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大江南北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远藤周作,于我而言是一个陌生的日本作家,只是书店随手买了一本叫深河的书,让我认识了他与他的作品。初读深河,波澜不惊,没有激动亦无愉悦。这是一本极普通的书,没有华丽的词藻亦无动人的情节,甚至让人有平淡乃至平庸之感。可是真要我放手,却又不舍,总觉得波澜不惊的只是表面,而在深河的下面总涌动着一股潜流,这股潜流让人窒息,更让人痛。
说真的,在阅读过程中,我始终有一种无所适从之感,这种感觉不仅体现在对作品的兴趣上,更体现在对人物对作品精神内核的把握上。我很想深深地走进这部作品,可发觉自己始终无法真正走进去,我似乎觉得自己读懂点了什么,可回过头来发觉又根本没有读懂。我无法真正准确地把握这部作品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也无法真正解读这部作品的精神内核。
于是,在初读的基础上,我又作了一次更细致的阅读。这是我所阅读小说的经历中唯一一次让我读两遍的小说。从内心而言,我很想真正走进作品,走进主人公的心灵世界,也更想走进远藤周作的内心世界,想了解作者到底要告诉我们的什么。可是,当我再一次阅读完此书,并且作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之后,我发觉自己依然站在深河边“而视线的前方,河流弯弯曲曲,那儿波光粼粼,就像那永恒的东西,却无法知道这河的前方有什么”
为此,我甚感无能,也觉无奈。我知道,这是一部以救赎为主题的书,很多书评也以此来评论的,如“这群普通的日本旅人,每个人走过心灵罪门之后,在面对恒河的刹那获得了救赎和解脱,寻找到了生命的真谛(亚马逊)”“这次神迹般的印度之旅,成为都市人一次独特的精神救赎和心灵朝圣(图书馆期刊)”“这部日本文学杰作,将对心灵空虚的救治和对精神复兴的追寻熔为一炉(出版家周刊)”等等。可当我读完此书后,我不禁要发问:当人们在寻找精神救赎之路时,是否真正找到了解脱,找到了生命的真谛?
拿美津子来说吧。年轻时曾不怀好意的以美色诱惑大津,让他不再相信上帝,捉弄成功后,却又一脚将他踢开,她也曾经试图在日常的婚姻生活中埋葬自己,甚至出于空无或自虐而非爱心去做义工,而当听说大津在印度修道院时,她又前往印度,可以说印度之行,也是她的心灵救赎之旅,在那里她感悟着苦难和谦恭的意义,以至于当她穿著沙丽,身体慢慢沉入恒河中时,我们从她的祷词“人间之河,人间深河的悲哀,我也在其中”里似乎感觉到她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可是,她的新生在某种意义上说竟来自大津的死,我不知道当小说结尾处她听到江波说“听说他目前陷于危笃,大约一小时之前病情发生了急剧变化”时,她会怎么想,但我知道她的灵魂并不会因恒河之水而彻底净化,而她的救赎之路也并不会因此次印度之行而终止。正如波德莱尔曾说:“我们高兴地走上泥泞的大道,以为不值钱的泪能洗掉污浊。”所以,我想说:恒河,永远不会是心灵救赎的终点;恒河之水,也永远洗不掉我们不值钱的忏悔。美津子,就一个人物,我都无法真正意义上去解读她,去理解透她,更何况整部作品?
远藤周作,这个天主教作家,于我这样的无神论者,更是难以把握他作品要呈现的精神内核。在两次阅读中,我无法找到小说的本质:冲突与和解。深河更多地只是陈列问题,却不展现,或者说不集中地展现冲突,更不用说冲突后的和解。在这一点上,我依然无所适从。当我竭尽所能想找到书中最本质的内核时,却发觉它犹如大津所说的洋葱,当我们一层层拨开时,除了刺鼻的辛辣,除了被弄脏的洋葱瓣儿,哪有什么内核呢?一本书,一本你读了两次的书,竟然找不到它的内核,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面对这样的窘境,我想起了里面的主人公大津,这个用一生来追随上帝的天主教徒,在信仰探求路上也有许多无所适从的时候,他甚至被天主教所抛弃,但他依然没有放弃这种探求,反而来到了异邦与异教的印度继续探求,直到生命的结束。也许对于此书的探究,也需要我们象大津那样执著,用一生时间。
远藤周作,于我而言是一个陌生的日本作家,只是书店随手买了一本叫深河的书,让我认识了他与他的作品。初读深河,波澜不惊,没有激动亦无愉悦。这是一本极普通的书,没有华丽的词藻亦无动人的情节,甚至让人有平淡乃至平庸之感。可是真要我放手,却又不舍,总觉得波澜不惊的只是表面,而在深河的下面总涌动着一股潜流,这股潜流让人窒息,更让人痛。
说真的,在阅读过程中,我始终有一种无所适从之感,这种感觉不仅体现在对作品的兴趣上,更体现在对人物对作品精神内核的把握上。我很想深深地走进这部作品,可发觉自己始终无法真正走进去,我似乎觉得自己读懂点了什么,可回过头来发觉又根本没有读懂。我无法真正准确地把握这部作品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也无法真正解读这部作品的精神内核。
于是,在初读的基础上,我又作了一次更细致的阅读。这是我所阅读小说的经历中唯一一次让我读两遍的小说。从内心而言,我很想真正走进作品,走进主人公的心灵世界,也更想走进远藤周作的内心世界,想了解作者到底要告诉我们的什么。可是,当我再一次阅读完此书,并且作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之后,我发觉自己依然站在深河边“而视线的前方,河流弯弯曲曲,那儿波光粼粼,就像那永恒的东西,却无法知道这河的前方有什么”
为此,我甚感无能,也觉无奈。我知道,这是一部以救赎为主题的书,很多书评也以此来评论的,如“这群普通的日本旅人,每个人走过心灵罪门之后,在面对恒河的刹那获得了救赎和解脱,寻找到了生命的真谛(亚马逊)”“这次神迹般的印度之旅,成为都市人一次独特的精神救赎和心灵朝圣(图书馆期刊)”“这部日本文学杰作,将对心灵空虚的救治和对精神复兴的追寻熔为一炉(出版家周刊)”等等。可当我读完此书后,我不禁要发问:当人们在寻找精神救赎之路时,是否真正找到了解脱,找到了生命的真谛?
拿美津子来说吧。年轻时曾不怀好意的以美色诱惑大津,让他不再相信上帝,捉弄成功后,却又一脚将他踢开,她也曾经试图在日常的婚姻生活中埋葬自己,甚至出于空无或自虐而非爱心去做义工,而当听说大津在印度修道院时,她又前往印度,可以说印度之行,也是她的心灵救赎之旅,在那里她感悟着苦难和谦恭的意义,以至于当她穿著沙丽,身体慢慢沉入恒河中时,我们从她的祷词“人间之河,人间深河的悲哀,我也在其中”里似乎感觉到她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可是,她的新生在某种意义上说竟来自大津的死,我不知道当小说结尾处她听到江波说“听说他目前陷于危笃,大约一小时之前病情发生了急剧变化”时,她会怎么想,但我知道她的灵魂并不会因恒河之水而彻底净化,而她的救赎之路也并不会因此次印度之行而终止。正如波德莱尔曾说:“我们高兴地走上泥泞的大道,以为不值钱的泪能洗掉污浊。”所以,我想说:恒河,永远不会是心灵救赎的终点;恒河之水,也永远洗不掉我们不值钱的忏悔。美津子,就一个人物,我都无法真正意义上去解读她,去理解透她,更何况整部作品?
远藤周作,这个天主教作家,于我这样的无神论者,更是难以把握他作品要呈现的精神内核。在两次阅读中,我无法找到小说的本质:冲突与和解。深河更多地只是陈列问题,却不展现,或者说不集中地展现冲突,更不用说冲突后的和解。在这一点上,我依然无所适从。当我竭尽所能想找到书中最本质的内核时,却发觉它犹如大津所说的洋葱,当我们一层层拨开时,除了刺鼻的辛辣,除了被弄脏的洋葱瓣儿,哪有什么内核呢?一本书,一本你读了两次的书,竟然找不到它的内核,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面对这样的窘境,我想起了里面的主人公大津,这个用一生来追随上帝的天主教徒,在信仰探求路上也有许多无所适从的时候,他甚至被天主教所抛弃,但他依然没有放弃这种探求,反而来到了异邦与异教的印度继续探求,直到生命的结束。也许对于此书的探究,也需要我们象大津那样执著,用一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