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生命邀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父子,可谓继美矣······”主要意思是赞扬贾至继承了父亲的才华,并能做出像父亲一样的政绩,实在是朝廷里的一段佳话。“池上于今有凤毛”里的凤毛并非简单的凤毛麟角的凤毛,也不是简单说贾至的才华出众,在一班大臣里很少见。而是用了一个典故:南朝时有谢凤和谢超宗父子,他们文章风格和成就都很出众,于是梁武帝就称赞他们说,“超宗殊有凤毛”。意思是想说谢超宗终归继承了父亲谢凤特有的风格和才华。这两句进一步称颂其家世的文采和父子两代执掌朝廷起草诏命职务的荣耀。
这首诗按其体例是一首台阁应酬式的诗,在杜诗中是很少见的。乾元二年(759)在长安任左拾遗也正是杜甫仕途生活中最重要或最煌赫的时期。因为是同僚之间唱酬之作,因此格调也就平正典雅,并且不乏歌功颂德、点缀升平的意味。整首诗艺术上格法严谨,脉胳分明,深得和诗之体,所以历来的诗家对它十分推重。尤其是它的颔联“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字里行间洋溢着一派冲融和悦的春天气息,诗家评价很高。当时唐王朝于安史之乱中初得安定,朝廷上下都以为中兴在即,升平可望,因此王维和诗中也有“九天闻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种充满信心的句子。
杜甫这首诗的不足之处又在哪里呢?用同样大量写律诗的王维的诗互相比较,就能看出杜诗的不足之处了。
杜甫一生创作了一百五十一首七律,占杜诗创作总量的百分之十,是初唐律诗总和的两倍多,盛唐律诗总和的一半。王维现存七律二十首,是杜甫之前,大量创作七律的第一人。
杜诗最能体现其含蓄蕴藉风格的是颔联,描写了旌旗飘扬,燕雀高飞的生动画面。此联被苏轼高度称赞,“七言之伟丽者,子美云:‘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而后寂寞无闻。”但如果细读“燕雀高”一句,则不难发现与出句“龙蛇动”不是很相称。《史记·陈涉世家》早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之语,唐人对鸟的选择也多不用燕雀,而多用凤凰、鹦鹉等。“雀”只是田间小鸟,放在早朝奉和诗中,不免觉得寒碜。但若从杜甫的生平以及其他诗作来看,这里用“燕雀”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据学者统计,“‘凤’一词在杜诗中共出现了65次,除却凤城、凤凰村、凤翔县这类专有名词外,尚有42处特指凤凰这一想象中的神物(另尚有鸾12次)。”可见,杜甫并非不善于用“凤凰”意象,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考虑他在这里用“燕雀”的原因了。从声律上讲,出句用“龙蛇”,对句只能用仄音了,所以用“凤凰”行不通。从本诗作为和诗而言,用“燕雀”一词又在情理之中。我们看贾至诗曰:“千條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描写了春天的实景,而杜甫此诗也是描写了春天的生物运作,蛇出动,燕雀高飞,这些都是春天的景象,展现了一派生机,且与贾至诗中的“流莺”相得益彰。
王维由首联的“尚衣方进翠云裘”,到颔联的“万国衣冠成冕旒”,再到颈联的“香烟欲傍衮龙浮”,连用三句对句都与衣服有关,这是王维有意为之,通过服饰来营造一种富贵之象。这也是王维为官多年,对宫中的事务司空见惯,信手拈来的一个重要表现。此诗的整体风格是富丽堂皇,展示了皇帝君临天下,安抚四夷的魄力。大气与富贵在王维诗里很自然地得到了表现。同时也是王诗多次运用借喻手法的体现,“鸡人”指代宫中报时的卫士;“翠云裘”暗喻皇帝的衣服;“九天阊阖”指代宫廷;“万国衣冠”指代各国使节;“冕旒”指代皇帝;“仙掌”指烛台;“衮龙”指代皇帝;“凤池”指贾至的办公室;“佩声”指代贾至,都是用服饰、声音、神话传说等指代具体的人或建筑。这是王诗的一大特点,并非弊端。
再则,王诗尾联讲朝罢后,要回到中书省起草诏书,但并没有指出是贾至还是自己,只是泛泛而谈。
从尾联的表面上看,杜诗优于王诗,杜诗直扣贾至本身,对贾至颇有恭维,而王诗则泛泛谈两省僚友退朝回到中书省上班,没有杜诗运用的篇幅多,也没有杜诗详细、贴切。其实不然,当时王维与贾至同为正五品上阶,加上资格比贾至老,对贾至不必过多的奉承。而杜甫官左拾遗,从八品官,贾至就是他的长官,又是和诗,恭维也是应该的。所以不能因王诗尾联对贾至恭维不够,就论王诗不如杜诗,应该充分考虑当时的制度,与诗人当时的处境。
杜诗与王诗的立意不同,杜诗含蓄反映了沾沐皇恩时的激动,王诗则以表现皇帝的威仪与大唐的雍容华贵为主,王维的立意更加深远。王维有“天下文宗”的美誉,生逢盛世,在权贵中交游、唱和,长期居于盛唐诗歌中心,对朝廷生活深有体会,此诗体现出王维能从大处着眼,俯瞰全局,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杜甫含蓄委婉地表达内心深处的激动之情。颈联对句赞美贾至的诗才,也是杜甫内心对自己诗才自信的含蓄表现。杜诗含蓄的语言具有象征意义。
早在明、清,就有学者认为王诗优于杜诗:
早朝四诗,名手汇此一题,觉右丞(王维)擅场,嘉州(岑参)称亚,独老杜为滞顿无色。富贵题出语自关福相,于此可占诸人终身穷达,又不当以诗论者。(胡震亨《唐音戊签》)
“早朝”唱和诗右丞正大,嘉州明秀,有鲁卫之目。贾作平平。杜作无‘朝’之正位,不存可也。(沈德潜《唐诗别裁》)
在胡震亨看来,杜诗富贵庄严不足,最为寒碜。
在整首诗的立意上,二者呈现出不同的心理,杜诗较多关注自身的处境,而王诗更显皇家的富贵与典雅,且以天子的视角展现大唐的气势与威严,以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创作的基石,形成雍容华贵的格调,这令杜诗望尘莫及。
父子,可谓继美矣······”主要意思是赞扬贾至继承了父亲的才华,并能做出像父亲一样的政绩,实在是朝廷里的一段佳话。“池上于今有凤毛”里的凤毛并非简单的凤毛麟角的凤毛,也不是简单说贾至的才华出众,在一班大臣里很少见。而是用了一个典故:南朝时有谢凤和谢超宗父子,他们文章风格和成就都很出众,于是梁武帝就称赞他们说,“超宗殊有凤毛”。意思是想说谢超宗终归继承了父亲谢凤特有的风格和才华。这两句进一步称颂其家世的文采和父子两代执掌朝廷起草诏命职务的荣耀。
这首诗按其体例是一首台阁应酬式的诗,在杜诗中是很少见的。乾元二年(759)在长安任左拾遗也正是杜甫仕途生活中最重要或最煌赫的时期。因为是同僚之间唱酬之作,因此格调也就平正典雅,并且不乏歌功颂德、点缀升平的意味。整首诗艺术上格法严谨,脉胳分明,深得和诗之体,所以历来的诗家对它十分推重。尤其是它的颔联“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字里行间洋溢着一派冲融和悦的春天气息,诗家评价很高。当时唐王朝于安史之乱中初得安定,朝廷上下都以为中兴在即,升平可望,因此王维和诗中也有“九天闻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种充满信心的句子。
杜甫这首诗的不足之处又在哪里呢?用同样大量写律诗的王维的诗互相比较,就能看出杜诗的不足之处了。
杜甫一生创作了一百五十一首七律,占杜诗创作总量的百分之十,是初唐律诗总和的两倍多,盛唐律诗总和的一半。王维现存七律二十首,是杜甫之前,大量创作七律的第一人。
杜诗最能体现其含蓄蕴藉风格的是颔联,描写了旌旗飘扬,燕雀高飞的生动画面。此联被苏轼高度称赞,“七言之伟丽者,子美云:‘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而后寂寞无闻。”但如果细读“燕雀高”一句,则不难发现与出句“龙蛇动”不是很相称。《史记·陈涉世家》早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之语,唐人对鸟的选择也多不用燕雀,而多用凤凰、鹦鹉等。“雀”只是田间小鸟,放在早朝奉和诗中,不免觉得寒碜。但若从杜甫的生平以及其他诗作来看,这里用“燕雀”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据学者统计,“‘凤’一词在杜诗中共出现了65次,除却凤城、凤凰村、凤翔县这类专有名词外,尚有42处特指凤凰这一想象中的神物(另尚有鸾12次)。”可见,杜甫并非不善于用“凤凰”意象,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考虑他在这里用“燕雀”的原因了。从声律上讲,出句用“龙蛇”,对句只能用仄音了,所以用“凤凰”行不通。从本诗作为和诗而言,用“燕雀”一词又在情理之中。我们看贾至诗曰:“千條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描写了春天的实景,而杜甫此诗也是描写了春天的生物运作,蛇出动,燕雀高飞,这些都是春天的景象,展现了一派生机,且与贾至诗中的“流莺”相得益彰。
王维由首联的“尚衣方进翠云裘”,到颔联的“万国衣冠成冕旒”,再到颈联的“香烟欲傍衮龙浮”,连用三句对句都与衣服有关,这是王维有意为之,通过服饰来营造一种富贵之象。这也是王维为官多年,对宫中的事务司空见惯,信手拈来的一个重要表现。此诗的整体风格是富丽堂皇,展示了皇帝君临天下,安抚四夷的魄力。大气与富贵在王维诗里很自然地得到了表现。同时也是王诗多次运用借喻手法的体现,“鸡人”指代宫中报时的卫士;“翠云裘”暗喻皇帝的衣服;“九天阊阖”指代宫廷;“万国衣冠”指代各国使节;“冕旒”指代皇帝;“仙掌”指烛台;“衮龙”指代皇帝;“凤池”指贾至的办公室;“佩声”指代贾至,都是用服饰、声音、神话传说等指代具体的人或建筑。这是王诗的一大特点,并非弊端。
再则,王诗尾联讲朝罢后,要回到中书省起草诏书,但并没有指出是贾至还是自己,只是泛泛而谈。
从尾联的表面上看,杜诗优于王诗,杜诗直扣贾至本身,对贾至颇有恭维,而王诗则泛泛谈两省僚友退朝回到中书省上班,没有杜诗运用的篇幅多,也没有杜诗详细、贴切。其实不然,当时王维与贾至同为正五品上阶,加上资格比贾至老,对贾至不必过多的奉承。而杜甫官左拾遗,从八品官,贾至就是他的长官,又是和诗,恭维也是应该的。所以不能因王诗尾联对贾至恭维不够,就论王诗不如杜诗,应该充分考虑当时的制度,与诗人当时的处境。
杜诗与王诗的立意不同,杜诗含蓄反映了沾沐皇恩时的激动,王诗则以表现皇帝的威仪与大唐的雍容华贵为主,王维的立意更加深远。王维有“天下文宗”的美誉,生逢盛世,在权贵中交游、唱和,长期居于盛唐诗歌中心,对朝廷生活深有体会,此诗体现出王维能从大处着眼,俯瞰全局,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杜甫含蓄委婉地表达内心深处的激动之情。颈联对句赞美贾至的诗才,也是杜甫内心对自己诗才自信的含蓄表现。杜诗含蓄的语言具有象征意义。
早在明、清,就有学者认为王诗优于杜诗:
早朝四诗,名手汇此一题,觉右丞(王维)擅场,嘉州(岑参)称亚,独老杜为滞顿无色。富贵题出语自关福相,于此可占诸人终身穷达,又不当以诗论者。(胡震亨《唐音戊签》)
“早朝”唱和诗右丞正大,嘉州明秀,有鲁卫之目。贾作平平。杜作无‘朝’之正位,不存可也。(沈德潜《唐诗别裁》)
在胡震亨看来,杜诗富贵庄严不足,最为寒碜。
在整首诗的立意上,二者呈现出不同的心理,杜诗较多关注自身的处境,而王诗更显皇家的富贵与典雅,且以天子的视角展现大唐的气势与威严,以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创作的基石,形成雍容华贵的格调,这令杜诗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