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成都之风清月白一草堂 (2/2)
笔下文学 www.wbxwx.com,dream_梦儿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相传唐时溪边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来一位浑身疮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于是那和尚脱下沾满脓血的袈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哪知袈裟一入水,霎时满溪泛起莲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却早已不知去向。人们十分惊异,就把这条河命名为浣花溪了。浣花溪在唐代江阔水深,能行大舟,溪畔风光秀丽,杜甫的一首绝句作了生动的描绘:“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成都西面为岷山山脉,古代空气澄净,能远眺雪山),门泊东吴万里船。”
出正门,过石桥,来到大廨,只见大廨里陈放着国画杜甫草堂全景和杜甫生平介绍。大廨厅中的杜甫塑像呈跪姿。这尊感人至深的塑像,不但外观极为传神,内涵也无比厚重。透过塑像那单薄赢弱的身骨,杜甫一生饱经忧患、贫病交困、郁郁不得志的不幸经历,便已历历如在眼前。再看他那低首捋须、沉思苦吟的神态,诗人忧国忧民的眷眷情怀,更是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在此驻足凝视,似乎感到时光己经倒流回一千二百多年前,诗人正漂泊在江河之上,他跪立船头,手抚诗卷,头部微仰,双眉紧蹙,仿佛正向苍天发出“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的沉重慨叹。
步出大廨,朝前再行几步,就到草堂的主厅诗史堂了。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因为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为“诗史”里面陈列有杜甫诗作的各种版本以及他的生平事迹,我再一次浸入那一部从兴盛走向衰落的唐王朝历史了。
走过诗文荟萃的诗史堂,我们看见一条小溪穿插在建筑群之间,上面有一小石桥。小桥左侧竹丛中,有水槛横跨溪上;过小桥,烟笼水绕的柴门迎面而开。走过清幽古朴的花径,来到松梅掩映祭祀杜甫的工部祠。该部青瓦突檐,幽深肃穆。祠当中供奉杜甫彩色生像,在所有杜甫的塑像中,这一尊是最祥和和雍容的了。工部祠的东边有一间小小的茅亭,内立一石碑,上刻“少陵草堂”四字,也是果亲王的手迹。记得杜甫在诗中常自称为少陵野老,所以后人也有称他为杜少陵的“少陵草堂”碑亭大概也出于此吧。
由碑亭向北,过一座小木桥,隐约便可见一排竹子做成的篱笆,蜿蜒地圈住一座茅屋。茅屋竹篱柴扉,黄泥涂墙,茅草覆顶,衬着门前屋后的竹篱、菜园、药圃,溪流,洋溢着一股浓浓的农家气息。据说,此处便是当年杜甫写出不朽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那座以茅草作顶名扬古今的茅屋,站在这竹篱溪流环绕的茅屋前,深感诗人当年生活在这里日子虽清贫,却也过得安宁闲适的那种浓浓的田园情趣。
太阳西斜,我和朋友终于恋恋不舍地步出草堂,面对大街上的熙攘人群、车水马龙,我的思绪从遥远的历史回到脚下这片土地时,心不禁有些微颤抖,再一次久久凝视在温润的轻风里,明媚青光下草堂正门两侧悬挂着的那幅深刻含义的对联:“先生亦流离,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一千多年前,就是从脚下这块土地,就是从那座为秋风所掀翻的茅屋,站立起一位忧国忧民沉郁顿挫得让世界为之瞩目的大诗人,他留下的诗史般的华章将永远光耀后世,并因此而为后人永远留下了这么一个月白风清的草堂。
诗人不朽,草堂也不朽。
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相传唐时溪边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来一位浑身疮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于是那和尚脱下沾满脓血的袈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哪知袈裟一入水,霎时满溪泛起莲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却早已不知去向。人们十分惊异,就把这条河命名为浣花溪了。浣花溪在唐代江阔水深,能行大舟,溪畔风光秀丽,杜甫的一首绝句作了生动的描绘:“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成都西面为岷山山脉,古代空气澄净,能远眺雪山),门泊东吴万里船。”
出正门,过石桥,来到大廨,只见大廨里陈放着国画杜甫草堂全景和杜甫生平介绍。大廨厅中的杜甫塑像呈跪姿。这尊感人至深的塑像,不但外观极为传神,内涵也无比厚重。透过塑像那单薄赢弱的身骨,杜甫一生饱经忧患、贫病交困、郁郁不得志的不幸经历,便已历历如在眼前。再看他那低首捋须、沉思苦吟的神态,诗人忧国忧民的眷眷情怀,更是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在此驻足凝视,似乎感到时光己经倒流回一千二百多年前,诗人正漂泊在江河之上,他跪立船头,手抚诗卷,头部微仰,双眉紧蹙,仿佛正向苍天发出“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的沉重慨叹。
步出大廨,朝前再行几步,就到草堂的主厅诗史堂了。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因为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为“诗史”里面陈列有杜甫诗作的各种版本以及他的生平事迹,我再一次浸入那一部从兴盛走向衰落的唐王朝历史了。
走过诗文荟萃的诗史堂,我们看见一条小溪穿插在建筑群之间,上面有一小石桥。小桥左侧竹丛中,有水槛横跨溪上;过小桥,烟笼水绕的柴门迎面而开。走过清幽古朴的花径,来到松梅掩映祭祀杜甫的工部祠。该部青瓦突檐,幽深肃穆。祠当中供奉杜甫彩色生像,在所有杜甫的塑像中,这一尊是最祥和和雍容的了。工部祠的东边有一间小小的茅亭,内立一石碑,上刻“少陵草堂”四字,也是果亲王的手迹。记得杜甫在诗中常自称为少陵野老,所以后人也有称他为杜少陵的“少陵草堂”碑亭大概也出于此吧。
由碑亭向北,过一座小木桥,隐约便可见一排竹子做成的篱笆,蜿蜒地圈住一座茅屋。茅屋竹篱柴扉,黄泥涂墙,茅草覆顶,衬着门前屋后的竹篱、菜园、药圃,溪流,洋溢着一股浓浓的农家气息。据说,此处便是当年杜甫写出不朽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那座以茅草作顶名扬古今的茅屋,站在这竹篱溪流环绕的茅屋前,深感诗人当年生活在这里日子虽清贫,却也过得安宁闲适的那种浓浓的田园情趣。
太阳西斜,我和朋友终于恋恋不舍地步出草堂,面对大街上的熙攘人群、车水马龙,我的思绪从遥远的历史回到脚下这片土地时,心不禁有些微颤抖,再一次久久凝视在温润的轻风里,明媚青光下草堂正门两侧悬挂着的那幅深刻含义的对联:“先生亦流离,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一千多年前,就是从脚下这块土地,就是从那座为秋风所掀翻的茅屋,站立起一位忧国忧民沉郁顿挫得让世界为之瞩目的大诗人,他留下的诗史般的华章将永远光耀后世,并因此而为后人永远留下了这么一个月白风清的草堂。
诗人不朽,草堂也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