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达世奇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袭任何作品。它听来简单,如果就画一个写实的故事,老师会认为这类形式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到处可见而予以否定。它的难点是,学生的作品起码要创造一个构思,有那么一点独一无二的创意闪光,老师方能认可。
二年级的元素创作有六个,另加一些技巧的选修课。上半年有四个创作。前二个题目是表现的对象与主题重合,这二个作品也是独立或可相连的创作。这听起来有些古怪,也觉得多此一举。任何所画的对象都是主题,那么画写实人物或静物不就行了吗?“对不起”老师是这样认为的:别人做过的事情就别再重复了。这下子学生就乱了阵脚,有的学生想到了构思,把一个在自然光线下的玻璃瓶,用相同的颜色画在瓶子上,这就完成了对象与主题重合。那么另一个学生画一本书行吗?“对不起”老师认为这是抄袭。一位有中国背景的学生从双面绣得到启发,买了一快透明塑料片,在一面画油画,另一面是这幅画的相反,也达到了对象与主题重合,得到老师的赞许。
现代艺术是视觉的发明家,也是一场智力的游戏。
二年级上半年的后两个题目分别是空间和时间,这些较容易理解,在避免表现形式重复的要求下,任何平时习惯于沉浸在创新思维中的学生并不难以完成。
二年级下半年前三个题目是证物,画面和多面表现的关系。可以是历史,现实事件或罪案等等。每题画二副共六幅元素创作。证物是事件留下明显特征可做追寻和研究的主要物件;画面是表现事件的发生;多面表现的关系是2d或3d 将前二类创作原素和二为一,巧妙表现之间的联系。教师不要学生重复别人有过的表现方式,不要平铺直叙故事,要的仍然是脑筋急转弯式的独特机智构思。老师举例:儿童吃了不好的食物后中毒,用各种不良食品堆成一个雕塑,用投影将它照射到墙上是一个受难孩子的侧影。
二年级下半年后期的创作,是在前期的基础上达到了艺术元素创作的高点,题目是:”mediated image”我不能直译,因为查百度的翻译是指生产制造和商业的“媒介社会形象”从我创作经验和理解出发,应该翻译为媒介多向视觉比较妥当。从举例的艺术家中,有上世纪50到70年代的艺术家如lynda benglis ,eva hesse和jasper johns 等;现在活跃于国际的如polly apfelbaum, john armleder和 anish kapoor 等;澳大利亚的艺术家如lionel bawden,hayden fowler和nuha saad等。许多都用装置技术,但也有2d或平面与3d相结合的作品。他们的艺术创作使用的资料囊括的面非常之广,可以取材于自然,社会,人类,也可以是摄影,电脑,工业技术,科学发展的产品等等,手段不拘一格,混和使用。将艺术作为介入不同选择资料的两者之间,起到衔接,转换和自由发展的作用,多方位的表现。主题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现代的。更重要的是,它把创作者本身和观众都当成创作的元素加以运用。包括假设观众可能对作品的思维感受,并把他们也纳入作品中,让观众也参与作品并相互作用。因此艺术的手段扩展到最大的极致,这是一个巨大的舞台,就看艺术家的创作想象力和巧妙的技术表现如何发挥。
中国有人偶尔引用国外批评家说现代主义已死,这只是惊世骇俗图一鸣惊人吸人耳目。希望他们能坐在美术学院的课堂里学习如何创作,并感受无边无沿的艺术创作空间。如果他们能开辟新的艺术表现领域,或者发现了新的超越前人视觉形式的艺术家,再大言不惭的说死说活不迟。换言之,艺术之塔节节高升,少了哪个环节都不能踏阶梯而入顶端。艺术和科学一样,是要有严肃的学习精神的。一种视觉方式的历史形成会跨越许多年,它会囊括多个时期的流派和风格,直到人类社会生活有深刻改变,才会有视觉领域的更新和革命。前文提及的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的序言中坦言,他的这部书写作迟了几年,原因是要等待研究光学和视神经的科学家即将得出的最后成果。艺术评论的科学态度就该如此,不论前辈今人,世界还在谦虚地学习,何况中国。
澳大利亚美术学院与中国还有另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每个创作都要写详细的创作笔记,记录创作最初的构思,演变,发展和最后定稿。对作品的内容目的,哲理内涵,心理感受都要明确以文字表达。反之,文章写不清楚,说明意图不确切,老师批分在观念(concept)一栏将大打折扣。这样创作过程的写作在澳大利亚中学里已经广为普及,它的好处是体现观念艺术思维过程的思想脉路,更像是科学的发明工程必须经过论证。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生,除了毕业论文之外并不动笔,主要是教师没有要求。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艺术家大多是感受型的,对于艺术作品的观念意识并不清晰,有时脚滑站不住抄袭别人而当拐棍立足。他们常需要特聘写手为他们的作品强加与他们思想无关的旋涡式评论,目的是让收藏者头晕目眩。
澳大利亚学生的艺术史和理论学习比例很高,考试随时有,甚是厉害。学生独坐排列在教室里看着视频,当场对播放的大师作品写下评论。要求写下作者作品的身世年份介绍,有哪些艺术评论,每一个自己观点都要说明出自哪本书哪位作者从中获得的启发和发展的,否则将被评判为剽窃和抄袭,这是大学写文章的规矩。学生的工作量很大,要大量阅读背诵,牢记心头,随时在小考大考中临场发挥。这样培养的艺术家是不需要将来特聘写手,也不会被一些可以“放置四海而皆准”的艺术评论圈套所左右。
(三),在美术学院的最后一年,学生忙于毕业创作,这个最重要的作业就是整个大学学业的总结,也是教学质量的检验。相信中国和澳大利亚一样,教师将会袖手旁观,任学生发挥,最后给于学生学业优劣做出总结。大学毕业后学生各奔东西,然后为生活而打拼,大部分人都将视艺术为生活的梦想或点缀。
宏观中澳两国的美术学院,中国的学生普遍艺术素质和热情比澳洲的学生高,专业意识和写实能力强。这与招生时平均文化素养的学生比例较高有关,也是中国普通学科毕业的就业前景并不比美术专业好造成的。但是教学的体制与澳大利亚相比,在现代观念构思,艺术史,文字写作与创作理念略逊一筹。个别出类拔萃成功者不管哪国,何时何地,风沙巨浪不能遮掩吞噬奇葩人才,视个人奋斗的努力和机缘而定。
d,学生作品简析
一位中国的美术学院三年级学生在网上登出一个雕塑作品。老师的要求是:1,以美术史中的一个流派或风格为依据;2,体现模特的形象;3,具象的形式不限,比如用装置或加视频等等。该学生买了一个活动塑料人体,凭着对模特人物的理解做了一个光头眼睛可以转动的头部,风格采用波普艺术的风格。头部比例超大,有漫画人物之感,以具象非抽象的形象造型,表现人物略感悲凉忧郁而又不甘于社会边缘,追求积极人生的生活状态,作品完全符合老师的要求。
为发展成媒介多向视觉(mediated image),我建议如下:在繁华城市的实景中,把头部和身体分离,然后重新装上,穿上袜裤,戴假发,手臂挎一个精致的真实手袋,利用雕塑肢体可活动的特点,由蹲着到站起开步走,假发被风吹起,显露光头,用摄影拍出动态全过程,有真人环境与木偶式雕塑混为一体。放大照片成系列,并列贴在有立体感的长方块状上,背景是放大的城市虚幻摄影。照片前一个大平台,就地取材有垃圾感的原始材料铺地,与繁华都市背景强烈对比。裸体雕塑人像坐着,手提包放在身边。可选用化妆品摆放在垃圾材料上,多少和色彩配置视现场感觉调整。目的是放大作品内涵,扩大社会的折射面,表现当代中国女性生活虽不尽人意,但还是对心头所好和体面生活的执意追求。
另一个是美术学院学生的毕业创作。取一大瓶可乐,开盖,接上一个气球,由可乐出气吹胀气球为构思卖点,有达达艺术随意衔接的风格。只是现代艺术有一个表现的技巧,在一个环境中出现一个不该出现的物体,是达达派最典型的特点。而该学生把可乐瓶放在墙边一个小茶几上,太合理和习以为常了,好像某人用过可乐随手放在这里的,没有运用达达艺术荒诞与非理性特点。艺术总要在常规中提升,不然无异于儿童随意涂鸦。
用媒介多向视觉(mediated image)元素扩展建议:由可乐商赞助,用多数量大瓶可乐,把饮料倒尽。完整拆下商标贴,把瓶的中间剪开,用可乐深色涂在瓶内,再将商标贴回,盖上盖,外观上象是满装的可乐,其实内在空空如也。取同数量的气球,充满氢气,接口与可乐瓶口相接。放手后氢气球带着可乐升起至天花板,多数量排列。人在下面行走有可乐负重下坠的危机感,表现最流行的当代饮料正是人类健康的潜在危机之一。这是一件作品和观众心理互动的创作,视觉上壮观而浩大,是商业时代观念反射的表现。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术学院学生vivian的作品。一年级元素创作回忆。画面取材电影少年派。表现作者泡澡时浸身浴缸水中,梦境似入大海。画面上浴缸水和海水的重合,在逻辑之中又在现实之外,这是构思的沸点。引伸作者的儿童回忆,对动物的喜爱,化身少年派由喜爱动物变成对猛兽的恐惧。场景诸多内容并置在一起,自然形成画面在超现实与像征主义之间。创作时并无界定某种流派,是回忆的主题构思决定了形式的走向,这正是教师要学生从自身回忆原创中反朴归真的本意。
vivian的另一个元素创作是空间和时间。用肉红色的飘带象征生命,弯曲扭转如波折人生。不论富有贫穷,终点总是生命的残破虚弱殆尽。画面深沉内涵人生哲理,是时间和空间的同时表现。由于追求的是抽象理念,构思必须摒弃任何别人作品的参照,元素创作的特性使表现形式纳入体现构思的必然性轨道。作品形式的诞生如同做数学题得出了答案那样顺理成章。
以上学生作品的选择受时空资讯的限制,并不能以偏盖全。
中国人口众多,美术学院多如牛毛,我难做更深的调查和探究。有的教授开办了与西方艺术教育并无二致的艺术工作室,我不会感到惊讶。中国地大物博,文化悠久,人才挤挤,有藏龙卧虎之才,仸龙凤雏之智。但中国整体应试教育的体制体躯庞大转身不易,介绍澳大利亚艺术教育可做一次镜照,知彼知己,有助中国教育悟出转机。
要在中国的美术学院的普通学生中加强艺术理论教育,提高写作能力非一朝一夕可成。中国的画家教授有创作经验,但他们是从旧教育体制转型过来的。老胳膊老腿练童子功,亡羊补牢时不可待。要他们同时教画又批阅大量创作日记,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纯理论工作者如无艺术创作的系统学习,不能感受创作过程,是不可以代笔捉刀的。要理论写作与创作实践合为一体,只有找到教育对象的源头,从小做起,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澳大利亚的艺术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小学,中学和大学是一根链条的每一个环节。其中最有社会影响力的是澳大利亚的高中毕业艺考,对整个西方世界来说都特别出彩,名不虚传。下一篇:中澳的中小学艺术教育异同以介绍澳大利亚为主,简以中国的中小学做对照,请读者届时关注为盼。
袭任何作品。它听来简单,如果就画一个写实的故事,老师会认为这类形式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到处可见而予以否定。它的难点是,学生的作品起码要创造一个构思,有那么一点独一无二的创意闪光,老师方能认可。
二年级的元素创作有六个,另加一些技巧的选修课。上半年有四个创作。前二个题目是表现的对象与主题重合,这二个作品也是独立或可相连的创作。这听起来有些古怪,也觉得多此一举。任何所画的对象都是主题,那么画写实人物或静物不就行了吗?“对不起”老师是这样认为的:别人做过的事情就别再重复了。这下子学生就乱了阵脚,有的学生想到了构思,把一个在自然光线下的玻璃瓶,用相同的颜色画在瓶子上,这就完成了对象与主题重合。那么另一个学生画一本书行吗?“对不起”老师认为这是抄袭。一位有中国背景的学生从双面绣得到启发,买了一快透明塑料片,在一面画油画,另一面是这幅画的相反,也达到了对象与主题重合,得到老师的赞许。
现代艺术是视觉的发明家,也是一场智力的游戏。
二年级上半年的后两个题目分别是空间和时间,这些较容易理解,在避免表现形式重复的要求下,任何平时习惯于沉浸在创新思维中的学生并不难以完成。
二年级下半年前三个题目是证物,画面和多面表现的关系。可以是历史,现实事件或罪案等等。每题画二副共六幅元素创作。证物是事件留下明显特征可做追寻和研究的主要物件;画面是表现事件的发生;多面表现的关系是2d或3d 将前二类创作原素和二为一,巧妙表现之间的联系。教师不要学生重复别人有过的表现方式,不要平铺直叙故事,要的仍然是脑筋急转弯式的独特机智构思。老师举例:儿童吃了不好的食物后中毒,用各种不良食品堆成一个雕塑,用投影将它照射到墙上是一个受难孩子的侧影。
二年级下半年后期的创作,是在前期的基础上达到了艺术元素创作的高点,题目是:”mediated image”我不能直译,因为查百度的翻译是指生产制造和商业的“媒介社会形象”从我创作经验和理解出发,应该翻译为媒介多向视觉比较妥当。从举例的艺术家中,有上世纪50到70年代的艺术家如lynda benglis ,eva hesse和jasper johns 等;现在活跃于国际的如polly apfelbaum, john armleder和 anish kapoor 等;澳大利亚的艺术家如lionel bawden,hayden fowler和nuha saad等。许多都用装置技术,但也有2d或平面与3d相结合的作品。他们的艺术创作使用的资料囊括的面非常之广,可以取材于自然,社会,人类,也可以是摄影,电脑,工业技术,科学发展的产品等等,手段不拘一格,混和使用。将艺术作为介入不同选择资料的两者之间,起到衔接,转换和自由发展的作用,多方位的表现。主题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现代的。更重要的是,它把创作者本身和观众都当成创作的元素加以运用。包括假设观众可能对作品的思维感受,并把他们也纳入作品中,让观众也参与作品并相互作用。因此艺术的手段扩展到最大的极致,这是一个巨大的舞台,就看艺术家的创作想象力和巧妙的技术表现如何发挥。
中国有人偶尔引用国外批评家说现代主义已死,这只是惊世骇俗图一鸣惊人吸人耳目。希望他们能坐在美术学院的课堂里学习如何创作,并感受无边无沿的艺术创作空间。如果他们能开辟新的艺术表现领域,或者发现了新的超越前人视觉形式的艺术家,再大言不惭的说死说活不迟。换言之,艺术之塔节节高升,少了哪个环节都不能踏阶梯而入顶端。艺术和科学一样,是要有严肃的学习精神的。一种视觉方式的历史形成会跨越许多年,它会囊括多个时期的流派和风格,直到人类社会生活有深刻改变,才会有视觉领域的更新和革命。前文提及的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的序言中坦言,他的这部书写作迟了几年,原因是要等待研究光学和视神经的科学家即将得出的最后成果。艺术评论的科学态度就该如此,不论前辈今人,世界还在谦虚地学习,何况中国。
澳大利亚美术学院与中国还有另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每个创作都要写详细的创作笔记,记录创作最初的构思,演变,发展和最后定稿。对作品的内容目的,哲理内涵,心理感受都要明确以文字表达。反之,文章写不清楚,说明意图不确切,老师批分在观念(concept)一栏将大打折扣。这样创作过程的写作在澳大利亚中学里已经广为普及,它的好处是体现观念艺术思维过程的思想脉路,更像是科学的发明工程必须经过论证。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生,除了毕业论文之外并不动笔,主要是教师没有要求。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艺术家大多是感受型的,对于艺术作品的观念意识并不清晰,有时脚滑站不住抄袭别人而当拐棍立足。他们常需要特聘写手为他们的作品强加与他们思想无关的旋涡式评论,目的是让收藏者头晕目眩。
澳大利亚学生的艺术史和理论学习比例很高,考试随时有,甚是厉害。学生独坐排列在教室里看着视频,当场对播放的大师作品写下评论。要求写下作者作品的身世年份介绍,有哪些艺术评论,每一个自己观点都要说明出自哪本书哪位作者从中获得的启发和发展的,否则将被评判为剽窃和抄袭,这是大学写文章的规矩。学生的工作量很大,要大量阅读背诵,牢记心头,随时在小考大考中临场发挥。这样培养的艺术家是不需要将来特聘写手,也不会被一些可以“放置四海而皆准”的艺术评论圈套所左右。
(三),在美术学院的最后一年,学生忙于毕业创作,这个最重要的作业就是整个大学学业的总结,也是教学质量的检验。相信中国和澳大利亚一样,教师将会袖手旁观,任学生发挥,最后给于学生学业优劣做出总结。大学毕业后学生各奔东西,然后为生活而打拼,大部分人都将视艺术为生活的梦想或点缀。
宏观中澳两国的美术学院,中国的学生普遍艺术素质和热情比澳洲的学生高,专业意识和写实能力强。这与招生时平均文化素养的学生比例较高有关,也是中国普通学科毕业的就业前景并不比美术专业好造成的。但是教学的体制与澳大利亚相比,在现代观念构思,艺术史,文字写作与创作理念略逊一筹。个别出类拔萃成功者不管哪国,何时何地,风沙巨浪不能遮掩吞噬奇葩人才,视个人奋斗的努力和机缘而定。
d,学生作品简析
一位中国的美术学院三年级学生在网上登出一个雕塑作品。老师的要求是:1,以美术史中的一个流派或风格为依据;2,体现模特的形象;3,具象的形式不限,比如用装置或加视频等等。该学生买了一个活动塑料人体,凭着对模特人物的理解做了一个光头眼睛可以转动的头部,风格采用波普艺术的风格。头部比例超大,有漫画人物之感,以具象非抽象的形象造型,表现人物略感悲凉忧郁而又不甘于社会边缘,追求积极人生的生活状态,作品完全符合老师的要求。
为发展成媒介多向视觉(mediated image),我建议如下:在繁华城市的实景中,把头部和身体分离,然后重新装上,穿上袜裤,戴假发,手臂挎一个精致的真实手袋,利用雕塑肢体可活动的特点,由蹲着到站起开步走,假发被风吹起,显露光头,用摄影拍出动态全过程,有真人环境与木偶式雕塑混为一体。放大照片成系列,并列贴在有立体感的长方块状上,背景是放大的城市虚幻摄影。照片前一个大平台,就地取材有垃圾感的原始材料铺地,与繁华都市背景强烈对比。裸体雕塑人像坐着,手提包放在身边。可选用化妆品摆放在垃圾材料上,多少和色彩配置视现场感觉调整。目的是放大作品内涵,扩大社会的折射面,表现当代中国女性生活虽不尽人意,但还是对心头所好和体面生活的执意追求。
另一个是美术学院学生的毕业创作。取一大瓶可乐,开盖,接上一个气球,由可乐出气吹胀气球为构思卖点,有达达艺术随意衔接的风格。只是现代艺术有一个表现的技巧,在一个环境中出现一个不该出现的物体,是达达派最典型的特点。而该学生把可乐瓶放在墙边一个小茶几上,太合理和习以为常了,好像某人用过可乐随手放在这里的,没有运用达达艺术荒诞与非理性特点。艺术总要在常规中提升,不然无异于儿童随意涂鸦。
用媒介多向视觉(mediated image)元素扩展建议:由可乐商赞助,用多数量大瓶可乐,把饮料倒尽。完整拆下商标贴,把瓶的中间剪开,用可乐深色涂在瓶内,再将商标贴回,盖上盖,外观上象是满装的可乐,其实内在空空如也。取同数量的气球,充满氢气,接口与可乐瓶口相接。放手后氢气球带着可乐升起至天花板,多数量排列。人在下面行走有可乐负重下坠的危机感,表现最流行的当代饮料正是人类健康的潜在危机之一。这是一件作品和观众心理互动的创作,视觉上壮观而浩大,是商业时代观念反射的表现。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术学院学生vivian的作品。一年级元素创作回忆。画面取材电影少年派。表现作者泡澡时浸身浴缸水中,梦境似入大海。画面上浴缸水和海水的重合,在逻辑之中又在现实之外,这是构思的沸点。引伸作者的儿童回忆,对动物的喜爱,化身少年派由喜爱动物变成对猛兽的恐惧。场景诸多内容并置在一起,自然形成画面在超现实与像征主义之间。创作时并无界定某种流派,是回忆的主题构思决定了形式的走向,这正是教师要学生从自身回忆原创中反朴归真的本意。
vivian的另一个元素创作是空间和时间。用肉红色的飘带象征生命,弯曲扭转如波折人生。不论富有贫穷,终点总是生命的残破虚弱殆尽。画面深沉内涵人生哲理,是时间和空间的同时表现。由于追求的是抽象理念,构思必须摒弃任何别人作品的参照,元素创作的特性使表现形式纳入体现构思的必然性轨道。作品形式的诞生如同做数学题得出了答案那样顺理成章。
以上学生作品的选择受时空资讯的限制,并不能以偏盖全。
中国人口众多,美术学院多如牛毛,我难做更深的调查和探究。有的教授开办了与西方艺术教育并无二致的艺术工作室,我不会感到惊讶。中国地大物博,文化悠久,人才挤挤,有藏龙卧虎之才,仸龙凤雏之智。但中国整体应试教育的体制体躯庞大转身不易,介绍澳大利亚艺术教育可做一次镜照,知彼知己,有助中国教育悟出转机。
要在中国的美术学院的普通学生中加强艺术理论教育,提高写作能力非一朝一夕可成。中国的画家教授有创作经验,但他们是从旧教育体制转型过来的。老胳膊老腿练童子功,亡羊补牢时不可待。要他们同时教画又批阅大量创作日记,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纯理论工作者如无艺术创作的系统学习,不能感受创作过程,是不可以代笔捉刀的。要理论写作与创作实践合为一体,只有找到教育对象的源头,从小做起,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澳大利亚的艺术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小学,中学和大学是一根链条的每一个环节。其中最有社会影响力的是澳大利亚的高中毕业艺考,对整个西方世界来说都特别出彩,名不虚传。下一篇:中澳的中小学艺术教育异同以介绍澳大利亚为主,简以中国的中小学做对照,请读者届时关注为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