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草莽英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汪直已托陈可带回话来,颇有投诚之意,只是必须明山和尚去接头,他才肯深谈。这件事是总督在办,汪直托陈可带话,亦是带给总督。既然如此,两公请想,汪直是不是应该静等陈可的答复?”
“我所不解者,就在此!”赵文华问“是不是你们那里回绝他了?”
“不,不!”胡宗宪答说:“我们正在找明山,果真找不到,也会另外派人跟他去接头。能不动兵革而就抚,总是好事,怎么可以绝人之路。”
“那就怪了!汪直何必多此一举?”
“在现在看,是多此一举。倘或赵大人不以汪直的来稿相示,则此举就不为多余。很明显的,汪直首鼠两端,无非挑拨两公的感情;如果赵大人不是开诚相见,则各自为谋,互相猜忌,恰好中了汪直的狡计!”
“啊,啊!”赵、胡二人不约而同相视,交换了一个欣慰的微笑。
罗龙文的观察自然很锐利,可是他觉得话说得过分了。这样去评估汪直,则其人奸诈阴险,不宜善待,岂非影响了抚局?因此,他省悟到有把话接回来的必要。
“或者我的持论太苛了!平心而论,人防虎,虎亦防人,汪直此举是一种试探。倘或托陈可带来的话,赵大人不知道;而毛海峰送来的这通文件,总督不知道,那他就要考虑了。怕一方答应了他的,另一方会不赞成,不就让他挤在夹缝里?如今倒是很好的一个机会,可以让汪直明白,两公和衷共济,凡有措施,彼此支持,汪直果有投诚之意,尽管过来,不必有任何顾虑。”
“小华这个看法很好。华公不妨传见毛海峰,明白相示,将来我在这里进行招抚汪直,就会顺手得多。这一点,无论如何,要请华公支持!”
“当然,我一定支持你。不过,我一直觉得徐海不是善类,现在看汪直用这样的手腕,可知是个难相与的人物,而脾气引徐海为心腹,则徐海是何等样人,亦就可想而知了!”
听得这话,胡宗宪与罗龙文都有些着急。赵文华一直疑心胡宗宪与徐海之间,有着一种不可究诘的密约,这一阵,好不容易用各种方法来解释表白,刚刚抹去了赵文华心头的暗影,不道节外生枝又有汪直这个意想不到的举动。以致漫天疑云又笼罩在他头上!如之奈何?
胡宗宪要避嫌疑,不能为徐海说话,罗龙文了解到这一点,便即说道:“明山讲义气、重承诺,为汪直所信任,所以非找他不可。”
“不尽然!不尽然!”赵文华只是摇头。
罗龙文还想再说什么,胡宗宪摇摇手,示意徒争无益。他觉得赵文华的成见太深,一时无可化解,倒不如将顺他的意思,至少自己还可以洗一洗嫌疑。
主意一定,随即开口“华公,”他说“疑人莫用,用人莫疑,既然华公认为明山不可靠,就不用他!不过招抚汪直是上策,断断不可放弃。华公,着派什么人好?”
“我看陈可还不错。”
“那就用陈可!万里风涛,两度涉险;只有等事成以后,奏请从优奖叙,藉为酬庸了。”
赵文华点点头,转脸问罗龙文:“你可认识毛海峰?”
罗龙文是认识毛海峰的。只是懔于赵文华的态度,知道他的疑心病很重:如说毛海峰是素识,岂不要怀疑他亦是盗党?因此,罗龙文便不肯说实话了。
“从未见过,不过他是徽州人,听说过其名而已。”
“不认识也不要紧!小华,我委托你代为约见毛海峰,你就说我说的:汪直的奏疏,不便代呈;如果汪直肯投诚,当然会给他一条自新之路。我跟胡总督商量定了,仍旧派陈可跟汪直去接头;毛海峰倘或认为他义父确有诚意,不妨留在这里作人质,等陈可回来再放他走。若无诚意,亦就不必再谈;只是以后如再潜回入境,拿住一定处死!”
这番指示,相当具体,罗龙文一诺无辞。接受赵文华的款待,与胡宗宪称谢告辞,一车同行。
第二天,罗龙文特为去访赵忠。这几天他们每日下午在一起盘桓,像这样清晨登门,却还是第一次,赵忠知道他是有所为而来的。
“上头已经告诉我了,托你代见毛海峰。”赵忠问道:“是要我代为安排会面?还是你直接跟他去接头?”
这话平淡无奇,其实有深意在内。罗龙文亦很机警,心想,如说直接去接头,足见是旧交,对赵文华所说“从未见过”毛海峰,便是假话;倘请赵忠代为安排,自然要邀他一起同见,以赵忠的老练,对他们是初次相见,还是久别重逢,哪会看不出来?
好在他本来就打算跟赵忠说实话,此刻见他的意存试探,越觉得自己的态度不错。于是笑一笑道:“老赵,这件事本与我无干,不知道赵大人何以委我这个差使?我想请你安排,我们一起跟他见面,我只把赵大人的话一字不漏地转告他。此外有话,请你跟他说。”
“罗师爷,我不大明白你的意思,为什么要把我拉在一起?”
“为的请你做个证人。”
“要证明什么?”
“证明我跟毛海峰语不及私。因为我跟他是旧交。”
“那,”赵忠问道“何以你说跟毛海峰从未见过?”
“因为当时我已经看出赵大人的意思,想委我跟毛海峰打交道。我不想担任这个差使,故意说不认识,想让他说一句:不认识就算了!谁知还是逃不脱。”
“罗师爷,你很够朋友!”赵忠的声音很诚恳“你没有把我当外人,我当然也要拿你当自己人。我马上要到法云庵去看他们布置寿堂,也实在没功夫,我派人带你去看毛海峰。至于上头问到我,你要我怎么说,我怎么说。你看如何?”
“这还有什么话说。赵大人要问到你,你只说不知道,要问我就是。”
赵忠答一声:“我有数!”随即派人将罗龙文领到毛海峰那里。
毛海峰住在寺院里。这座寺叫做戒坛寺,香火不盛,却是建于宋朝的古刹。罗龙文去时,毛海峰正在跟和尚吵架。
原来,这住处是赵忠所安排的,只为他的身分特殊,赵忠派了人看守着,限制他的行动,不得外出。而毛海峰在日本住得久了,生活习惯似倭人;每天非吃蘸了芥末的生鱼岂不可,央托看守的人,偷偷儿替他买一条鱼来,正在亲自动手做生鱼平时,为和尚发现;一个指责,一个不受,两下吵了起来。
“施主,请你脾气理!请看又是鳞,又是血,岂不罪过,他坏我戒坛寺的清规,断断不可!”
罗龙文笑了。“海峰,多年不见,你还是那种任性,不肯委屈自己的脾气,好了,”他说“遇见我算你走运,你要吃什么都行,走!”
看守的人不认识罗龙文,只凭领去的人一句话,让罗龙文带走了毛海峰,一直来到胡元规的当铺。
胡元规跟毛海峰亦是素识,久别重逢,少不得殷勤款待。毛海峰大嚼了一顿生鱼片,也尝了久已不曾吃过的徽州菜,方始向罗龙文问道:“罗先生,我由日本回来,你是怎么知道的?”“说来话长!你先吃茶。”
胡元规听这一说,便知需要回避,道声:“失陪!”随即走了。
“海峰,我先问你一句话,你要老实答我。你义父到底是什么心思?是不是想挑拨赵、胡两公,搞出窝里反来,他好有机会来捣乱?”
“不是!是叫我来看看情形。”毛海峰答说“听说赵、胡不和,有没有这回事?”
“那么,那道奏疏呢?真的想赵侍郎替他代递?”
“这是试他!看他是何态度。”
“我不懂!”罗龙文摇摇头“他的态度你们怎么看得出?就算看出来了,又怎么样?”
“这话,”毛海峰忽然问道:“罗先生,请你先说,你来看我,有什么话说?”
“当然有话!你要先答了我问你的话,我才能告诉你。”
毛海峰作了个好笑的表情“这不大公平吧?”他拖长了声音说。
“好!那么我先跟你说一句,如果你义父落叶归根,真的想回来,我可以帮他的忙。”
“罗先生一向说话算话。既然是好意,我就统通说与你老听。”
于是促膝并首,毛海峰细谈了他的义父的处境与希望,原来汪直上了年纪,加以在日本不甚得意,所以乡思极重。但平湖杀降一事,使得他大生疑惧;虽也听说,胡宗宪的态度与赵文华不同,主张多方保全;徐海就是他设法掩护,方能脱出囹圄,但亦仅止于传闻而已。他托陈可带话回来,唯有派徐海去接头,他才愿归顺,作用就是在作一个印证,徐海究竟是死是活?倘或活着,又是如何得有一条活路?此外叶麻等人为官方诱捕的经过,亦想细细地问一问徐海。
不过,大致说来,汪直对胡宗宪还是信多于疑,而对赵文华则是疑多于信,更要确确实实探明究竟;同时赵、胡不和的传言亦很盛,需要了解真相;否则,一个帮汪直,另一个就一定会反对,两下明争暗斗,最后是汪直牺牲在夹缝中。
这一看法,罗龙文听来,颇为同情;因为徐海搞成今天这种窘迫的境况,正就是在夹缝中受挤的结果。所以他深深点头说道:“姜到底是老的辣,你那义父的这番打算,丝毫不错。不过,那道奏疏,是何作用,实在莫名气妙!”
“我说过,这就是试探赵侍郎的法子。如果赵、胡不和是谣言,那么,赵侍郎就一定会拿这个稿子给胡总督看,胡总督一定哈哈一笑,可是赵对胡的态度,是试出来了。”
“这,你这话有味道!”罗龙文想一想问道:“何以见得胡总督看了那稿子,会付之一笑?”
“你老请想,‘自五岛征兵剿灭,以夷攻夷’,不是梦话?且不说我义父没有那样的神通,能征倭兵;倭人自己肯不肯以夷攻夷,自相残杀,更是疑问,哪里可以这样吹牛吹得没有边?”
“是啊!我也觉得不大对劲。”罗龙文很好奇地问“照这样说,你义父不是作弄赵侍郎?倘或他贸然入奏,将来完全办不到,朝廷不是要责备他了吗?”
“那是他自己草包!自取之咎。我义父就不会跟他共事了。”
“这话也不错。不过,你义父不也犯了欺罔之罪,自绝回国之路?”
“不会的!果然赵侍郎冒冒失失做出这种事来,我义父当然又会写信给他,把前面说过的话收回。或者,”毛海峰说“另外请人再上奏,声明情势有变化,‘以夷攻夷’这一点,做起来有困难。”
“这样出尔反尔,可害了赵侍郎了。这且不去说它;我倒问你,你说‘另外请人’,想请什么人呢?”
“我义父没有跟我说,照我想,大概是胡总督。”
罗龙文将他的话,从头细想了一遍,发觉还有最要紧的一件事没有问:“赵侍郎告诉我,你要单独见他。如果赵侍郎接见了,你预备跟他说些什么?”
“不是说些什么,是问些什么!”
“这话我又不懂了!”
“很好明白的。我当然说我义父如何忠顺。然后就看他的意思,拿话套话;这一谈下来,他为人如何,心里是何打算,以及跟胡总督是和衷共济,还是各干各的,就统通都知道了!”
“原来也是试探之意。”罗龙文反问“现在情况的变化,出乎你的意料,你又怎么办呢?”
“那就要请教你老罗!”
由此开始,便都是罗龙文的话了。名为赵文华派来的人,看来却象是帮汪直的忙;而实际上,他是要利用这个机会,解除徐海的困扰,毛海峰多少也了解他的意向,反正他只要能让他义父安返故土,一家团圆,此行就算不虚;至于如何让人利用,他是毫不在乎的。
复命之时,是赵忠陪着罗龙文一起去的。当然,这是出于罗龙文的要求,为多一个人帮腔,更易于说服赵文华。“汪直确有投诚之意,毛海峰的话说得很率直,我倒不便学给大人听!”
这是欲扬故抑的手法。赵文华知道话不好听,但也不能不听;好在心里已有准备,不好听就当作不曾听见好了。于是他说:“不要紧!你说。”
“汪直的意思,做官的当然看他们是草寇;对付草寇,不必讲什么信义。只要能斩草除根,上对得起皇上,下对起百姓,对草寇不讲信义,是问心无愧的!”
“这倒是搔着痒处的实话。”赵文华笑道“也不算什么难听的话。”
“大人不见怪,我就可以放胆说了。汪直道是,他这一把年纪,不死在刀兵之下,不死在风涛之中;回心向善,反落个身首异处,那是自己对不起自己,死难瞑目。”
“我答应,不教他身首异处就是。”
“我也这么跟毛海峰说。赵、胡两位大人都是一样的心思,只要投诚,一定奏请朝廷宽赦;皇上对赵大人言听计从,所以赵大人答应了,就算数了。毛海峰回答我说道,这话,他也跟义父说过,官军没有杀降的道理。哪知汪直说出一句话来,不但毛海峰无话可答,就是我,”罗龙文装得很吃力地说:“我也觉得有点说不响。”
“是怎样一句话?”
“汪直问毛海峰:你说官军不会杀降,那么叶麻、徐海他们在哪里?”
“这,这情形不同的。叶麻之流,罪恶照彰,而且并非真心投诚,只是借此脱困而已。而况,徐海亦没有死!”
罗龙文就希望他说这句话,立即接口:“这就是汪直托陈可带信,要徐海跟他去接头的缘故。因为陈可跟他说的话,意思跟大人的话差不多;汪直为了要证明,所以要见了徐海本人,才肯相信官军不会杀降。”
赵文华与徐海有着解不开的死结。这个死结牵丝扳藤,重重疑惑误会纠缠而成:第一,他始终认为徐海由海盗变和尚,由和尚又变为海盗,行藏诡秘,决非善类;第二,他一直觉得胡宗宪与徐海之间,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在;第三,他疑心徐海的财富惊人,不知有多少江南旧家的珍藏,落入他手中?譬如胡宗宪送赵忠那方岳武穆的砚台,一定出于徐海的贡献;第四,他自以为此行事事差强人意,唯一的缺憾,就是徐海漏网,将来回朝复命,这一点无法交代;第五,最令他不服气的是,徐海似乎处处有办法,事事拔头筹,譬如王翠翘,这样艳声远播的名妓,亦竟为徐海所占,而且为他削发出家!此人到底何德何能,而能如此风光?
想到最后一点,赵文华心里总会泛其一种难以形容的酸味,什么事都鼓不起兴致,恨不得即时就把徐海抓了来,绑上法场,一刀斩讫。
如今听得罗龙文的话,又平添了一段委屈;看起来竟真的少不了徐海!自己到底输给他了!可是,认输并不是服输。
往来蹀躞,思前想后,好不容易将心中的波澜平伏下来,只考虑公事,亦有许多疑问,须先澄清。
“小华,”他说“既然你们都以为非徐海不足以招致汪直,我亦无话可说。不过,我不能无疑。”
罗文龙见此光景,说话格外谨慎,想一想答说:“大人高瞻远瞩,必有我们所见不到的地方。此事所关不细,当然要信得过才能派出去;请大人明示可疑之处,以便进一步研究。”
“研究倒也不必,你们对徐海所知,一定比我多得多,只要解释就行了。”赵文华说“第一,徐海到底找得到找不到?”
说找得到,似乎坐实了有勾结;但如说找不到,就一切都不必谈了。两难相权,总不能自己否定自己;罗龙文便即答道:“大概可以找到。”
“第二,能找得到徐海,是因为他未曾出海;出了海,可就难说了。你们不以为他会一去不归?”
这就不尽是解释,而是要有切实的保证;罗龙文心想,第一句话已犯了嫌疑,如果再作肯定的保证,嫌疑更重,必须避免。
于是,他不提将来,只说过去:“以前,徐海都是讲义气的!”
“你是说,以后他也会讲义气?要知道,义气不专为一人而讲;他对汪直当然也要讲义气,如果照实而言,汪直不仍旧有顾虑,以为做官的说话不算话?”
“是!这一点,”罗龙文觉得不难回答“义气有各种讲法,说实话固然是讲义气;不说实话而于对方有好处,更是讲义气!”
“这话倒也是一种说法。”
“如果徐海当汪直是朋友,知道他的心愿是叶落归根,回家乡来安度余年,他当然会帮他达成心愿;也就不会说些扫兴的话。不过,一定要徐海有这么一种想法,回来总不致有危险。否则,他是不会劝汪直回来的。”
这话的意思很明显,不与徐海为难,便能让他亲身感觉到,自新之路并无陷人坑在。赵文华到这时才有些回心转意。
接下来是赵忠也帮腔,说他最近也听得好些人谈起,徐海实在并不坏,不但讲义气,而且很明白事理。这趟派他去招抚汪直,事先不妨跟他说清楚,只能说好话,不能说坏话;否则宁愿不要他去。徐海最重承诺,答应了的事,一定不会反悔。
“好吧!”赵文华终于点头了“这件事,你们跟胡总督去说。他愿意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不说话就是!”多少天的惨淡经营,方能有此结果;徐海可以出头,不必偷偷摸摸的做个“黑人”是毫无疑问的了。但罗龙文很冷静,并不因为有此成就而忽略了应该表示的态度,和应该说的话。
“大人,话不是这么说,大人与胡总督同办一件大事,论责任,当然大人更来得重;派徐海去招降汪直,成功了,是大人的功德,朝廷叙功,必推大人居首,如今听大人的话,仿佛只是胡总督一个人的事,似乎错了。”
这番驳他的话,实际上却是护着他的利益。赵文华自然不以为忤,笑笑答道:“若能如你所说,岂不甚妙?好了!我支持胡总督。”
“是!胡总督有大人这句话,一定也觉得兴奋。至于毛海峰,请大人赏他一个面子,接见他一次,说几句抚慰的话。”
“那无所谓,你们去安排好了。”
。
“汪直已托陈可带回话来,颇有投诚之意,只是必须明山和尚去接头,他才肯深谈。这件事是总督在办,汪直托陈可带话,亦是带给总督。既然如此,两公请想,汪直是不是应该静等陈可的答复?”
“我所不解者,就在此!”赵文华问“是不是你们那里回绝他了?”
“不,不!”胡宗宪答说:“我们正在找明山,果真找不到,也会另外派人跟他去接头。能不动兵革而就抚,总是好事,怎么可以绝人之路。”
“那就怪了!汪直何必多此一举?”
“在现在看,是多此一举。倘或赵大人不以汪直的来稿相示,则此举就不为多余。很明显的,汪直首鼠两端,无非挑拨两公的感情;如果赵大人不是开诚相见,则各自为谋,互相猜忌,恰好中了汪直的狡计!”
“啊,啊!”赵、胡二人不约而同相视,交换了一个欣慰的微笑。
罗龙文的观察自然很锐利,可是他觉得话说得过分了。这样去评估汪直,则其人奸诈阴险,不宜善待,岂非影响了抚局?因此,他省悟到有把话接回来的必要。
“或者我的持论太苛了!平心而论,人防虎,虎亦防人,汪直此举是一种试探。倘或托陈可带来的话,赵大人不知道;而毛海峰送来的这通文件,总督不知道,那他就要考虑了。怕一方答应了他的,另一方会不赞成,不就让他挤在夹缝里?如今倒是很好的一个机会,可以让汪直明白,两公和衷共济,凡有措施,彼此支持,汪直果有投诚之意,尽管过来,不必有任何顾虑。”
“小华这个看法很好。华公不妨传见毛海峰,明白相示,将来我在这里进行招抚汪直,就会顺手得多。这一点,无论如何,要请华公支持!”
“当然,我一定支持你。不过,我一直觉得徐海不是善类,现在看汪直用这样的手腕,可知是个难相与的人物,而脾气引徐海为心腹,则徐海是何等样人,亦就可想而知了!”
听得这话,胡宗宪与罗龙文都有些着急。赵文华一直疑心胡宗宪与徐海之间,有着一种不可究诘的密约,这一阵,好不容易用各种方法来解释表白,刚刚抹去了赵文华心头的暗影,不道节外生枝又有汪直这个意想不到的举动。以致漫天疑云又笼罩在他头上!如之奈何?
胡宗宪要避嫌疑,不能为徐海说话,罗龙文了解到这一点,便即说道:“明山讲义气、重承诺,为汪直所信任,所以非找他不可。”
“不尽然!不尽然!”赵文华只是摇头。
罗龙文还想再说什么,胡宗宪摇摇手,示意徒争无益。他觉得赵文华的成见太深,一时无可化解,倒不如将顺他的意思,至少自己还可以洗一洗嫌疑。
主意一定,随即开口“华公,”他说“疑人莫用,用人莫疑,既然华公认为明山不可靠,就不用他!不过招抚汪直是上策,断断不可放弃。华公,着派什么人好?”
“我看陈可还不错。”
“那就用陈可!万里风涛,两度涉险;只有等事成以后,奏请从优奖叙,藉为酬庸了。”
赵文华点点头,转脸问罗龙文:“你可认识毛海峰?”
罗龙文是认识毛海峰的。只是懔于赵文华的态度,知道他的疑心病很重:如说毛海峰是素识,岂不要怀疑他亦是盗党?因此,罗龙文便不肯说实话了。
“从未见过,不过他是徽州人,听说过其名而已。”
“不认识也不要紧!小华,我委托你代为约见毛海峰,你就说我说的:汪直的奏疏,不便代呈;如果汪直肯投诚,当然会给他一条自新之路。我跟胡总督商量定了,仍旧派陈可跟汪直去接头;毛海峰倘或认为他义父确有诚意,不妨留在这里作人质,等陈可回来再放他走。若无诚意,亦就不必再谈;只是以后如再潜回入境,拿住一定处死!”
这番指示,相当具体,罗龙文一诺无辞。接受赵文华的款待,与胡宗宪称谢告辞,一车同行。
第二天,罗龙文特为去访赵忠。这几天他们每日下午在一起盘桓,像这样清晨登门,却还是第一次,赵忠知道他是有所为而来的。
“上头已经告诉我了,托你代见毛海峰。”赵忠问道:“是要我代为安排会面?还是你直接跟他去接头?”
这话平淡无奇,其实有深意在内。罗龙文亦很机警,心想,如说直接去接头,足见是旧交,对赵文华所说“从未见过”毛海峰,便是假话;倘请赵忠代为安排,自然要邀他一起同见,以赵忠的老练,对他们是初次相见,还是久别重逢,哪会看不出来?
好在他本来就打算跟赵忠说实话,此刻见他的意存试探,越觉得自己的态度不错。于是笑一笑道:“老赵,这件事本与我无干,不知道赵大人何以委我这个差使?我想请你安排,我们一起跟他见面,我只把赵大人的话一字不漏地转告他。此外有话,请你跟他说。”
“罗师爷,我不大明白你的意思,为什么要把我拉在一起?”
“为的请你做个证人。”
“要证明什么?”
“证明我跟毛海峰语不及私。因为我跟他是旧交。”
“那,”赵忠问道“何以你说跟毛海峰从未见过?”
“因为当时我已经看出赵大人的意思,想委我跟毛海峰打交道。我不想担任这个差使,故意说不认识,想让他说一句:不认识就算了!谁知还是逃不脱。”
“罗师爷,你很够朋友!”赵忠的声音很诚恳“你没有把我当外人,我当然也要拿你当自己人。我马上要到法云庵去看他们布置寿堂,也实在没功夫,我派人带你去看毛海峰。至于上头问到我,你要我怎么说,我怎么说。你看如何?”
“这还有什么话说。赵大人要问到你,你只说不知道,要问我就是。”
赵忠答一声:“我有数!”随即派人将罗龙文领到毛海峰那里。
毛海峰住在寺院里。这座寺叫做戒坛寺,香火不盛,却是建于宋朝的古刹。罗龙文去时,毛海峰正在跟和尚吵架。
原来,这住处是赵忠所安排的,只为他的身分特殊,赵忠派了人看守着,限制他的行动,不得外出。而毛海峰在日本住得久了,生活习惯似倭人;每天非吃蘸了芥末的生鱼岂不可,央托看守的人,偷偷儿替他买一条鱼来,正在亲自动手做生鱼平时,为和尚发现;一个指责,一个不受,两下吵了起来。
“施主,请你脾气理!请看又是鳞,又是血,岂不罪过,他坏我戒坛寺的清规,断断不可!”
罗龙文笑了。“海峰,多年不见,你还是那种任性,不肯委屈自己的脾气,好了,”他说“遇见我算你走运,你要吃什么都行,走!”
看守的人不认识罗龙文,只凭领去的人一句话,让罗龙文带走了毛海峰,一直来到胡元规的当铺。
胡元规跟毛海峰亦是素识,久别重逢,少不得殷勤款待。毛海峰大嚼了一顿生鱼片,也尝了久已不曾吃过的徽州菜,方始向罗龙文问道:“罗先生,我由日本回来,你是怎么知道的?”“说来话长!你先吃茶。”
胡元规听这一说,便知需要回避,道声:“失陪!”随即走了。
“海峰,我先问你一句话,你要老实答我。你义父到底是什么心思?是不是想挑拨赵、胡两公,搞出窝里反来,他好有机会来捣乱?”
“不是!是叫我来看看情形。”毛海峰答说“听说赵、胡不和,有没有这回事?”
“那么,那道奏疏呢?真的想赵侍郎替他代递?”
“这是试他!看他是何态度。”
“我不懂!”罗龙文摇摇头“他的态度你们怎么看得出?就算看出来了,又怎么样?”
“这话,”毛海峰忽然问道:“罗先生,请你先说,你来看我,有什么话说?”
“当然有话!你要先答了我问你的话,我才能告诉你。”
毛海峰作了个好笑的表情“这不大公平吧?”他拖长了声音说。
“好!那么我先跟你说一句,如果你义父落叶归根,真的想回来,我可以帮他的忙。”
“罗先生一向说话算话。既然是好意,我就统通说与你老听。”
于是促膝并首,毛海峰细谈了他的义父的处境与希望,原来汪直上了年纪,加以在日本不甚得意,所以乡思极重。但平湖杀降一事,使得他大生疑惧;虽也听说,胡宗宪的态度与赵文华不同,主张多方保全;徐海就是他设法掩护,方能脱出囹圄,但亦仅止于传闻而已。他托陈可带话回来,唯有派徐海去接头,他才愿归顺,作用就是在作一个印证,徐海究竟是死是活?倘或活着,又是如何得有一条活路?此外叶麻等人为官方诱捕的经过,亦想细细地问一问徐海。
不过,大致说来,汪直对胡宗宪还是信多于疑,而对赵文华则是疑多于信,更要确确实实探明究竟;同时赵、胡不和的传言亦很盛,需要了解真相;否则,一个帮汪直,另一个就一定会反对,两下明争暗斗,最后是汪直牺牲在夹缝中。
这一看法,罗龙文听来,颇为同情;因为徐海搞成今天这种窘迫的境况,正就是在夹缝中受挤的结果。所以他深深点头说道:“姜到底是老的辣,你那义父的这番打算,丝毫不错。不过,那道奏疏,是何作用,实在莫名气妙!”
“我说过,这就是试探赵侍郎的法子。如果赵、胡不和是谣言,那么,赵侍郎就一定会拿这个稿子给胡总督看,胡总督一定哈哈一笑,可是赵对胡的态度,是试出来了。”
“这,你这话有味道!”罗龙文想一想问道:“何以见得胡总督看了那稿子,会付之一笑?”
“你老请想,‘自五岛征兵剿灭,以夷攻夷’,不是梦话?且不说我义父没有那样的神通,能征倭兵;倭人自己肯不肯以夷攻夷,自相残杀,更是疑问,哪里可以这样吹牛吹得没有边?”
“是啊!我也觉得不大对劲。”罗龙文很好奇地问“照这样说,你义父不是作弄赵侍郎?倘或他贸然入奏,将来完全办不到,朝廷不是要责备他了吗?”
“那是他自己草包!自取之咎。我义父就不会跟他共事了。”
“这话也不错。不过,你义父不也犯了欺罔之罪,自绝回国之路?”
“不会的!果然赵侍郎冒冒失失做出这种事来,我义父当然又会写信给他,把前面说过的话收回。或者,”毛海峰说“另外请人再上奏,声明情势有变化,‘以夷攻夷’这一点,做起来有困难。”
“这样出尔反尔,可害了赵侍郎了。这且不去说它;我倒问你,你说‘另外请人’,想请什么人呢?”
“我义父没有跟我说,照我想,大概是胡总督。”
罗龙文将他的话,从头细想了一遍,发觉还有最要紧的一件事没有问:“赵侍郎告诉我,你要单独见他。如果赵侍郎接见了,你预备跟他说些什么?”
“不是说些什么,是问些什么!”
“这话我又不懂了!”
“很好明白的。我当然说我义父如何忠顺。然后就看他的意思,拿话套话;这一谈下来,他为人如何,心里是何打算,以及跟胡总督是和衷共济,还是各干各的,就统通都知道了!”
“原来也是试探之意。”罗龙文反问“现在情况的变化,出乎你的意料,你又怎么办呢?”
“那就要请教你老罗!”
由此开始,便都是罗龙文的话了。名为赵文华派来的人,看来却象是帮汪直的忙;而实际上,他是要利用这个机会,解除徐海的困扰,毛海峰多少也了解他的意向,反正他只要能让他义父安返故土,一家团圆,此行就算不虚;至于如何让人利用,他是毫不在乎的。
复命之时,是赵忠陪着罗龙文一起去的。当然,这是出于罗龙文的要求,为多一个人帮腔,更易于说服赵文华。“汪直确有投诚之意,毛海峰的话说得很率直,我倒不便学给大人听!”
这是欲扬故抑的手法。赵文华知道话不好听,但也不能不听;好在心里已有准备,不好听就当作不曾听见好了。于是他说:“不要紧!你说。”
“汪直的意思,做官的当然看他们是草寇;对付草寇,不必讲什么信义。只要能斩草除根,上对得起皇上,下对起百姓,对草寇不讲信义,是问心无愧的!”
“这倒是搔着痒处的实话。”赵文华笑道“也不算什么难听的话。”
“大人不见怪,我就可以放胆说了。汪直道是,他这一把年纪,不死在刀兵之下,不死在风涛之中;回心向善,反落个身首异处,那是自己对不起自己,死难瞑目。”
“我答应,不教他身首异处就是。”
“我也这么跟毛海峰说。赵、胡两位大人都是一样的心思,只要投诚,一定奏请朝廷宽赦;皇上对赵大人言听计从,所以赵大人答应了,就算数了。毛海峰回答我说道,这话,他也跟义父说过,官军没有杀降的道理。哪知汪直说出一句话来,不但毛海峰无话可答,就是我,”罗龙文装得很吃力地说:“我也觉得有点说不响。”
“是怎样一句话?”
“汪直问毛海峰:你说官军不会杀降,那么叶麻、徐海他们在哪里?”
“这,这情形不同的。叶麻之流,罪恶照彰,而且并非真心投诚,只是借此脱困而已。而况,徐海亦没有死!”
罗龙文就希望他说这句话,立即接口:“这就是汪直托陈可带信,要徐海跟他去接头的缘故。因为陈可跟他说的话,意思跟大人的话差不多;汪直为了要证明,所以要见了徐海本人,才肯相信官军不会杀降。”
赵文华与徐海有着解不开的死结。这个死结牵丝扳藤,重重疑惑误会纠缠而成:第一,他始终认为徐海由海盗变和尚,由和尚又变为海盗,行藏诡秘,决非善类;第二,他一直觉得胡宗宪与徐海之间,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在;第三,他疑心徐海的财富惊人,不知有多少江南旧家的珍藏,落入他手中?譬如胡宗宪送赵忠那方岳武穆的砚台,一定出于徐海的贡献;第四,他自以为此行事事差强人意,唯一的缺憾,就是徐海漏网,将来回朝复命,这一点无法交代;第五,最令他不服气的是,徐海似乎处处有办法,事事拔头筹,譬如王翠翘,这样艳声远播的名妓,亦竟为徐海所占,而且为他削发出家!此人到底何德何能,而能如此风光?
想到最后一点,赵文华心里总会泛其一种难以形容的酸味,什么事都鼓不起兴致,恨不得即时就把徐海抓了来,绑上法场,一刀斩讫。
如今听得罗龙文的话,又平添了一段委屈;看起来竟真的少不了徐海!自己到底输给他了!可是,认输并不是服输。
往来蹀躞,思前想后,好不容易将心中的波澜平伏下来,只考虑公事,亦有许多疑问,须先澄清。
“小华,”他说“既然你们都以为非徐海不足以招致汪直,我亦无话可说。不过,我不能无疑。”
罗文龙见此光景,说话格外谨慎,想一想答说:“大人高瞻远瞩,必有我们所见不到的地方。此事所关不细,当然要信得过才能派出去;请大人明示可疑之处,以便进一步研究。”
“研究倒也不必,你们对徐海所知,一定比我多得多,只要解释就行了。”赵文华说“第一,徐海到底找得到找不到?”
说找得到,似乎坐实了有勾结;但如说找不到,就一切都不必谈了。两难相权,总不能自己否定自己;罗龙文便即答道:“大概可以找到。”
“第二,能找得到徐海,是因为他未曾出海;出了海,可就难说了。你们不以为他会一去不归?”
这就不尽是解释,而是要有切实的保证;罗龙文心想,第一句话已犯了嫌疑,如果再作肯定的保证,嫌疑更重,必须避免。
于是,他不提将来,只说过去:“以前,徐海都是讲义气的!”
“你是说,以后他也会讲义气?要知道,义气不专为一人而讲;他对汪直当然也要讲义气,如果照实而言,汪直不仍旧有顾虑,以为做官的说话不算话?”
“是!这一点,”罗龙文觉得不难回答“义气有各种讲法,说实话固然是讲义气;不说实话而于对方有好处,更是讲义气!”
“这话倒也是一种说法。”
“如果徐海当汪直是朋友,知道他的心愿是叶落归根,回家乡来安度余年,他当然会帮他达成心愿;也就不会说些扫兴的话。不过,一定要徐海有这么一种想法,回来总不致有危险。否则,他是不会劝汪直回来的。”
这话的意思很明显,不与徐海为难,便能让他亲身感觉到,自新之路并无陷人坑在。赵文华到这时才有些回心转意。
接下来是赵忠也帮腔,说他最近也听得好些人谈起,徐海实在并不坏,不但讲义气,而且很明白事理。这趟派他去招抚汪直,事先不妨跟他说清楚,只能说好话,不能说坏话;否则宁愿不要他去。徐海最重承诺,答应了的事,一定不会反悔。
“好吧!”赵文华终于点头了“这件事,你们跟胡总督去说。他愿意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不说话就是!”多少天的惨淡经营,方能有此结果;徐海可以出头,不必偷偷摸摸的做个“黑人”是毫无疑问的了。但罗龙文很冷静,并不因为有此成就而忽略了应该表示的态度,和应该说的话。
“大人,话不是这么说,大人与胡总督同办一件大事,论责任,当然大人更来得重;派徐海去招降汪直,成功了,是大人的功德,朝廷叙功,必推大人居首,如今听大人的话,仿佛只是胡总督一个人的事,似乎错了。”
这番驳他的话,实际上却是护着他的利益。赵文华自然不以为忤,笑笑答道:“若能如你所说,岂不甚妙?好了!我支持胡总督。”
“是!胡总督有大人这句话,一定也觉得兴奋。至于毛海峰,请大人赏他一个面子,接见他一次,说几句抚慰的话。”
“那无所谓,你们去安排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