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或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园“,而容若这一句却是单句流传,大约因为“人生若只如初见“通俗晓畅,而“何事秋风悲画扇“却转而用典,这个典故还不是什么通俗的典故,便造成了单句流传的命运。其实“人生若只如初见“与“何事秋风悲画扇“是一个“如果……那么……“的句式,连在一起看,语气和意思才都完整。
下面两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有的版本写作“故心人“,有的版本写作“故人心“,这个分歧的由来,在于有没有读出这两句当中的用典。是的,这两句看似白话,其实也是用典,出处就在谢脁的《同王主簿怨情》:
掖庭聘绝国,长门失欢宴。
相逢咏荼蘼,辞宠悲团扇。
花丛乱数蝶,风帘人双燕。
徒使春带赊,坐惜红颜变。
平生一顾重,宿昔千金贱。
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
谢脁这首诗,也是借闺怨来抒怀的,其中还用到“悲团扇“的典故,正是前边刚刚讲过的班婕妤的故事。谢脁诗的最后两句“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也有版本作“故人心“,后来基本被确定为“故心人“,这正是容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一语之所本。两个版本在意思上的差别倒也不是很大,大略是说你这位故人轻易地就变了心,却反而说我变得太快了--当然也可以作其他的解释,但大体都还是围绕着这层意思的。
下片继续用典,“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这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这个长生殿就在骊山华清宫,这便是“骊山语罢清宵半“,后来马嵬坡事过,唐明皇入蜀,正值雨季,唐明皇夜晚于栈道雨中闻铃,百感交集,依此音作《雨霖铃》的曲调以寄托幽思。——这也正是《雨霖铃》词牌的来历,柳永那首“寒蝉凄切“的名篇就是这个词牌。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这里的“薄幸锦衣郎“还是说的唐明皇,“比翼连枝当日愿“则是唐明皇和杨贵妃在长生殿约誓时说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一对“第一情侣“在深宫夜半的情话不知怎么被白居易偷听了去,后人也就多了这样一则爱情典故。
容若的意思应该是:虽然故人变了心,往日难再,但好歹过去我们也是有过一段交情的。——以过去的山盟海誓对比现在的故人变心,似有痛楚,似有责备。
但我们始终无法说清容若的这首词到底是真有本事,还是泛泛而谈。也许这是他与一位故友的绝交词,也许只是泛泛而论交友之道,都不好说。但以容若为词独抒性灵的主张,想来还是前者更容易让人相信些。
这首词,若作情事解,则看似写得浅白直露;若依词题解,实则温婉含蓄,怨而不怒,正是“君子绝交,不出恶声“的士人之风。
这样一番解释下来,也许破坏了一些人原来心中存的那一点爱情美感,但是不要紧,前边不是还几次讲过诗人们一直都有“断章取义“和“为我所用“的传统吗?那么,继承并发扬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