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宋朝好丈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向是两份帐。一份帐是王纲首挑选的管事们打理,一份是我唐坊和王家对帐所用。他如果对这些产业的帐目有不明白的地方,尽管去找李先生借帐来看。另外,会算帐的伙计我们唐坊是尽有的。他要是远道而来缺人手,唐坊看在王纲首面上,自然会有求必应。”
“青娘——!”
王世强没料到她是唯恐王世亮不是他的对手,千方百计要为他入驻唐坊铺路,她这样借帐又借人的安排,又打破了他暗中布置好的计划。
就算是有几分心理准备,他此时也是眼中生恼。
他在意的不是唐坊里的产业,却不愿意因为失去这些产业,而在这坊里失去控制权。
四明王氏失去唐坊,接下来,焉知不会被逼出东海?
而她,偏偏就是要拿回唐坊所有产业。
对他的恼怒,她微笑而对,道:
“王纲首事多人忙,管事们难免怠慢了世亮公子,既然他也是四明王氏的人,我怎么能够怠慢?”
季洪自然机灵,知道那些管事都是王世强的心腹,又在唐坊多年经验,要在帐目上糊弄一个走海的生手实在是太过容易。
就算胡、刘两家因为姻亲关系为十七公子派来了帐房老手,毕竟也不熟悉这些码头帐目。
但有了她的帮助,王世亮马上就知道,应该选择哪些最要紧、最有油水的码头,让他这位庶兄被赶出唐坊的时间再快一些。
这些年,王世强在四明王家地位日高,他那些嫡兄庶弟,堂叔堂兄也多的是眼红了。
也不需要再听她吩咐,季洪不管王世强脸色铁青,马上低头拿着楼云的画像,转身向院门走去。
坊主下令要用心迎接国使,他当然要办得雷厉风行。
快到了门前,才隐约听到了王世强的声音。
“青娘,你应该知道我一直没有把这些产业交出来的原因。”
在刚才几句话的空档里,他似乎已经冷静了下来。
要说他完全没猜到她这般的干脆利索,那是假话,从三年前悔婚另娶之时起他就知道迟早会有这样扯破脸的一天。
但如果没有楼云,他本来可以再拖上一两年,只要北伐大事顺利推进,就足以改变形势。
“我要说不明白,王纲首恐怕也不会信。”
她冷眼看他,毕竟还是点了点头,道:
“你担心我女子胆怯,将来失言不参与大宋的战事,让你呈上去的北伐计划成空——你控制了唐坊这些要害处,到时候劝我的话也有几分分量。”
也许就是从这件事上,她始终在心底明白:
他并不相信她。
然而也或者是,她的犹豫一直落在他的眼里
“青娘,你其实,一直不相信我呈到宰相府的北伐计划会成功?”
他站起直视于她,
“当初我们的亲事,你一直劝我成婚后留在唐坊,你自己是半点也不想回大宋的。”
那时,她与他正是情浓之时,但为了婚后是她嫁回大宋,还是他留在唐坊也曾屡次大吵。
那时,他借着帮助唐坊建坊,联手把福建海商驱赶出了东海市场,为江浙海商立下大功,由此使得家中长辈们默许了他的婚事。
而他也一朝翻身,以庶子之身公然在嫡母面前提出分宅单过,一定要娶海外夷女季氏为正妻。
他这样的坚持,让一直担忧他不会违抗父母之命的季青辰满心欣喜。
然而她还是不肯嫁回明州。
她再三提出,愿意把她名下所有唐坊产业都放到他的私人名下,让他留在唐坊,每年押船时回四明王家一次拜见长辈也就足够了。
他知道,分宅单过后,她虽然不用和他一起在老宅里受气,但因为缺了王氏女族亲的引导,她在完全陌生的明州,和王氏女眷交往中却也会步步为艰。
他的生母一族出身低下,无法为她提供依靠。
她自己又是夷女出身,在大宋举目无亲。
但他也深劝过她,凭着她在江浙海商里的人脉,开始时虽然有些困难,但只要她的两个弟弟还在唐坊,海商里的家眷们都会与她殷勤往来。
她花费一两年的时间用心交结,就能溶入明州海商世家的圈子里。
至于她在家中为他养育子女,管教家人、打理宅院、经管生意,当然是不在话下,足以让他后顾无忧。他在族中也会笼络一些叔伯兄弟,分宅单过也是为了自立一支,她迟早会交上一些王氏女族亲,时间久了便好了。
说到将来他入仕为官后,她免不了还要与官家眷属有所来往,身为夷女难免被轻视讥笑。
但赵官家有下到市舶司的恩旨,不论宋商或是番商,能在市舶司经办下三千贯以上商税海外生意的商人,就能得到九品承事郎的官位虚衔。
她在唐坊结交的宋商纲首,哪一家没有官位?
更不要提她身为唐坊之主,这些年也曾在港口迎接过高丽国、冲绳国派到扶桑来的国使。
为了做生意方便,她每次都殷勤请他们下临唐坊,摆宴招待。
她也被他们召入鸿胪馆中,按宋礼参加国宴,询问东海上的贸易往来。
她绝不至于真的见闻寡薄,会被上国官眷嘲笑。
而他会请个女塾师来,让她把以往他教过她的诗书宋礼,多多学习就好了。
更何况,除了宗室皇亲,女子成婚之后毕竟是妻凭夫贵,等他一步一步向上了,她也就能过得如意了。
吵得最大的那一次,他也只是恨她杞人忧天,不知世事:
她不愿意嫁回大宋定居的原因,居然是西北也许有个叫蒙古的部落,野心不小。
她担心现在大宋武备松驰,说不定过上几年,临安城的赵官家也许还会有靖康之变那样的灭国之祸……
也就是那一次,他因为听到她这些胡言乱语,在这小院里甩门离去之后,忍不住生起了“毕竟是不合适”的念头。
但他那时,何尝舍得和她分手?
而她过了三天后,也悄悄寻到了他的货栈,不见他的人影后又上了他的货船寻他。
她隔着舱门,向他软语相求。
虽然能听出她语气里的百般犹豫,她到底还是在他赌气不愿意为她打开的舱房门外,答应嫁回大宋,随他在明州城定居。
所以,他也愿意相信她胡扯那些借口,全是因为害怕离开了两个弟弟,在大宋无亲可依罢了。
而这些,是不是他最终狠心放弃了与她的婚事的原因之一,他也不想再去深思了……
“王纲首,我听说那位韩宰相这半年来,一直在向你们赵官家进言,要设立平章政事.”
她突然开口,话题转到了他最在意的北伐之事上,不由得他不凝神细听,
“我知道朝廷里主战以韩宰相为首,但这些日子我也托人抄到的半年前的邸报。各地反对北伐的地方官上了不少奏折,他们说的也未必没有道理。我虽然不懂战事,我在意的也是我自己,二郎三郎,还有坊中三万之众的能不能有个平安的地方栖身,有没有饱食的日子可以生活。如果仓促起战,确实也会国困民乏——”
“你…”
他本来因为三年前移情别恋的往事,还有些不自在的神色,此时他的脸色却是难看了起来,“你看的不就是楼云的奏折?”(未完待续)
一向是两份帐。一份帐是王纲首挑选的管事们打理,一份是我唐坊和王家对帐所用。他如果对这些产业的帐目有不明白的地方,尽管去找李先生借帐来看。另外,会算帐的伙计我们唐坊是尽有的。他要是远道而来缺人手,唐坊看在王纲首面上,自然会有求必应。”
“青娘——!”
王世强没料到她是唯恐王世亮不是他的对手,千方百计要为他入驻唐坊铺路,她这样借帐又借人的安排,又打破了他暗中布置好的计划。
就算是有几分心理准备,他此时也是眼中生恼。
他在意的不是唐坊里的产业,却不愿意因为失去这些产业,而在这坊里失去控制权。
四明王氏失去唐坊,接下来,焉知不会被逼出东海?
而她,偏偏就是要拿回唐坊所有产业。
对他的恼怒,她微笑而对,道:
“王纲首事多人忙,管事们难免怠慢了世亮公子,既然他也是四明王氏的人,我怎么能够怠慢?”
季洪自然机灵,知道那些管事都是王世强的心腹,又在唐坊多年经验,要在帐目上糊弄一个走海的生手实在是太过容易。
就算胡、刘两家因为姻亲关系为十七公子派来了帐房老手,毕竟也不熟悉这些码头帐目。
但有了她的帮助,王世亮马上就知道,应该选择哪些最要紧、最有油水的码头,让他这位庶兄被赶出唐坊的时间再快一些。
这些年,王世强在四明王家地位日高,他那些嫡兄庶弟,堂叔堂兄也多的是眼红了。
也不需要再听她吩咐,季洪不管王世强脸色铁青,马上低头拿着楼云的画像,转身向院门走去。
坊主下令要用心迎接国使,他当然要办得雷厉风行。
快到了门前,才隐约听到了王世强的声音。
“青娘,你应该知道我一直没有把这些产业交出来的原因。”
在刚才几句话的空档里,他似乎已经冷静了下来。
要说他完全没猜到她这般的干脆利索,那是假话,从三年前悔婚另娶之时起他就知道迟早会有这样扯破脸的一天。
但如果没有楼云,他本来可以再拖上一两年,只要北伐大事顺利推进,就足以改变形势。
“我要说不明白,王纲首恐怕也不会信。”
她冷眼看他,毕竟还是点了点头,道:
“你担心我女子胆怯,将来失言不参与大宋的战事,让你呈上去的北伐计划成空——你控制了唐坊这些要害处,到时候劝我的话也有几分分量。”
也许就是从这件事上,她始终在心底明白:
他并不相信她。
然而也或者是,她的犹豫一直落在他的眼里
“青娘,你其实,一直不相信我呈到宰相府的北伐计划会成功?”
他站起直视于她,
“当初我们的亲事,你一直劝我成婚后留在唐坊,你自己是半点也不想回大宋的。”
那时,她与他正是情浓之时,但为了婚后是她嫁回大宋,还是他留在唐坊也曾屡次大吵。
那时,他借着帮助唐坊建坊,联手把福建海商驱赶出了东海市场,为江浙海商立下大功,由此使得家中长辈们默许了他的婚事。
而他也一朝翻身,以庶子之身公然在嫡母面前提出分宅单过,一定要娶海外夷女季氏为正妻。
他这样的坚持,让一直担忧他不会违抗父母之命的季青辰满心欣喜。
然而她还是不肯嫁回明州。
她再三提出,愿意把她名下所有唐坊产业都放到他的私人名下,让他留在唐坊,每年押船时回四明王家一次拜见长辈也就足够了。
他知道,分宅单过后,她虽然不用和他一起在老宅里受气,但因为缺了王氏女族亲的引导,她在完全陌生的明州,和王氏女眷交往中却也会步步为艰。
他的生母一族出身低下,无法为她提供依靠。
她自己又是夷女出身,在大宋举目无亲。
但他也深劝过她,凭着她在江浙海商里的人脉,开始时虽然有些困难,但只要她的两个弟弟还在唐坊,海商里的家眷们都会与她殷勤往来。
她花费一两年的时间用心交结,就能溶入明州海商世家的圈子里。
至于她在家中为他养育子女,管教家人、打理宅院、经管生意,当然是不在话下,足以让他后顾无忧。他在族中也会笼络一些叔伯兄弟,分宅单过也是为了自立一支,她迟早会交上一些王氏女族亲,时间久了便好了。
说到将来他入仕为官后,她免不了还要与官家眷属有所来往,身为夷女难免被轻视讥笑。
但赵官家有下到市舶司的恩旨,不论宋商或是番商,能在市舶司经办下三千贯以上商税海外生意的商人,就能得到九品承事郎的官位虚衔。
她在唐坊结交的宋商纲首,哪一家没有官位?
更不要提她身为唐坊之主,这些年也曾在港口迎接过高丽国、冲绳国派到扶桑来的国使。
为了做生意方便,她每次都殷勤请他们下临唐坊,摆宴招待。
她也被他们召入鸿胪馆中,按宋礼参加国宴,询问东海上的贸易往来。
她绝不至于真的见闻寡薄,会被上国官眷嘲笑。
而他会请个女塾师来,让她把以往他教过她的诗书宋礼,多多学习就好了。
更何况,除了宗室皇亲,女子成婚之后毕竟是妻凭夫贵,等他一步一步向上了,她也就能过得如意了。
吵得最大的那一次,他也只是恨她杞人忧天,不知世事:
她不愿意嫁回大宋定居的原因,居然是西北也许有个叫蒙古的部落,野心不小。
她担心现在大宋武备松驰,说不定过上几年,临安城的赵官家也许还会有靖康之变那样的灭国之祸……
也就是那一次,他因为听到她这些胡言乱语,在这小院里甩门离去之后,忍不住生起了“毕竟是不合适”的念头。
但他那时,何尝舍得和她分手?
而她过了三天后,也悄悄寻到了他的货栈,不见他的人影后又上了他的货船寻他。
她隔着舱门,向他软语相求。
虽然能听出她语气里的百般犹豫,她到底还是在他赌气不愿意为她打开的舱房门外,答应嫁回大宋,随他在明州城定居。
所以,他也愿意相信她胡扯那些借口,全是因为害怕离开了两个弟弟,在大宋无亲可依罢了。
而这些,是不是他最终狠心放弃了与她的婚事的原因之一,他也不想再去深思了……
“王纲首,我听说那位韩宰相这半年来,一直在向你们赵官家进言,要设立平章政事.”
她突然开口,话题转到了他最在意的北伐之事上,不由得他不凝神细听,
“我知道朝廷里主战以韩宰相为首,但这些日子我也托人抄到的半年前的邸报。各地反对北伐的地方官上了不少奏折,他们说的也未必没有道理。我虽然不懂战事,我在意的也是我自己,二郎三郎,还有坊中三万之众的能不能有个平安的地方栖身,有没有饱食的日子可以生活。如果仓促起战,确实也会国困民乏——”
“你…”
他本来因为三年前移情别恋的往事,还有些不自在的神色,此时他的脸色却是难看了起来,“你看的不就是楼云的奏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