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曹木木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自青年作家韩少功在1987年译出了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之后,这部内容丰富,构思奇特,充满思辩色彩的作品就在中国被广为流传,影响巨大。一股译昆德拉、读昆德拉、说昆德拉的热风在知识圈内吹起。迄今为止。昆德拉的主要作品可笑的爱情、玩笑、生活在别处、为了告别的聚会、笑忘录已分别被各大出版社悉数印出。在当前出版业不景气的行情中,昆德拉的书却逆风上扬,印数可观,说在国内出现“昆德拉热”似不为过。
米兰昆德拉,1929年出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是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他早在童年时代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他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他登上文坛的时候是以诗人的身份出现的,后来在他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在他38岁的时候,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他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但到了1968年,苏联出兵布拉格,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也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迫于无奈,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开始了他“流亡作家”的生涯。
昆德拉的作品,具有多重主题的复调结构,仔细阅读会有种说不清的迷离感,若即若离,似重还轻,这种所谓的“昆德拉气质”与他小说中富有诗意的哲理表达充分融合,形成昆德拉特有的小说风格,分析他的艺术创作动机,有利于我们更好的阅读理解他的作品,真正领会其艺术精髓。
一、创作的显动机
我们知道,人作为一种具有智慧的物质形式,是动物性和社会性的辨证统一。动物性的特点决定了人必然有种种物质需要——温饱、安全等,而社会性的特点决定了人也必然有精神上的需要——归属与爱、尊重、认识、审美、自我实现等。
先说一下物质上的需要。昆德拉因反对极权统治而被迫流亡国外,失去了在国内养尊处优的地位,他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养家糊口,客观环境要求他以自己最擅长的写作——尤其是长篇小说,做为赚钱的手段。所以我们看到尽管他已经年近古稀,却仍然笔耕不辍,这固然有精神上自发的创作愿望,但是不可否认,满足生活上最基本的条件,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是他最重要的写作动机。
精神上的,在昆德拉的大多数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不安全感,漂移感。他他长期身处于捷克,长期在高压极权的统治下生活,更重要的他还亲历了所谓的“布拉格之春”和苏联入侵捷克(当时还是捷克斯洛伐克)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体验成为他创作的最主要灵感。在他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由的深切渴望,对生命意义孜孜不倦的追求。
在他的作品中,经常自觉不自觉的提到苏联入侵当时正在争取民主化和自主化的捷克的重大历史事件,可见它已对作者的生命体验造成不可磨灭的严重创伤。用理论来说,创伤指创伤性经验作为潜在因素对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深层影响,它指某人在生命某一阶段,突然受到心灵无法承受的某种刺激,引起极度失衡,并留下伤痕。昆德拉作为一个有才华的,有独立意志的作家,这种伤痕对其创作发挥潜在动力作用,迫使他不停的创造。只有如此,他才能躲避内心伤痕对灵魂的侵袭和折磨,求得片刻的安静和谐。
创伤性经验作为动力,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创伤性经验既发挥动力作用,又直接表露在作品中。这在昆德拉身上体现的尤其明显,政治上的压迫、生活上的漂泊使他的思想经常处于激烈... -->>
自青年作家韩少功在1987年译出了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之后,这部内容丰富,构思奇特,充满思辩色彩的作品就在中国被广为流传,影响巨大。一股译昆德拉、读昆德拉、说昆德拉的热风在知识圈内吹起。迄今为止。昆德拉的主要作品可笑的爱情、玩笑、生活在别处、为了告别的聚会、笑忘录已分别被各大出版社悉数印出。在当前出版业不景气的行情中,昆德拉的书却逆风上扬,印数可观,说在国内出现“昆德拉热”似不为过。
米兰昆德拉,1929年出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是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他早在童年时代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他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他登上文坛的时候是以诗人的身份出现的,后来在他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在他38岁的时候,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他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但到了1968年,苏联出兵布拉格,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也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迫于无奈,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开始了他“流亡作家”的生涯。
昆德拉的作品,具有多重主题的复调结构,仔细阅读会有种说不清的迷离感,若即若离,似重还轻,这种所谓的“昆德拉气质”与他小说中富有诗意的哲理表达充分融合,形成昆德拉特有的小说风格,分析他的艺术创作动机,有利于我们更好的阅读理解他的作品,真正领会其艺术精髓。
一、创作的显动机
我们知道,人作为一种具有智慧的物质形式,是动物性和社会性的辨证统一。动物性的特点决定了人必然有种种物质需要——温饱、安全等,而社会性的特点决定了人也必然有精神上的需要——归属与爱、尊重、认识、审美、自我实现等。
先说一下物质上的需要。昆德拉因反对极权统治而被迫流亡国外,失去了在国内养尊处优的地位,他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养家糊口,客观环境要求他以自己最擅长的写作——尤其是长篇小说,做为赚钱的手段。所以我们看到尽管他已经年近古稀,却仍然笔耕不辍,这固然有精神上自发的创作愿望,但是不可否认,满足生活上最基本的条件,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是他最重要的写作动机。
精神上的,在昆德拉的大多数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不安全感,漂移感。他他长期身处于捷克,长期在高压极权的统治下生活,更重要的他还亲历了所谓的“布拉格之春”和苏联入侵捷克(当时还是捷克斯洛伐克)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体验成为他创作的最主要灵感。在他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由的深切渴望,对生命意义孜孜不倦的追求。
在他的作品中,经常自觉不自觉的提到苏联入侵当时正在争取民主化和自主化的捷克的重大历史事件,可见它已对作者的生命体验造成不可磨灭的严重创伤。用理论来说,创伤指创伤性经验作为潜在因素对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深层影响,它指某人在生命某一阶段,突然受到心灵无法承受的某种刺激,引起极度失衡,并留下伤痕。昆德拉作为一个有才华的,有独立意志的作家,这种伤痕对其创作发挥潜在动力作用,迫使他不停的创造。只有如此,他才能躲避内心伤痕对灵魂的侵袭和折磨,求得片刻的安静和谐。
创伤性经验作为动力,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创伤性经验既发挥动力作用,又直接表露在作品中。这在昆德拉身上体现的尤其明显,政治上的压迫、生活上的漂泊使他的思想经常处于激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