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刀口漫步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看完的,尤利西斯听说也是那调调,不敢再看。
读的第一本国产作家的书是围城,影响我至今不打算婚娶。开始像绅士一样玩幽默,不再搞档次稍显浅薄的无厘头。之间读了柏杨的搞笑杂文集西窗随笔,倚梦闲话,跟着糟老头好好糟蹋了一番中国传统的“酱缸文化”偷偷模仿那种文风,手提一支“如椽巨笔”胡乱思考了点东西,办了一次手抄报,张嘴就是“我老人家”愣是贴出去了,观者哗然。
在腻歪了“世界文学名著书系”之后,碰上了王朔,真是撞见鬼了。我读到了一直以来最活泼、最鲜活、最直抵本质的小说文本。那种调侃的东西对我的影响是深入肺腑的。不过当年读王朔的感觉,也是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那时感觉他的语言、题材都很好玩,但就是老觉得哪儿不对,慢慢想来,原来有悖于我既往的审美观点,几乎没几个好人,高大全的人物形象一个也无。当时真有一种得道般的顿悟之感:这才是活生生的生活啊。人性这东西,原本是都有那么点黑斑的。同时开读金庸“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全都是在校外租来看完。感觉老金真是最会编故事的人,又几乎把所有的情感事件都写了个遍,勾心斗角又是出类拔萃的主儿,渐渐觉得丫也能算一大师了。——我的阅读是最落伍的,我知道。早在初中时期,我的同桌孔祥熙同志——没错,他就起了个“伟人”名——已经练过了“独孤九剑”了,初中毕业,人家“一中”的干活,我老老实实地“专”了。这无异于一个反证,看课外书到底影不影响学习呢?
我当年又有一特牛b的做派,有一段时期我歧视女性。每次从课堂上的阅读中抽身而出,见到楼道内几个疯疯的女生跟坏男孩们打情骂俏,我都从齿缝间蹦出俩字儿送人:“贱人”真他妈牛b啊!这种情绪在身上贯穿了数年,后遗症就是始终觉得书比人好,好操作,好摆弄,想看了翻翻,不看了扔下。女人相比之下就要精心伺奉,还难保不弃暗投明,移情别恋。慢慢地只爱死物,不恋活人,自己也就成了一个死掉一半的古板的人,直到现在都在体内努力纠正和拆除不良习气和违章建筑。中专三年,虽然第二次暗恋上邻班一个高个子女生,可苦于没机会交流沟通(或称勾引),又不愿写情书低三下四委曲求全,终于一切都给耽误了。求学阶段,没有恋爱,没有女人味,只有书香,只有油印文字。我就这样毫不保留的把自己献给了作者。
——中间插一句,四本杂志的影响对我是至关重要的!辽宁青年、读者、青年文摘、文友。特别是文友,我“酷评体”文风的养成,除了鲁迅爷的影响,就是文友的撺掇。
中专毕业后,直接奔向了工作第一线,空前自由,属于策马江湖。开始兼容并包,啥书都看。唯一一个限制是:“品位”色情书是不看的,因为不如直接看“黄碟”;——在我看来,文字这东西特珍贵,甚至强过电影胶片的价值。——不被当代科学证实确有其事的伪科学的东西不看,那些玩意我也敢闭着眼瞎编。
国内当代作家的“玩具总动员”活动,开始于我大做文学梦之始。自费订阅了作家报,按图索骥,是国内好卖又知名的主儿统统把玩。王蒙,余华,苏童,路遥,王小波,梁晓声,余秋雨(正儿八经读散文集子从该君开始,其他人的基本不看,现在又抛弃了他,看“酷评”类的思想性随笔了。他动不动就上升到民族、历史高度的“文革体”的玩意确实存在问题。),贾平凹的高老庄之前的作品看齐了,之后的一直提不起兴趣,莫言的丰乳肥臀、红树林和张炜的古船、外省书,让我了解到咱山东是有两大前锋在中国文坛驰骋争雄的;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哀婉有致,陈忠实的白鹿原非常大气,连张承志的马桥词典都翻了翻,觉得没劲才作罢。最新冒出来的,石康的京味小说特爽口,看齐了;村上春树也看齐了(几个不着调的短篇算不得数。),从中认识到“性”这东西,就是一种疏导方式,只要两情相悦,就可以明目张胆地开放搞活,没什么道德不道德。但中国还是初级阶段,依然存在“流氓”之类的旧石器时代的乱码文字,放开手脚就是违法乱纪。中间陆续买了不少诗集,从朦胧诗开始,到第三代,到非非时期,直到后现代,直到网络诗歌的阅读取代传统纸媒
现在我加大了思想性随笔的“剂量”直接“静脉注射”最后补充几句:“美女作家”和“少年作家”的东西,其实我很爱读。我一点都不怕别人笑话自己浅薄,读两本破书要是再惧怕人言可畏就太蔫了。棉棉,卫慧,虹影(其实虹影算不得美女作家吧,虽然其身世成为炒作的遽头)她们的东西被冠之以“身体写作”的骂名,我就不明白身体感受的最入骨的刻划怎么就伤风败俗了。上海宝贝的被禁说明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写“残酷青春”的孩子们个个都精神饱满,虽然有颓废的内心,玩世不恭的灵魂,韩寒继三重门之后,接着来了部毒,春树继北京娃娃之后,接着出了本长达半天的快乐,还有最近的肖睿,用一部一路嗥叫抒了把情,里面还就充满了我喜欢的元素,摇滚,诗歌,哲学思考小鬼现在当不当家无所谓,未来是为我们年轻写手准备的。
这篇文章没法结束,挂一漏万啊。先说到这吧。
看完的,尤利西斯听说也是那调调,不敢再看。
读的第一本国产作家的书是围城,影响我至今不打算婚娶。开始像绅士一样玩幽默,不再搞档次稍显浅薄的无厘头。之间读了柏杨的搞笑杂文集西窗随笔,倚梦闲话,跟着糟老头好好糟蹋了一番中国传统的“酱缸文化”偷偷模仿那种文风,手提一支“如椽巨笔”胡乱思考了点东西,办了一次手抄报,张嘴就是“我老人家”愣是贴出去了,观者哗然。
在腻歪了“世界文学名著书系”之后,碰上了王朔,真是撞见鬼了。我读到了一直以来最活泼、最鲜活、最直抵本质的小说文本。那种调侃的东西对我的影响是深入肺腑的。不过当年读王朔的感觉,也是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那时感觉他的语言、题材都很好玩,但就是老觉得哪儿不对,慢慢想来,原来有悖于我既往的审美观点,几乎没几个好人,高大全的人物形象一个也无。当时真有一种得道般的顿悟之感:这才是活生生的生活啊。人性这东西,原本是都有那么点黑斑的。同时开读金庸“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全都是在校外租来看完。感觉老金真是最会编故事的人,又几乎把所有的情感事件都写了个遍,勾心斗角又是出类拔萃的主儿,渐渐觉得丫也能算一大师了。——我的阅读是最落伍的,我知道。早在初中时期,我的同桌孔祥熙同志——没错,他就起了个“伟人”名——已经练过了“独孤九剑”了,初中毕业,人家“一中”的干活,我老老实实地“专”了。这无异于一个反证,看课外书到底影不影响学习呢?
我当年又有一特牛b的做派,有一段时期我歧视女性。每次从课堂上的阅读中抽身而出,见到楼道内几个疯疯的女生跟坏男孩们打情骂俏,我都从齿缝间蹦出俩字儿送人:“贱人”真他妈牛b啊!这种情绪在身上贯穿了数年,后遗症就是始终觉得书比人好,好操作,好摆弄,想看了翻翻,不看了扔下。女人相比之下就要精心伺奉,还难保不弃暗投明,移情别恋。慢慢地只爱死物,不恋活人,自己也就成了一个死掉一半的古板的人,直到现在都在体内努力纠正和拆除不良习气和违章建筑。中专三年,虽然第二次暗恋上邻班一个高个子女生,可苦于没机会交流沟通(或称勾引),又不愿写情书低三下四委曲求全,终于一切都给耽误了。求学阶段,没有恋爱,没有女人味,只有书香,只有油印文字。我就这样毫不保留的把自己献给了作者。
——中间插一句,四本杂志的影响对我是至关重要的!辽宁青年、读者、青年文摘、文友。特别是文友,我“酷评体”文风的养成,除了鲁迅爷的影响,就是文友的撺掇。
中专毕业后,直接奔向了工作第一线,空前自由,属于策马江湖。开始兼容并包,啥书都看。唯一一个限制是:“品位”色情书是不看的,因为不如直接看“黄碟”;——在我看来,文字这东西特珍贵,甚至强过电影胶片的价值。——不被当代科学证实确有其事的伪科学的东西不看,那些玩意我也敢闭着眼瞎编。
国内当代作家的“玩具总动员”活动,开始于我大做文学梦之始。自费订阅了作家报,按图索骥,是国内好卖又知名的主儿统统把玩。王蒙,余华,苏童,路遥,王小波,梁晓声,余秋雨(正儿八经读散文集子从该君开始,其他人的基本不看,现在又抛弃了他,看“酷评”类的思想性随笔了。他动不动就上升到民族、历史高度的“文革体”的玩意确实存在问题。),贾平凹的高老庄之前的作品看齐了,之后的一直提不起兴趣,莫言的丰乳肥臀、红树林和张炜的古船、外省书,让我了解到咱山东是有两大前锋在中国文坛驰骋争雄的;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哀婉有致,陈忠实的白鹿原非常大气,连张承志的马桥词典都翻了翻,觉得没劲才作罢。最新冒出来的,石康的京味小说特爽口,看齐了;村上春树也看齐了(几个不着调的短篇算不得数。),从中认识到“性”这东西,就是一种疏导方式,只要两情相悦,就可以明目张胆地开放搞活,没什么道德不道德。但中国还是初级阶段,依然存在“流氓”之类的旧石器时代的乱码文字,放开手脚就是违法乱纪。中间陆续买了不少诗集,从朦胧诗开始,到第三代,到非非时期,直到后现代,直到网络诗歌的阅读取代传统纸媒
现在我加大了思想性随笔的“剂量”直接“静脉注射”最后补充几句:“美女作家”和“少年作家”的东西,其实我很爱读。我一点都不怕别人笑话自己浅薄,读两本破书要是再惧怕人言可畏就太蔫了。棉棉,卫慧,虹影(其实虹影算不得美女作家吧,虽然其身世成为炒作的遽头)她们的东西被冠之以“身体写作”的骂名,我就不明白身体感受的最入骨的刻划怎么就伤风败俗了。上海宝贝的被禁说明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写“残酷青春”的孩子们个个都精神饱满,虽然有颓废的内心,玩世不恭的灵魂,韩寒继三重门之后,接着来了部毒,春树继北京娃娃之后,接着出了本长达半天的快乐,还有最近的肖睿,用一部一路嗥叫抒了把情,里面还就充满了我喜欢的元素,摇滚,诗歌,哲学思考小鬼现在当不当家无所谓,未来是为我们年轻写手准备的。
这篇文章没法结束,挂一漏万啊。先说到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