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世家再醮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四郎君得了解头!咱们家四郎君得了解头!”
当崔渊得中解头的消息传到崔府,全府上下立即一片欢腾。前来庆贺的丹阳长公主、衡阳长公主都已经到了,闻讯自是与喜悦不已的真定长公主有说有笑。郑夫人又使人去国子学将崔笃、崔敏、崔慎唤回家,毕竟此时只有旁支的崔沛待客确实有些说不过去。附近住着的几家夫人也都匆匆赶了过来道贺,王玫牵着崔简给这些或陌生或熟悉的贵妇们见礼,险些脸都要笑僵了。
满面笑意的李治也在此时踏入了崔家的夹缬工坊,望着正专心致志打磨雕版的崔渊,一时之间竟觉得不好打搅他。看了许久,他仿佛也出了神,不知想起了何事,便开始魂游天外,神情也一变再变。直到崔渊终于将雕版打磨完,令工匠们再去试着印刷一次,才发现他就在旁边:“大王什么时候来的?”
“已经来了一阵。本想与你传个好消息,见你正忙着,便索性不打扰你了。”李治笑道“恐怕谁也料不到,雍州新出的解头,竟然丝毫不关心府试的结果,一直待在这夹缬工坊中罢。”
“府试的结果不会出任何意外,我又何必关心?”崔渊抬了抬眉“且,这摹本之事,可比府试重要多了。不仅我尽力而为,大王也日日奔波劳累,来往于这等腌臜之地。都做到了如此地步,自是应当让圣人觉得满意,方能慰藉连日的辛劳。”
“你说得是。”李治有些兴奋起来。他难得如此高兴,一贯有些苍白的脸上也涌起了红晕:“上一回印刷出的摹本,我便觉得很是不错了。这一回,想必定不会比你亲手临摹的差多少。阿爷见了,也只有欢喜的。想来,四阿兄也不会再取笑我们了。”
崔渊勾起嘴角,颔首道:“大王随我来,去看一看这摹本如何印刷罢。”
“好!”沉浸在喜悦当中的人们,自是不知一场风波正在雍州府衙前形成,且迅速地传遍了长安城。一位格外耳聪目明的御史已经“风闻奏事”将这场风波奏给了圣人。因是风闻,也颇有几分语焉不详,通篇折子都只点出了一个名字“崔渊崔子竟”其余那些闹事的文士,连提也不曾提起。这张折子刚呈上去没多久,雍州刺史的折子夹带着崔渊的卷子也送了过来。
由于雍州府衙前之事闹得很急,亦颇有几分声势,皇城中也听闻了不少流言。崔敦、崔敛兄弟俩均颇觉惊愕,也不知府试之事为何竟然能闹到如此地步。崔敛立即去兵部衙门里找崔敦,两人大眼瞪小眼,还没等商量出什么对策,便有宦官来传他们去见圣人。
当他们赶到两仪殿时,圣人正似笑非笑地将那监察御史的折子扔到房玄龄与长孙无忌面前,而后淡定地打开雍州刺史杜淮的折子,慢条斯理地看着崔渊的两张卷子,抱怨道:“杜淮也是个不晓事的,就应该将子竟的原卷给朕看,还抄一份作甚?旁人抄的笔迹,哪有子竟那手字漂亮?”
房玄龄看过了卷子,忍不住嘴角一勾:“臣恭贺陛下又得一美质良材。”
长孙无忌则顺着圣人的话道:“陛下不如传口谕,让杜淮将原卷送来?崔子竟的楷书倒是难得一见,或许亦可品评一二。”
圣人哼了一声:“这般美质良材,险些就被区区小人的嫉妒之言坏了名声。许是朕孤陋寡闻了,这般小人之语居然也能在雍州府衙前煽动起如此大的风波。咱们大唐文人的风气,居然已经败坏至此?”
崔敛不待崔敦再使什么眼色,便持着笏板行礼道:“陛下圣明。自府试以来,子竟屡遭人污蔑,种种流言蜚语传得到处都是。却不曾想,如今还闹到了诬陷贡举之试的地步。此事决不能轻轻放过,不正我大唐文士之风,不复我大唐贡举之威,科举取士难不成就取那些捕风捉影、心性狭小之辈?!”
圣人看了他一眼,又望向崔敦,叹道:“子竟是个好孩子,朕必不会让他受委屈。此事确实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且将上折子的监察御史传过来。朕倒想问一问,他风闻奏事,到底是从何处风闻的?怎么谁都没有他这般‘耳目灵敏’?若是子竟有什么差池,他能否再送一位才华品性皆胜过子竟的解头给朕?!”
崔敦一时无言,只能躬身行礼。
崔府之中,正在庆贺的真定长公主、郑夫人也听说了这个消息,当即脸色便微微一变。一时间,那些前来祝贺的贵妇神情皆有些细微的变化,都纷纷出声安慰她们。那位传来消息的贵妇抬袖遮住了微微勾起的嘴角,也亦真亦假地宽慰道:“此事虽说闹得这般大,但想必定有内情。崔家四郎君的才名,咱们谁不曾听说过呢?府试的解头不给他,又能给谁?”口口声声像是宽慰,说的却是诛心之言了。
郑夫人冷冰冰地瞥向她:“王夫人却是说错了,我家四郎可不是因才名方得了这解头,而是实打实的才华出众。”小郑氏、清平郡主的目光微黯,王玫更是暗自咬紧了牙:她真有些担心崔渊会受到这场风波的牵累。此事虽与他毫无干系,但都已经传开了,便是事后澄清,对他的声望文名也多少会有些打击。
真定长公主抬起眸,冷对身边的侍婢道:“愣着做什么?还不赶紧送客!若再将这样的恶客放进来,坏了咱们家的好事,你们便都滚去庄子上罢!崔府、公主府也不必养这等没有眼色的奴婢!”
丹阳长公主、衡阳长公主也出声支持:“也不知是从哪个角落里冒出来的,赶紧轰出去便是了!何必给这没脸没皮的留什么面子!”“按我说,很应该定她一个冒犯宗亲之罪,送到大理寺去!”
崔家的仆婢们立即行动起来,将那个贵妇推推搡搡地赶出去。那女子柳眉倒竖,还待再嘲讽几句,真定长公主却扫了她一眼,冷冷道:“你回去告诉姑母!我当初去京郊避暑,绝不是惧了她!我一心为九郎、仲翔着想,请宫中阿嫂定下婚事,可不是只为了与她作对!她好好的慈和长辈不愿意当,偏要与晚辈过不去,我还真不想给她留什么面子了!从今往后,博陵崔氏也不会再给你们祁县王氏什么脸面!”
那贵妇一怔,笑道:“贵主原来却是连实话也听不得了。我奉了老祖宗之命来提醒几句,竟然也成了错?说一千道一万,不过是贵主为不孝姑母找的借口而已。至于博陵崔氏与祁县王氏的交情,贵主并非宗子宗妇,恐... -->>
“四郎君得了解头!咱们家四郎君得了解头!”
当崔渊得中解头的消息传到崔府,全府上下立即一片欢腾。前来庆贺的丹阳长公主、衡阳长公主都已经到了,闻讯自是与喜悦不已的真定长公主有说有笑。郑夫人又使人去国子学将崔笃、崔敏、崔慎唤回家,毕竟此时只有旁支的崔沛待客确实有些说不过去。附近住着的几家夫人也都匆匆赶了过来道贺,王玫牵着崔简给这些或陌生或熟悉的贵妇们见礼,险些脸都要笑僵了。
满面笑意的李治也在此时踏入了崔家的夹缬工坊,望着正专心致志打磨雕版的崔渊,一时之间竟觉得不好打搅他。看了许久,他仿佛也出了神,不知想起了何事,便开始魂游天外,神情也一变再变。直到崔渊终于将雕版打磨完,令工匠们再去试着印刷一次,才发现他就在旁边:“大王什么时候来的?”
“已经来了一阵。本想与你传个好消息,见你正忙着,便索性不打扰你了。”李治笑道“恐怕谁也料不到,雍州新出的解头,竟然丝毫不关心府试的结果,一直待在这夹缬工坊中罢。”
“府试的结果不会出任何意外,我又何必关心?”崔渊抬了抬眉“且,这摹本之事,可比府试重要多了。不仅我尽力而为,大王也日日奔波劳累,来往于这等腌臜之地。都做到了如此地步,自是应当让圣人觉得满意,方能慰藉连日的辛劳。”
“你说得是。”李治有些兴奋起来。他难得如此高兴,一贯有些苍白的脸上也涌起了红晕:“上一回印刷出的摹本,我便觉得很是不错了。这一回,想必定不会比你亲手临摹的差多少。阿爷见了,也只有欢喜的。想来,四阿兄也不会再取笑我们了。”
崔渊勾起嘴角,颔首道:“大王随我来,去看一看这摹本如何印刷罢。”
“好!”沉浸在喜悦当中的人们,自是不知一场风波正在雍州府衙前形成,且迅速地传遍了长安城。一位格外耳聪目明的御史已经“风闻奏事”将这场风波奏给了圣人。因是风闻,也颇有几分语焉不详,通篇折子都只点出了一个名字“崔渊崔子竟”其余那些闹事的文士,连提也不曾提起。这张折子刚呈上去没多久,雍州刺史的折子夹带着崔渊的卷子也送了过来。
由于雍州府衙前之事闹得很急,亦颇有几分声势,皇城中也听闻了不少流言。崔敦、崔敛兄弟俩均颇觉惊愕,也不知府试之事为何竟然能闹到如此地步。崔敛立即去兵部衙门里找崔敦,两人大眼瞪小眼,还没等商量出什么对策,便有宦官来传他们去见圣人。
当他们赶到两仪殿时,圣人正似笑非笑地将那监察御史的折子扔到房玄龄与长孙无忌面前,而后淡定地打开雍州刺史杜淮的折子,慢条斯理地看着崔渊的两张卷子,抱怨道:“杜淮也是个不晓事的,就应该将子竟的原卷给朕看,还抄一份作甚?旁人抄的笔迹,哪有子竟那手字漂亮?”
房玄龄看过了卷子,忍不住嘴角一勾:“臣恭贺陛下又得一美质良材。”
长孙无忌则顺着圣人的话道:“陛下不如传口谕,让杜淮将原卷送来?崔子竟的楷书倒是难得一见,或许亦可品评一二。”
圣人哼了一声:“这般美质良材,险些就被区区小人的嫉妒之言坏了名声。许是朕孤陋寡闻了,这般小人之语居然也能在雍州府衙前煽动起如此大的风波。咱们大唐文人的风气,居然已经败坏至此?”
崔敛不待崔敦再使什么眼色,便持着笏板行礼道:“陛下圣明。自府试以来,子竟屡遭人污蔑,种种流言蜚语传得到处都是。却不曾想,如今还闹到了诬陷贡举之试的地步。此事决不能轻轻放过,不正我大唐文士之风,不复我大唐贡举之威,科举取士难不成就取那些捕风捉影、心性狭小之辈?!”
圣人看了他一眼,又望向崔敦,叹道:“子竟是个好孩子,朕必不会让他受委屈。此事确实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且将上折子的监察御史传过来。朕倒想问一问,他风闻奏事,到底是从何处风闻的?怎么谁都没有他这般‘耳目灵敏’?若是子竟有什么差池,他能否再送一位才华品性皆胜过子竟的解头给朕?!”
崔敦一时无言,只能躬身行礼。
崔府之中,正在庆贺的真定长公主、郑夫人也听说了这个消息,当即脸色便微微一变。一时间,那些前来祝贺的贵妇神情皆有些细微的变化,都纷纷出声安慰她们。那位传来消息的贵妇抬袖遮住了微微勾起的嘴角,也亦真亦假地宽慰道:“此事虽说闹得这般大,但想必定有内情。崔家四郎君的才名,咱们谁不曾听说过呢?府试的解头不给他,又能给谁?”口口声声像是宽慰,说的却是诛心之言了。
郑夫人冷冰冰地瞥向她:“王夫人却是说错了,我家四郎可不是因才名方得了这解头,而是实打实的才华出众。”小郑氏、清平郡主的目光微黯,王玫更是暗自咬紧了牙:她真有些担心崔渊会受到这场风波的牵累。此事虽与他毫无干系,但都已经传开了,便是事后澄清,对他的声望文名也多少会有些打击。
真定长公主抬起眸,冷对身边的侍婢道:“愣着做什么?还不赶紧送客!若再将这样的恶客放进来,坏了咱们家的好事,你们便都滚去庄子上罢!崔府、公主府也不必养这等没有眼色的奴婢!”
丹阳长公主、衡阳长公主也出声支持:“也不知是从哪个角落里冒出来的,赶紧轰出去便是了!何必给这没脸没皮的留什么面子!”“按我说,很应该定她一个冒犯宗亲之罪,送到大理寺去!”
崔家的仆婢们立即行动起来,将那个贵妇推推搡搡地赶出去。那女子柳眉倒竖,还待再嘲讽几句,真定长公主却扫了她一眼,冷冷道:“你回去告诉姑母!我当初去京郊避暑,绝不是惧了她!我一心为九郎、仲翔着想,请宫中阿嫂定下婚事,可不是只为了与她作对!她好好的慈和长辈不愿意当,偏要与晚辈过不去,我还真不想给她留什么面子了!从今往后,博陵崔氏也不会再给你们祁县王氏什么脸面!”
那贵妇一怔,笑道:“贵主原来却是连实话也听不得了。我奉了老祖宗之命来提醒几句,竟然也成了错?说一千道一万,不过是贵主为不孝姑母找的借口而已。至于博陵崔氏与祁县王氏的交情,贵主并非宗子宗妇,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