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燕关之外 (1/2)
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归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北地中,苍莽原野上,一条孤零零的铁轨横跨此方。一只苍鹰正在高空飞翔鸟瞰铁轨上挪动的火车。
燕关以北名义上是寒山的领土,但是实际上过去因经济技术不够,控制力非常不足。
【人类在进入蒸汽时代后,对星球表面的控制仍具有局限性】
以地球二十一世纪众多经济发达地带为例,其实都是科技全面进入电力时代后才发达起来的。
泛寒带和热带的经济发达区的发展历程最为显著,因为在电力时代前这些区域的基建基础无法支撑最高等的文明制度。
热带区域:地球上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来的国家,在亚热带真正有绝对控制权的只有港口。大片殖民地是依靠当地土著首领的协助进行自治。
何也?绝不是军事力量不足,而是无法在热带区域维持本土的生产制度。夏季极度酷热,工厂这种需要聚集大量人口的先进群落是开不起来的。(没空调)
而泛寒带:在二十一世纪,北美,东北亚,绝对可以称得上是肥沃的土地。但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发国度,为什么却没有趁着当时的优势,对着这些土地进行绝对行政控制呢?
不是当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政治家眼瞎,看不出这些地区未来的潜力,而是在蒸汽机时代,泛寒带为了确保第一产业生产,毫无例外都采用了“奴隶制”。
毛子那是农奴制度,美帝种植园,至于日本在幕府时代前,都不统计户口只统计石高。至于黑山白水那个猎耕民族也不用说了。
因为在电力革命前,泛寒带的寒冷天气使得独门独户的自耕农无法生存下来。想要确保农业生产,必须要集中生存,而这种模式就给了奴隶主管理存在的空间。
老欧洲当时先进的现代社会制度和泛寒带殖民地脱节,直接导致文化,国家意识的分立。而统治的根本在‘书同文,车同轨’。无法实行同样的制度,自然是难以吞并。
而先进的现代社会制度在泛寒带和热带确立,只有电力革命后才算凑齐客观条件。
换而言之,随着生产力越来越发达,人们总会惊喜地发现——哎呦,只要基建搞起来,这块土地很肥沃嘛?
【而现在,在这个世界,吕茗就是这么一位‘幸运的发现者’】
塞西灭国之战时,吕茗攫取了一定的政治资本。在某光灵的建议下,吕茗向国会讨价还价拿到了部分资源去北边戍边屯田。
而寒山政坛刚好是为塞西东部投靠的军团去处感到头疼。这些在太云兵锋下转进到寒山的塞西士兵,寒山国内可没有那么多资源来安排他们。所以上官德阳说的自己那女儿是蠢货不无道理。
旁白:这种外来军团投效,要是处理不好,那就是‘侯景之乱’。
所以怎么安置这些塞西军事组织。就地解散,然后遣送到北方开荒?若是敢这么来的话,迅速兵变。
唯一方式,就是让己方以强力战将来约束这只部队,然后再送到北方。而有自信有能力压制住这支客军的,也只有吕茗这位刚刚在塞西灭国之战中表现不错的,年轻军事强人了。
当然吕茗没和寒山国内这帮鸟人客气,什么国家大义,什么报效国恩?吕茗直接将当年自家老父亲被国会斥责的文件贴在门口,然后末尾写上意见:“我有足疾,恐负国恩。”
直到最后,寒山国内的公卿们咬牙大出血,吕茗才接受任命。
现在随行吕茗出关的列车上,运送的是大量的农业机械,和一整套的工业生产设备。
而从长远局面来看,吕茗带着这帮塞西士兵到北方去,万一要是搞成了,这毫无疑问是让吕茗成为北方最强势的军阀。
寒山国内看不出来吗?不,他们看得出来,只不过政客现在没工夫思考长远利益了,此时对国内公卿来说燃眉之急那只外军。只要能把那帮塞西人逼出体外,送到燕关以外,再闹出什么事,都有燕山军事要塞挡住。
更况且,吕茗在北方能不能立足脚跟还两说。因为北方存在着一种可怕的农业灾难。
……
轰隆隆的装甲列车正在寒山北部的铁路上行驶。这个如同堡垒一样的列车,车头上如同战舰甲板一样有一个平坦的观察台。
此次北巡的统帅——吕茗,正身穿机械戎装矗立在平台上,年轻又坚毅的面庞目视着眼前的、由领域投影出来的北原地图。
啪嗒一声,在列车行驶的风中,一个大拇指大小的东西落在了栏杆上,然后又趴在了作战服上。
吕茗低头看着落在陶瓷装甲上的蝗虫,扬起带着机械手套的手,一掌把这个昆虫捏死。
大蝗灾,这是北方特有的灾难。
它们每年从西部山脉爆发,啃光北地一切地表植被,所幸由于南方水土湿润,适合一种寄生菌丝的生长,这种蝗虫在南方无法成虫,从浩北高原下来后,就迅速消泯。而这种大蝗灾的肆掠范围,牢牢定下了游牧和农耕的分界线。
【不过说到这大蝗灾,也是有神话传说的】
百圣时代结束后,据说北方某王在和中央神帝发生争斗失败,一怒之下砸了定北鼎,大鼎破碎,封印的仇恨肆意流淌在大地上,仇恨与土壤接触便变成了这大蝗灾。为了挽苍生于虫口中,中央神帝摘下自己的发丝,变成了遏制虫群的菌丝。
对于这个神话传说,苏鴷有这么脑补,蝗虫灾难应该和海拉人先祖和东大陆陆人类先祖的战争有关。
突如其来的蝗虫,应该是基因调试后专门针对农田的武器。
神话中的大鼎破碎,应该是双方共识彻底破裂,然后发生战争。毫无疑问海拉人失败了,为了防止向西撤退遭遇追杀,故在测定气候后,释放了蝗灾。
东大陆陆人类的科学家尽全力研发对应的孢子武器遏制了这东西对东大陆农业的摧毁,但是也彻底耗尽了东大陆在战后的那仅存一代科学家的精力。
至于菌丝和发丝的联系,旁白:“为了研究菌丝,当时研究员应该是彻夜工作,献祭了不少自己的头发。”
……
经过两万年的发展,这些昆虫已经没有最初那样恐怖,并且嵌入了北方的生态系统中。
例如:蝗灾每年定期的爆发,北方候鸟定期的前来用餐。而在北方沿海的岛屿上也留下了惊人的鸟粪矿物,自然界是平衡的,人类打破的平衡,其他物种会恢复平衡。
当然也正因为,每年定期兴起的蝗虫群形... -->>
北地中,苍莽原野上,一条孤零零的铁轨横跨此方。一只苍鹰正在高空飞翔鸟瞰铁轨上挪动的火车。
燕关以北名义上是寒山的领土,但是实际上过去因经济技术不够,控制力非常不足。
【人类在进入蒸汽时代后,对星球表面的控制仍具有局限性】
以地球二十一世纪众多经济发达地带为例,其实都是科技全面进入电力时代后才发达起来的。
泛寒带和热带的经济发达区的发展历程最为显著,因为在电力时代前这些区域的基建基础无法支撑最高等的文明制度。
热带区域:地球上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来的国家,在亚热带真正有绝对控制权的只有港口。大片殖民地是依靠当地土著首领的协助进行自治。
何也?绝不是军事力量不足,而是无法在热带区域维持本土的生产制度。夏季极度酷热,工厂这种需要聚集大量人口的先进群落是开不起来的。(没空调)
而泛寒带:在二十一世纪,北美,东北亚,绝对可以称得上是肥沃的土地。但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发国度,为什么却没有趁着当时的优势,对着这些土地进行绝对行政控制呢?
不是当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政治家眼瞎,看不出这些地区未来的潜力,而是在蒸汽机时代,泛寒带为了确保第一产业生产,毫无例外都采用了“奴隶制”。
毛子那是农奴制度,美帝种植园,至于日本在幕府时代前,都不统计户口只统计石高。至于黑山白水那个猎耕民族也不用说了。
因为在电力革命前,泛寒带的寒冷天气使得独门独户的自耕农无法生存下来。想要确保农业生产,必须要集中生存,而这种模式就给了奴隶主管理存在的空间。
老欧洲当时先进的现代社会制度和泛寒带殖民地脱节,直接导致文化,国家意识的分立。而统治的根本在‘书同文,车同轨’。无法实行同样的制度,自然是难以吞并。
而先进的现代社会制度在泛寒带和热带确立,只有电力革命后才算凑齐客观条件。
换而言之,随着生产力越来越发达,人们总会惊喜地发现——哎呦,只要基建搞起来,这块土地很肥沃嘛?
【而现在,在这个世界,吕茗就是这么一位‘幸运的发现者’】
塞西灭国之战时,吕茗攫取了一定的政治资本。在某光灵的建议下,吕茗向国会讨价还价拿到了部分资源去北边戍边屯田。
而寒山政坛刚好是为塞西东部投靠的军团去处感到头疼。这些在太云兵锋下转进到寒山的塞西士兵,寒山国内可没有那么多资源来安排他们。所以上官德阳说的自己那女儿是蠢货不无道理。
旁白:这种外来军团投效,要是处理不好,那就是‘侯景之乱’。
所以怎么安置这些塞西军事组织。就地解散,然后遣送到北方开荒?若是敢这么来的话,迅速兵变。
唯一方式,就是让己方以强力战将来约束这只部队,然后再送到北方。而有自信有能力压制住这支客军的,也只有吕茗这位刚刚在塞西灭国之战中表现不错的,年轻军事强人了。
当然吕茗没和寒山国内这帮鸟人客气,什么国家大义,什么报效国恩?吕茗直接将当年自家老父亲被国会斥责的文件贴在门口,然后末尾写上意见:“我有足疾,恐负国恩。”
直到最后,寒山国内的公卿们咬牙大出血,吕茗才接受任命。
现在随行吕茗出关的列车上,运送的是大量的农业机械,和一整套的工业生产设备。
而从长远局面来看,吕茗带着这帮塞西士兵到北方去,万一要是搞成了,这毫无疑问是让吕茗成为北方最强势的军阀。
寒山国内看不出来吗?不,他们看得出来,只不过政客现在没工夫思考长远利益了,此时对国内公卿来说燃眉之急那只外军。只要能把那帮塞西人逼出体外,送到燕关以外,再闹出什么事,都有燕山军事要塞挡住。
更况且,吕茗在北方能不能立足脚跟还两说。因为北方存在着一种可怕的农业灾难。
……
轰隆隆的装甲列车正在寒山北部的铁路上行驶。这个如同堡垒一样的列车,车头上如同战舰甲板一样有一个平坦的观察台。
此次北巡的统帅——吕茗,正身穿机械戎装矗立在平台上,年轻又坚毅的面庞目视着眼前的、由领域投影出来的北原地图。
啪嗒一声,在列车行驶的风中,一个大拇指大小的东西落在了栏杆上,然后又趴在了作战服上。
吕茗低头看着落在陶瓷装甲上的蝗虫,扬起带着机械手套的手,一掌把这个昆虫捏死。
大蝗灾,这是北方特有的灾难。
它们每年从西部山脉爆发,啃光北地一切地表植被,所幸由于南方水土湿润,适合一种寄生菌丝的生长,这种蝗虫在南方无法成虫,从浩北高原下来后,就迅速消泯。而这种大蝗灾的肆掠范围,牢牢定下了游牧和农耕的分界线。
【不过说到这大蝗灾,也是有神话传说的】
百圣时代结束后,据说北方某王在和中央神帝发生争斗失败,一怒之下砸了定北鼎,大鼎破碎,封印的仇恨肆意流淌在大地上,仇恨与土壤接触便变成了这大蝗灾。为了挽苍生于虫口中,中央神帝摘下自己的发丝,变成了遏制虫群的菌丝。
对于这个神话传说,苏鴷有这么脑补,蝗虫灾难应该和海拉人先祖和东大陆陆人类先祖的战争有关。
突如其来的蝗虫,应该是基因调试后专门针对农田的武器。
神话中的大鼎破碎,应该是双方共识彻底破裂,然后发生战争。毫无疑问海拉人失败了,为了防止向西撤退遭遇追杀,故在测定气候后,释放了蝗灾。
东大陆陆人类的科学家尽全力研发对应的孢子武器遏制了这东西对东大陆农业的摧毁,但是也彻底耗尽了东大陆在战后的那仅存一代科学家的精力。
至于菌丝和发丝的联系,旁白:“为了研究菌丝,当时研究员应该是彻夜工作,献祭了不少自己的头发。”
……
经过两万年的发展,这些昆虫已经没有最初那样恐怖,并且嵌入了北方的生态系统中。
例如:蝗灾每年定期的爆发,北方候鸟定期的前来用餐。而在北方沿海的岛屿上也留下了惊人的鸟粪矿物,自然界是平衡的,人类打破的平衡,其他物种会恢复平衡。
当然也正因为,每年定期兴起的蝗虫群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