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我要当球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r />
录事参军这个职位,就是掌总录众曹文簿,举弹善恶。汪辉祖心很细,多才有德,但他也不是个直言的谏臣,他可以以自身的言行举止让他的东主【陈鸣】,让他的同僚相信他的为人,就如汪辉祖自己所言的‘立品’——欲主人之必用吾言,必先使主人之不疑吾行,为主人忠谋,大要顾名而不计利。但他不是直言犯上的人,他不是魏征。半年的相伴陈鸣清楚知道他的为人,这种性格可能与他十多年幕僚师爷的经历有关系,信而后谏,不合则去。
如今的情况他是走也走不了,那时候他就会闭口不言。
这一下午一直忙活到大晚上,回到住处,陈鸣还是歇息在李小妹房里,洗漱后躺在床上他脑子里向着军功田田庄的事。已经确定这么做了,但陈鸣觉得自己还可以把利益更大化。比如成立一个‘军人合作社’,把各地的军功田田庄统一联络起来,所有的庄产田货都卖给相关产业,或是自己来搞相关产业。
那麦子大米可以做粮行,大豆花生可以榨油,棉花将来能织布,生丝能纺绸缎。
鲁山的那场商会很快就要召开了,不管是得了军粮订单还是得了军装被服订单的商家,都需要粮油棉花布匹……,那些商家买谁加的粮食不是买?买谁家的布匹不是买?买军人合作社的产出还能巴结自己,巴结军队。而且陈鸣还想到了各地设立的银行,复汉军城里的华夏银行相当程度上抄袭了后世银行的业务分类,比之现下中国的钱庄银号业务要齐全的太多了,这要分散到每户军属手中的银钱——异地汇款业务,不正可以与之相配吗?还有附加之上的邮局业务——汇款单。
陈鸣这么一想,突然觉得这军人合作社牵动、带动的方方面面会很大的哦。
“鸣哥儿,这个主意倒是真真好。我给你说啊,做布匹比粮食还赚钱。鲁山这儿,粮食就没见过怎么涨价,就是这布匹,好几次都断货了。”
复汉军占据了湖北,四川、江南的布棉都走不过来了,李小妹也不知道会不会再出断货了,但直觉告诉她,棉花、布匹比粮食有赚头,湖北什么时候缺过粮食啊。
在这里说明一下,棉花这东西要在春天里种下,以湖北为论,清明节之前就普遍都种好了,它跟小麦、水稻抢地盘知道吧,生长日期有重叠。
陈鸣使劲的搂了搂李小妹,屋子里放了好几盆冰,睡觉的时候还要盖上单子。李小妹对于政事没什么热情,很快人就缩在陈鸣怀中睡去了。陈鸣的眼睛还在眨啊眨的。
湖北这个地方本就是种水稻为主,辅之小面积小麦和棉花,清朝这时湖广能作为天下粮仓,如此播种就是必然的。所以跟江南的情况正相反,湖北这里是粮田多过棉田和桑田,江南则正好相反。
现在复汉军抢占了湖广,外省的布棉绝是进不来了,而听说今年的江南,很多往日种植棉、麻的田地都给改做了水稻田,满清肯定也是吃够了粮食上的亏,不得不学乖。
北京城的八旗子弟一年就要几百万担漕粮,没有了湖广这个大粮仓,如果江南还是种植棉麻等经济作物多过水稻,就是把江南榨干也拉不出这么多粮食啊。
广东确实从中南半岛买入了不少粮食,但船只从广东运往北京,一年能走两趟就是好的了。只能占一小部分,大头还要从江南出。
将来复汉军的辖区里,粮食肯定是够用的,药材,复汉军很快就会扫荡禹州,带接着拿下汉中后,这药材也就足够了。汉中可是堪比禹州的药草宝库。再说了,汉中还盛产硝石,且拿下汉中也关乎着陈鸣的战略大计——他要斩断中国!
西头把汉中卡死,中间有湖广、安庆、江西,江南有扬州、镇江、南京,等到岳阳、九江和武昌新建的造船厂,开足马力的下战船,让陈鸣手中的攒足了水师力量,那就顺江而下直取崇明岛,在长江入海口处跟满清的外洋水师一决胜负,等日后再于落子舟山的陈继功汇合,与东南张郑两股水面力量呼应,就彻底的把中国顺着长江一分为二了,让北方的满清再得不到江南的一分钱一粒粮,到时倒要看看乾隆还能如何做!这却是后话了……
盐则需要把眼睛放到江南,苏北的淮盐在陈鸣的大计划下,距离复汉军比四川的井盐更近的。
剩下的就是布匹,衣食住行,布匹的重要性不需多言。如果那些军功田农庄能够同气连声,把那二百多万亩田地从粮食种植转往经济作物种植……
“几位先生以为如何啊?”
陈鸣第二天一早就拉过汪辉祖、熊炳章几人商议此事。侍从室解散后,很多人都转为地方官员,远征军当初的文职也多留在了军队中,柳德昭在武昌任知府,陈鸣身边就剩这几个人。再有就是黄松、高彦明、陈继卿这些亲戚,他们算是陈鸣的侍从。
“此事有大利。”熊炳章率先点头,眼睛眨啊眨的精光直冒,但他按下心中一瞬间泛起的波澜,以事说事,用自己先后在芜湖和徐州府县衙门当过师爷的经历比较两地经济:“棉麻之利倍于农粮,只是民无食不稳,想要生民安牢,粮食是首要之急。湖北乃天下粮仓之地,粮田阡陌,我等既然不愁粮米,改桑麻棉田自然可行。”今年已经来不及了,等到军功田分割划下,水稻也都到收割的时候了。且这件事更重要的是……
“殿下所言这军人合作社确实可行。但宜缓不宜急。此事乃对军兵大有益之事,殿下也是出于一片好心,即然如此那就应该让军功田农庄主动的掺合进来,而不是以政令之法强行捏合。”
ps:今天没第三章了,下午有事,不到天黑回不来。(未完待续。)
br />
录事参军这个职位,就是掌总录众曹文簿,举弹善恶。汪辉祖心很细,多才有德,但他也不是个直言的谏臣,他可以以自身的言行举止让他的东主【陈鸣】,让他的同僚相信他的为人,就如汪辉祖自己所言的‘立品’——欲主人之必用吾言,必先使主人之不疑吾行,为主人忠谋,大要顾名而不计利。但他不是直言犯上的人,他不是魏征。半年的相伴陈鸣清楚知道他的为人,这种性格可能与他十多年幕僚师爷的经历有关系,信而后谏,不合则去。
如今的情况他是走也走不了,那时候他就会闭口不言。
这一下午一直忙活到大晚上,回到住处,陈鸣还是歇息在李小妹房里,洗漱后躺在床上他脑子里向着军功田田庄的事。已经确定这么做了,但陈鸣觉得自己还可以把利益更大化。比如成立一个‘军人合作社’,把各地的军功田田庄统一联络起来,所有的庄产田货都卖给相关产业,或是自己来搞相关产业。
那麦子大米可以做粮行,大豆花生可以榨油,棉花将来能织布,生丝能纺绸缎。
鲁山的那场商会很快就要召开了,不管是得了军粮订单还是得了军装被服订单的商家,都需要粮油棉花布匹……,那些商家买谁加的粮食不是买?买谁家的布匹不是买?买军人合作社的产出还能巴结自己,巴结军队。而且陈鸣还想到了各地设立的银行,复汉军城里的华夏银行相当程度上抄袭了后世银行的业务分类,比之现下中国的钱庄银号业务要齐全的太多了,这要分散到每户军属手中的银钱——异地汇款业务,不正可以与之相配吗?还有附加之上的邮局业务——汇款单。
陈鸣这么一想,突然觉得这军人合作社牵动、带动的方方面面会很大的哦。
“鸣哥儿,这个主意倒是真真好。我给你说啊,做布匹比粮食还赚钱。鲁山这儿,粮食就没见过怎么涨价,就是这布匹,好几次都断货了。”
复汉军占据了湖北,四川、江南的布棉都走不过来了,李小妹也不知道会不会再出断货了,但直觉告诉她,棉花、布匹比粮食有赚头,湖北什么时候缺过粮食啊。
在这里说明一下,棉花这东西要在春天里种下,以湖北为论,清明节之前就普遍都种好了,它跟小麦、水稻抢地盘知道吧,生长日期有重叠。
陈鸣使劲的搂了搂李小妹,屋子里放了好几盆冰,睡觉的时候还要盖上单子。李小妹对于政事没什么热情,很快人就缩在陈鸣怀中睡去了。陈鸣的眼睛还在眨啊眨的。
湖北这个地方本就是种水稻为主,辅之小面积小麦和棉花,清朝这时湖广能作为天下粮仓,如此播种就是必然的。所以跟江南的情况正相反,湖北这里是粮田多过棉田和桑田,江南则正好相反。
现在复汉军抢占了湖广,外省的布棉绝是进不来了,而听说今年的江南,很多往日种植棉、麻的田地都给改做了水稻田,满清肯定也是吃够了粮食上的亏,不得不学乖。
北京城的八旗子弟一年就要几百万担漕粮,没有了湖广这个大粮仓,如果江南还是种植棉麻等经济作物多过水稻,就是把江南榨干也拉不出这么多粮食啊。
广东确实从中南半岛买入了不少粮食,但船只从广东运往北京,一年能走两趟就是好的了。只能占一小部分,大头还要从江南出。
将来复汉军的辖区里,粮食肯定是够用的,药材,复汉军很快就会扫荡禹州,带接着拿下汉中后,这药材也就足够了。汉中可是堪比禹州的药草宝库。再说了,汉中还盛产硝石,且拿下汉中也关乎着陈鸣的战略大计——他要斩断中国!
西头把汉中卡死,中间有湖广、安庆、江西,江南有扬州、镇江、南京,等到岳阳、九江和武昌新建的造船厂,开足马力的下战船,让陈鸣手中的攒足了水师力量,那就顺江而下直取崇明岛,在长江入海口处跟满清的外洋水师一决胜负,等日后再于落子舟山的陈继功汇合,与东南张郑两股水面力量呼应,就彻底的把中国顺着长江一分为二了,让北方的满清再得不到江南的一分钱一粒粮,到时倒要看看乾隆还能如何做!这却是后话了……
盐则需要把眼睛放到江南,苏北的淮盐在陈鸣的大计划下,距离复汉军比四川的井盐更近的。
剩下的就是布匹,衣食住行,布匹的重要性不需多言。如果那些军功田农庄能够同气连声,把那二百多万亩田地从粮食种植转往经济作物种植……
“几位先生以为如何啊?”
陈鸣第二天一早就拉过汪辉祖、熊炳章几人商议此事。侍从室解散后,很多人都转为地方官员,远征军当初的文职也多留在了军队中,柳德昭在武昌任知府,陈鸣身边就剩这几个人。再有就是黄松、高彦明、陈继卿这些亲戚,他们算是陈鸣的侍从。
“此事有大利。”熊炳章率先点头,眼睛眨啊眨的精光直冒,但他按下心中一瞬间泛起的波澜,以事说事,用自己先后在芜湖和徐州府县衙门当过师爷的经历比较两地经济:“棉麻之利倍于农粮,只是民无食不稳,想要生民安牢,粮食是首要之急。湖北乃天下粮仓之地,粮田阡陌,我等既然不愁粮米,改桑麻棉田自然可行。”今年已经来不及了,等到军功田分割划下,水稻也都到收割的时候了。且这件事更重要的是……
“殿下所言这军人合作社确实可行。但宜缓不宜急。此事乃对军兵大有益之事,殿下也是出于一片好心,即然如此那就应该让军功田农庄主动的掺合进来,而不是以政令之法强行捏合。”
ps:今天没第三章了,下午有事,不到天黑回不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