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田园安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 清静的早晨被一张大嗓门生生的破坏了。来者是何大爷的同胞大哥何大顺,也是何大爷何老娘商量着给孙子买童养媳那一夜提到的铁公鸡。难得的是,何大顺这次上门还带了一篮子东西。
何大顺以前为人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很是受人欢迎的,后来儿子、女儿、孙子、孙女越来越多,家里也只六亩地,即便佃了别人家的地,收入还是不足以负担得起整个家庭的开销。三个儿子要娶媳妇,结完婚又是孙子孙女年年生,虽然家里劳动力多了,但吃饭的嘴也多了,老祖宗的话可不是假的,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就是何大顺家的真实写照。日子越过越艰难,何大顺也是不得不抠门儿起来,好在为人没有什么坏心眼,农忙的时候还会叫上自家儿子帮帮何大爷一家,虽然这忙帮的并非无偿……
“大哥来了啊,走,有什么话,咱到屋里谈。”何大顺的来意何大爷心里也清楚,他家需要人做零工的事已经放出了风声,最近几天为此而来的也不少,不过大多都是先让家里的妇女们过来探探口风,因此,都是何老娘招待的。
有赚钱的好事何大爷自然没忘了自己的亲哥哥一家,本来是打算等会儿教完自家大孙子就上门拜访的,谁知何大顺也正有此意,还赶在了他的前面。
作为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何大顺和何大爷都是会木活儿的,只是何大爷更有天分,被重点栽培了。而何大顺对地里的活计更上手,便也没在木工上下太大功夫。即便如此,何大顺做木活儿的能力还是比一般村民要强上不少的。生活的压力下,但凡能赚钱的方法何大顺也不愿错过的,身为家里的顶梁柱,他不能外出做短工,便做些零碎的小木工拿出去卖,因此,木工的手艺也没生疏。这家人足够勤奋,却依然挣扎在温饱线上,怕是缺乏灵活的头脑以及一点点运到。
两人回到客厅,何老娘让李娟倒了水,何大爷也不兜圈子,直接给了痛快话:“大哥,想必你也知道咱家的摇篮卖得好,我们最近在招人做配件的事了吧。说实话,今天大哥不来我也是打算过去的。”
听出何大爷话中隐藏的意思,何大顺也稍稍平复了急切的心情,拿出了自己的态度,“老弟啊,有你这句话,大哥就放心了。你也知道,大哥家日子过得不好,往日里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也是迫于无奈,大哥也跟你道个歉。但咱们毕竟是亲兄弟,两家的关系可不能生疏了,平日里,小辈之间也该多多走动才是。”
“大哥说的哪里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怎么会怪大哥呢。要不然也不会有了赚钱的路子也不忘给大哥家留着了。至于小辈之间确实应该多多来往,何禾、何林俩小子今年也得十三了,这木活儿也不能落下了,毕竟是咱们何家祖传的手艺。大哥你看这样如何,就让这俩小子每天上午吃完饭过来跟着我们学会儿,正好最近大郎也学得认真,我们一个是教,三个也是教。”
何禾与何林是双胞胎,也是何大顺家大儿子何大发家添的长子长孙,十三岁的年龄已经算的上半个劳力了,何大爷这是想把何家真正的手艺传给他们的意思了。
“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了,明天我就让那俩小子过来给你打下手。”其实,何大顺早就有这样的小心思了,只是以前自家日子过得苦,也没给弟弟家帮上什么忙,这样的小心思也说不出口。如今由何大爷自己说出来,何大顺心中很是感动。
谈完了感情,就得谈谈钱了。亲兄弟明算账并不是冷酷不讲情理,很多时候也是感情的□□。反而,经济不清不楚才会更容易导致感情的破裂。
“至于做摇篮零件的活计,等会儿你走的时候记得选一种带回去照着做就行了,也不是多难的手艺,你跟大发他们在家就能做。我们打算按件儿计费,做得多就得的多。另外,三财不是在镇上做短工吗,也可以让他帮着在镇上卖,卖出去的钱我们分成。”
这些计费标准是大家一起商量出来的,到时候还要贴在门口公开透明。当然,这些大多都是何宁的建议,何家人虽然也有不理解的,却依然无条件支持。但规则之外也是要讲人情的,何家给亲戚们的价钱自然不同于给村民们的价钱,给村民们的价钱也不同于外村人的价钱。
何大爷和何大顺在屋里谈着事情,何老娘给他们端了茶便出去了,倒是叫二儿媳妇李娟把何大顺上门带的篮子拿给她看。
无论贫穷还是富有,礼尚往来都是日常,而作为载体的礼物,所暗含的意思就多种多样了。想了解一个人拜访的目的,往往不需要问太多,从其带来的礼物中就可以看出一二来。而送给亲朋的礼物可以不贵,但最好是用心准备的。
何大顺以前不求他们什么,再加上同样经济拮据,上门从不带什么东西,再说,何大顺的辈分摆在那里,就更没有上门带礼物的说法了。
何老娘看着半篮字的鸡蛋以及一小袋用麻布装着的红豆,心里倒是高看了何大顺一眼,以前只觉得对方连对亲兄弟都抠门,没想到竟也是一个通透的。何老娘倒不是势利看人或者指望占什么便宜,这一篮子东西说贵重还真不算贵重,都是自家出产,不费一分银钱的。
一篮子并不贵重的礼物,但其中那一袋子的红豆已经可以表明何大顺的用心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何大爷家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何宁从小就爱吃红豆糕,只是何大爷一家种地技术真不咋滴,种点粮食还勉强凑合,像红豆、绿豆、黑豆等金贵点的作物,那真是一点没辙,种多少死多少,以至于何家的红豆一般都是花钱买的。
一袋子红豆完美的收买了何大爷家对何大顺最有意见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庄稼汉子也是能老而成精的!
最终,何大顺离开何大爷家的时候不仅满面春光,还提着比自己来时重了两倍的篮子满载而归。
直叫一直观察着屋里动向的何宁感叹:摔!这年代,连只铁公鸡都套路满级!
nbsp; 清静的早晨被一张大嗓门生生的破坏了。来者是何大爷的同胞大哥何大顺,也是何大爷何老娘商量着给孙子买童养媳那一夜提到的铁公鸡。难得的是,何大顺这次上门还带了一篮子东西。
何大顺以前为人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很是受人欢迎的,后来儿子、女儿、孙子、孙女越来越多,家里也只六亩地,即便佃了别人家的地,收入还是不足以负担得起整个家庭的开销。三个儿子要娶媳妇,结完婚又是孙子孙女年年生,虽然家里劳动力多了,但吃饭的嘴也多了,老祖宗的话可不是假的,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就是何大顺家的真实写照。日子越过越艰难,何大顺也是不得不抠门儿起来,好在为人没有什么坏心眼,农忙的时候还会叫上自家儿子帮帮何大爷一家,虽然这忙帮的并非无偿……
“大哥来了啊,走,有什么话,咱到屋里谈。”何大顺的来意何大爷心里也清楚,他家需要人做零工的事已经放出了风声,最近几天为此而来的也不少,不过大多都是先让家里的妇女们过来探探口风,因此,都是何老娘招待的。
有赚钱的好事何大爷自然没忘了自己的亲哥哥一家,本来是打算等会儿教完自家大孙子就上门拜访的,谁知何大顺也正有此意,还赶在了他的前面。
作为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何大顺和何大爷都是会木活儿的,只是何大爷更有天分,被重点栽培了。而何大顺对地里的活计更上手,便也没在木工上下太大功夫。即便如此,何大顺做木活儿的能力还是比一般村民要强上不少的。生活的压力下,但凡能赚钱的方法何大顺也不愿错过的,身为家里的顶梁柱,他不能外出做短工,便做些零碎的小木工拿出去卖,因此,木工的手艺也没生疏。这家人足够勤奋,却依然挣扎在温饱线上,怕是缺乏灵活的头脑以及一点点运到。
两人回到客厅,何老娘让李娟倒了水,何大爷也不兜圈子,直接给了痛快话:“大哥,想必你也知道咱家的摇篮卖得好,我们最近在招人做配件的事了吧。说实话,今天大哥不来我也是打算过去的。”
听出何大爷话中隐藏的意思,何大顺也稍稍平复了急切的心情,拿出了自己的态度,“老弟啊,有你这句话,大哥就放心了。你也知道,大哥家日子过得不好,往日里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也是迫于无奈,大哥也跟你道个歉。但咱们毕竟是亲兄弟,两家的关系可不能生疏了,平日里,小辈之间也该多多走动才是。”
“大哥说的哪里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怎么会怪大哥呢。要不然也不会有了赚钱的路子也不忘给大哥家留着了。至于小辈之间确实应该多多来往,何禾、何林俩小子今年也得十三了,这木活儿也不能落下了,毕竟是咱们何家祖传的手艺。大哥你看这样如何,就让这俩小子每天上午吃完饭过来跟着我们学会儿,正好最近大郎也学得认真,我们一个是教,三个也是教。”
何禾与何林是双胞胎,也是何大顺家大儿子何大发家添的长子长孙,十三岁的年龄已经算的上半个劳力了,何大爷这是想把何家真正的手艺传给他们的意思了。
“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了,明天我就让那俩小子过来给你打下手。”其实,何大顺早就有这样的小心思了,只是以前自家日子过得苦,也没给弟弟家帮上什么忙,这样的小心思也说不出口。如今由何大爷自己说出来,何大顺心中很是感动。
谈完了感情,就得谈谈钱了。亲兄弟明算账并不是冷酷不讲情理,很多时候也是感情的□□。反而,经济不清不楚才会更容易导致感情的破裂。
“至于做摇篮零件的活计,等会儿你走的时候记得选一种带回去照着做就行了,也不是多难的手艺,你跟大发他们在家就能做。我们打算按件儿计费,做得多就得的多。另外,三财不是在镇上做短工吗,也可以让他帮着在镇上卖,卖出去的钱我们分成。”
这些计费标准是大家一起商量出来的,到时候还要贴在门口公开透明。当然,这些大多都是何宁的建议,何家人虽然也有不理解的,却依然无条件支持。但规则之外也是要讲人情的,何家给亲戚们的价钱自然不同于给村民们的价钱,给村民们的价钱也不同于外村人的价钱。
何大爷和何大顺在屋里谈着事情,何老娘给他们端了茶便出去了,倒是叫二儿媳妇李娟把何大顺上门带的篮子拿给她看。
无论贫穷还是富有,礼尚往来都是日常,而作为载体的礼物,所暗含的意思就多种多样了。想了解一个人拜访的目的,往往不需要问太多,从其带来的礼物中就可以看出一二来。而送给亲朋的礼物可以不贵,但最好是用心准备的。
何大顺以前不求他们什么,再加上同样经济拮据,上门从不带什么东西,再说,何大顺的辈分摆在那里,就更没有上门带礼物的说法了。
何老娘看着半篮字的鸡蛋以及一小袋用麻布装着的红豆,心里倒是高看了何大顺一眼,以前只觉得对方连对亲兄弟都抠门,没想到竟也是一个通透的。何老娘倒不是势利看人或者指望占什么便宜,这一篮子东西说贵重还真不算贵重,都是自家出产,不费一分银钱的。
一篮子并不贵重的礼物,但其中那一袋子的红豆已经可以表明何大顺的用心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何大爷家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何宁从小就爱吃红豆糕,只是何大爷一家种地技术真不咋滴,种点粮食还勉强凑合,像红豆、绿豆、黑豆等金贵点的作物,那真是一点没辙,种多少死多少,以至于何家的红豆一般都是花钱买的。
一袋子红豆完美的收买了何大爷家对何大顺最有意见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庄稼汉子也是能老而成精的!
最终,何大顺离开何大爷家的时候不仅满面春光,还提着比自己来时重了两倍的篮子满载而归。
直叫一直观察着屋里动向的何宁感叹:摔!这年代,连只铁公鸡都套路满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