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大晋女匠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王荇解释:“这是阿姊教我制的多面泥球,我有不会的字,就刻在上面,等桓阿兄回来后教我。既能省墨、又不糟蹋简牍。袁阿叔看,它总共有二十六个面,有的面太小了,不好刻,我只在能刻下的地方刻,就这样还能刻几十个字哩。”
袁彦叔越瞧越佩服王葛,不愧为头等匠工!她肯定是从多面书觚中受了启发,研究出多面泥球。
其实王葛哪有那么大本事,她只是将前世历史提前了百余年。真正的发明者,是南北朝时期“八柱国”将军之一独孤信。他因自身显赫、官职多,就发明了一种由煤精制成的多面印章,印章通体只高四厘米多,呈八棱二十六面球形,上刻四十七个字。此印章被陕西的一个学生偶然发现,将楷书入印的历史提早了四百余年!
袁彦叔好学,最认同《论语》中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从行囊中拿出一片木牍,将泥球形制分几个面画在牍上。然后再刻了一个梳羊角髻的小童,并刻了自己求教小童的样子。
这种泥球,自家族中的儿郎也可制来刻字,好携带,能随时储备生字,又可省简牍。善!
“画得如何?”他一笑,牙齿真显白。
王荇看着牍,欣喜不已:“喔?小童子是我?以前夫子也画过我哩。”说到这,他嘴角向下,小嘴紧抿,眼中瞬间含泪。夫子又遣亭吏给他捎来了简策、笔、墨、纸。他想夫子。
“坐。刚才我听你在诵《诫子书》,我这几日都得闲,有不明白处,不必等桓亭长,我教你。”
“是。谢袁阿叔!”
下午申正。
木匠大类三个考区同时槌响计时鼓。随鼓音落,将有四十个考生被淘汰掉。
绝大多数人都只走了两个器物棚,人之精力有限,能擅长制两种材料者,已经是木匠人之中的佼佼者。
但佼佼者中,还有至强者!
酉初,成绩统计出来了,考官一过来,众考生全都忐忑无比。
匠吏:“现在由我公布留取考生姓名。按户籍之地念,未被提到者,离场!县邑考生……李甲、周……荷舫乡考生……瓿知乡考生……王葛……”
王葛一直拧着的眉终于放开,听匠吏喊名过程中,她紧张的连呼吸都放轻。一百人淘汰四十啊,考生中有不少超过三十年纪的匠工,他们专注某方面的技艺,肯定比她前世要强,她哪还有进场前那么足的信心。
与王葛心情相反的是郑鹊。荷舫乡被留取的考生里没有他,他只制成三器,已知很可能被淘汰,但人总是期盼能出现奇迹,万一旁的考生还不如他呢?
没有奇迹,他脸发黄的离开考区,排着队等待敲不如鼓。
这是他第二次敲不如鼓。匠工考时他主动离场,敲时神采飞扬,还有同乡在吹捧他,那时他虽喊自己“技不如人”,但相信谁都知道他比考场里还在拼的蠢考生强。那些人,拼着屙裤子,博一个等级高些的匠工称号,能怎样?顶多窝在匠肆里碌碌无为一生。
相隔数月,他接过鼓槌,槌响,竟是真正的技不如人了。唯一和上次相同的是,旁人也都认识他。郑鹊脚底发软的随淘汰者行走在通道里,越行越窄,走了好远才回过神,觉出不对劲。
“别磨蹭,继续往前、不得往回走!”游徼催促。
郑鹊有点害怕。
考场中,王葛这六十名留取者也在害怕。
第五考项已经公布:根据要求提升器物使用功能。器物选择,只能从考生自己前项考核中仿制的器物里选择。
成绩计算法:由考官衡量改造后的器物功能,评定强、次、弱三种等级。能达到一件强者的考生,留取;两件器物均达到次强,也留取。制器数量在此项考核中不再占优势,最多留取三十三名考生。
此考项开始时间:一个时辰后。
结束时间:最晚在二十二日清晨辰初,跟前项考核一样,允许考生提前离开考核区。
工具跟仿制时的相同,材料数量双倍。六十名考生的制作区域,被平均分配在三个器物棚里,王葛的制作区域是草编棚。
巡吏布置场地,考生们赶紧去领晚食,上茅房,没一个倒头睡会儿的。
王葛吃饭的时候数了一下,女考生算上她只有十三人,这就是女娘的艰难处,其实论吃苦,女娘并不差,但年轻的要紧岁月,女娘必须得嫁人、生子、再生子……哪腾出闲空提升匠技?
她怎么办?唯有在嫁人生子前,先把匠师、最好是将中匠师也考出来。吃到一半,饮够了水,她就往器物棚走。
随她此举,陆续有考生也跟她一样,不歇了。歇这大半个时辰又能咋样?
器物棚深处一片黑,用不着的灯笼都灭掉了。巡吏拦住众考生,必须等计时鼓响后才能进入。
考生们在各自的棚前等候,每个人都在思考自己能改造哪几个器物?是多多益善,还是集中全力只改造一个?要知道,所有考生改造的器物功能均被评定为“弱”,不是没这个可能,那到时候只能以数量来论。
王葛在前一项考核里共制了五种器物:针线笼,草绳,方头履(制了两次),算筹,臂鞴的甲片。
针线笼她放弃改造,能仿出来都不容易,她没本事改。臂鞴也如此。那就只剩下草绳、方头履和算筹了。
莫忘记一点,得根据要求来改造。棚内,巡吏来来往往,不仅在搬运材料,还在架起新的鼓……乡名鼓。
此章开头,王荇背的是三国曹魏时期王昶的《诫子书》。晋朝世族教育晚辈的一种方式,就是由族中长辈写《诫子书》,勉励晚辈,培养品德。王昶的《诫子书》跟诸葛亮的《诫子书》,因德行规范,也会被其余世族拿来教育晚辈。
第137章136天时地利人和
半个多时辰后,巡吏终于发话:“诸考生先依次进器物棚,按地面白灰所画的行囊编号找自己制作区,不识字者,敲乡名鼓由巡吏引导。”
草编器物棚前的巡吏喊名:“考生韩木!”
此考生进去没多会就自敲了乡名鼓:“踱衣县西闾里,韩木不识字。”
“考生王孝。”
王葛听到“王”激动了一下,对方是个年近不惑的郎君。也敲了乡名鼓,是荷舫乡人。
第三个考生又是县邑籍。
怎么都敲了乡名鼓?王葛正疑虑时,该她进了。
之前三名考生并未先入各自制作区,而是一字排开,站在乡名鼓一侧。
众巡吏在另一侧,讲述规则... -->>
王荇解释:“这是阿姊教我制的多面泥球,我有不会的字,就刻在上面,等桓阿兄回来后教我。既能省墨、又不糟蹋简牍。袁阿叔看,它总共有二十六个面,有的面太小了,不好刻,我只在能刻下的地方刻,就这样还能刻几十个字哩。”
袁彦叔越瞧越佩服王葛,不愧为头等匠工!她肯定是从多面书觚中受了启发,研究出多面泥球。
其实王葛哪有那么大本事,她只是将前世历史提前了百余年。真正的发明者,是南北朝时期“八柱国”将军之一独孤信。他因自身显赫、官职多,就发明了一种由煤精制成的多面印章,印章通体只高四厘米多,呈八棱二十六面球形,上刻四十七个字。此印章被陕西的一个学生偶然发现,将楷书入印的历史提早了四百余年!
袁彦叔好学,最认同《论语》中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从行囊中拿出一片木牍,将泥球形制分几个面画在牍上。然后再刻了一个梳羊角髻的小童,并刻了自己求教小童的样子。
这种泥球,自家族中的儿郎也可制来刻字,好携带,能随时储备生字,又可省简牍。善!
“画得如何?”他一笑,牙齿真显白。
王荇看着牍,欣喜不已:“喔?小童子是我?以前夫子也画过我哩。”说到这,他嘴角向下,小嘴紧抿,眼中瞬间含泪。夫子又遣亭吏给他捎来了简策、笔、墨、纸。他想夫子。
“坐。刚才我听你在诵《诫子书》,我这几日都得闲,有不明白处,不必等桓亭长,我教你。”
“是。谢袁阿叔!”
下午申正。
木匠大类三个考区同时槌响计时鼓。随鼓音落,将有四十个考生被淘汰掉。
绝大多数人都只走了两个器物棚,人之精力有限,能擅长制两种材料者,已经是木匠人之中的佼佼者。
但佼佼者中,还有至强者!
酉初,成绩统计出来了,考官一过来,众考生全都忐忑无比。
匠吏:“现在由我公布留取考生姓名。按户籍之地念,未被提到者,离场!县邑考生……李甲、周……荷舫乡考生……瓿知乡考生……王葛……”
王葛一直拧着的眉终于放开,听匠吏喊名过程中,她紧张的连呼吸都放轻。一百人淘汰四十啊,考生中有不少超过三十年纪的匠工,他们专注某方面的技艺,肯定比她前世要强,她哪还有进场前那么足的信心。
与王葛心情相反的是郑鹊。荷舫乡被留取的考生里没有他,他只制成三器,已知很可能被淘汰,但人总是期盼能出现奇迹,万一旁的考生还不如他呢?
没有奇迹,他脸发黄的离开考区,排着队等待敲不如鼓。
这是他第二次敲不如鼓。匠工考时他主动离场,敲时神采飞扬,还有同乡在吹捧他,那时他虽喊自己“技不如人”,但相信谁都知道他比考场里还在拼的蠢考生强。那些人,拼着屙裤子,博一个等级高些的匠工称号,能怎样?顶多窝在匠肆里碌碌无为一生。
相隔数月,他接过鼓槌,槌响,竟是真正的技不如人了。唯一和上次相同的是,旁人也都认识他。郑鹊脚底发软的随淘汰者行走在通道里,越行越窄,走了好远才回过神,觉出不对劲。
“别磨蹭,继续往前、不得往回走!”游徼催促。
郑鹊有点害怕。
考场中,王葛这六十名留取者也在害怕。
第五考项已经公布:根据要求提升器物使用功能。器物选择,只能从考生自己前项考核中仿制的器物里选择。
成绩计算法:由考官衡量改造后的器物功能,评定强、次、弱三种等级。能达到一件强者的考生,留取;两件器物均达到次强,也留取。制器数量在此项考核中不再占优势,最多留取三十三名考生。
此考项开始时间:一个时辰后。
结束时间:最晚在二十二日清晨辰初,跟前项考核一样,允许考生提前离开考核区。
工具跟仿制时的相同,材料数量双倍。六十名考生的制作区域,被平均分配在三个器物棚里,王葛的制作区域是草编棚。
巡吏布置场地,考生们赶紧去领晚食,上茅房,没一个倒头睡会儿的。
王葛吃饭的时候数了一下,女考生算上她只有十三人,这就是女娘的艰难处,其实论吃苦,女娘并不差,但年轻的要紧岁月,女娘必须得嫁人、生子、再生子……哪腾出闲空提升匠技?
她怎么办?唯有在嫁人生子前,先把匠师、最好是将中匠师也考出来。吃到一半,饮够了水,她就往器物棚走。
随她此举,陆续有考生也跟她一样,不歇了。歇这大半个时辰又能咋样?
器物棚深处一片黑,用不着的灯笼都灭掉了。巡吏拦住众考生,必须等计时鼓响后才能进入。
考生们在各自的棚前等候,每个人都在思考自己能改造哪几个器物?是多多益善,还是集中全力只改造一个?要知道,所有考生改造的器物功能均被评定为“弱”,不是没这个可能,那到时候只能以数量来论。
王葛在前一项考核里共制了五种器物:针线笼,草绳,方头履(制了两次),算筹,臂鞴的甲片。
针线笼她放弃改造,能仿出来都不容易,她没本事改。臂鞴也如此。那就只剩下草绳、方头履和算筹了。
莫忘记一点,得根据要求来改造。棚内,巡吏来来往往,不仅在搬运材料,还在架起新的鼓……乡名鼓。
此章开头,王荇背的是三国曹魏时期王昶的《诫子书》。晋朝世族教育晚辈的一种方式,就是由族中长辈写《诫子书》,勉励晚辈,培养品德。王昶的《诫子书》跟诸葛亮的《诫子书》,因德行规范,也会被其余世族拿来教育晚辈。
第137章136天时地利人和
半个多时辰后,巡吏终于发话:“诸考生先依次进器物棚,按地面白灰所画的行囊编号找自己制作区,不识字者,敲乡名鼓由巡吏引导。”
草编器物棚前的巡吏喊名:“考生韩木!”
此考生进去没多会就自敲了乡名鼓:“踱衣县西闾里,韩木不识字。”
“考生王孝。”
王葛听到“王”激动了一下,对方是个年近不惑的郎君。也敲了乡名鼓,是荷舫乡人。
第三个考生又是县邑籍。
怎么都敲了乡名鼓?王葛正疑虑时,该她进了。
之前三名考生并未先入各自制作区,而是一字排开,站在乡名鼓一侧。
众巡吏在另一侧,讲述规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