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高门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许昌,又名许都,是前朝旧都之一。
六年前,郑氏南迁途中,路过许昌,那时的许昌,一片荒芜,不见城池,且羯胡出没,实属三不管地带,而今时隔数年,随着平城大燕政权势力的进驻,政令通达,百业复兴,已渐现城郭村庄,许昌城中更有数千户人家,可谓繁荣初显。
这两年,北燕与南楚休战,更是初见成效。
眼下正值麦黄时节,一路走来,南风吹过,麦浪翻滚,景象极为壮阔,旅途漫漫,长日无聊,车窗外,沿途的景致便成了唯一的消遣。
郑绥这次南下,行程不紧不慢,没有族人跟随,只带了五百部曲,其中多数为齐家人,另有十四叔带的二十余私人护卫。
一行人抵达许昌后,便在城中歇脚。
入夜时分,郑绥一翻梳洗后,捧着本小册子,坐在临窗的榻席上,过了立夏,天气已开始热起来,只是到这夜晚,还是有点凉意浸人,漆黑的夜空中,一轮新月似娥眉,挂在西边天际上,旁边散落着数颗星星,点点星光闪烁,漫延着无边无尽的宁静与美丽。
郑绥喜欢这样的夜空,也喜欢这样的夜晚。
城中灯火数盏,狗吠声不绝于耳,朦胧夜色下,多了几分生活的气息,旅途是疲倦的,却又是新奇的。
“小娘子,城西陈家七娘刚派人递了请帖过来。”辛夷手中握着一张请帖。
郑绥转过头来,却并没有要看那张请帖的意思,只问道:“十四叔怎么说?”
这一路,他们尽量保持低调,无奈郑氏名声在外。又有十四叔同行,只怕未进许昌城,就早已惊动了城中的世家,初来乍到,他们一进许昌城,就能收到请帖,必定是过了十四叔的眼。才会递到她跟前。
“郎君说随意。小娘子想去就去,不想去可以不去,城中的这一支陈氏。并不是颍川陈氏的嫡支,只是旁支,又极为不显。”
“那就不去了。”郑绥垂下头,指头轻轻扣了扣手上的小册子。这是五兄郑纬派人送过来的,由家中幕僚文士搜集编写的关于桓氏所有姻亲与故旧的记录。除了这本册子外,还有一本是桓氏的族谱,临启程的时候才收到,为了让她对桓氏家族。有一个透彻的了解。
这一路上她都在看。
辛夷收起请帖,转到榻席边又问道:“郎君已经出门,小娘子要不要先传晚食?”哪怕出门在外。但这些天来,郎君和十娘都是在一处用食。
“晚食有什么?”提起吃食。郑绥顿时兴致乏乏,这几天路上一直喝麦粥,嘴里寡淡,什么味道都没有。
辛夷未答,兴高采烈从外面进来的晨风,忙地抢道:“小娘子,陈家送来了些吃食,有豚皮饼、汤饼、胡羹、还有半只蒸豚。”
半只蒸豚?
郑绥诧异不已,蒸豚可不容易,哪怕是在家中,这道菜一月里也只吃那么一两回,这陈家可真是费了心,难怪十四叔会亲自去趟陈家。
瞧着晨风兴奋的模样,郑绥就猜到这婢子嘴馋了,遂道:“每样盛出来一份,给崔娘子送去,再匀出一份给齐五,剩下的,你们几个分食。”出门后才发现,崔娘子应是极少出门的缘故,坐不惯马车,刚开始的时候,吃什么就吐什么,短短数日,人已瘦了一大圈。
连随行的疾医都没法子,只能把行程一再放缓。
这两日,约莫是习惯了,才稍微好了些。
一听郑绥的话,晨风是蹭地一下,欢喜地往外走去,“婢子去分食。”
“这是闻到肉的香味,疯魔了。”只听无衣打趣道,她和终南俩人抱着褥子从外面进来,正撞上晨风。
郑绥笑道:“让她高兴一下,只要别让刘媪和张妪抓个现形,要不然我也保不了她。”瞧着晨风欢快的模样,郑绥心情似受了感染一般,跟着高兴起来,让辛夷给她身后放了张凭几,又铺上垫子,歪靠在上面,“我也有些饿了,让阿王给我煮份汤饼。”
辛夷忙地应了声唯,阿王是齐五的媳妇,姓王,之前给郑绥煮过一次汤饼,得了郑绥一句夸赞,说汤做得鲜美,没想成郑绥还惦记着,转身吩咐小戎去找阿王做汤饼,又瞧着窗户敞开着,想着郑绥的习惯,大约是不愿意关窗户,遂去了里间,无衣和终南俩人正在铺床,于是从中取了件羊毛毡子,回到郑绥跟前,“夜里下露,终究有点凉,小娘子搭盖在身上,免得受凉。”
郑绥嗯了一声,到底是屋子里舒服,前些日子,都是在外面搭篷安置,夜里坐卧都极不自在,束手束脚的,仿佛受约束一般,他们... -->>
许昌,又名许都,是前朝旧都之一。
六年前,郑氏南迁途中,路过许昌,那时的许昌,一片荒芜,不见城池,且羯胡出没,实属三不管地带,而今时隔数年,随着平城大燕政权势力的进驻,政令通达,百业复兴,已渐现城郭村庄,许昌城中更有数千户人家,可谓繁荣初显。
这两年,北燕与南楚休战,更是初见成效。
眼下正值麦黄时节,一路走来,南风吹过,麦浪翻滚,景象极为壮阔,旅途漫漫,长日无聊,车窗外,沿途的景致便成了唯一的消遣。
郑绥这次南下,行程不紧不慢,没有族人跟随,只带了五百部曲,其中多数为齐家人,另有十四叔带的二十余私人护卫。
一行人抵达许昌后,便在城中歇脚。
入夜时分,郑绥一翻梳洗后,捧着本小册子,坐在临窗的榻席上,过了立夏,天气已开始热起来,只是到这夜晚,还是有点凉意浸人,漆黑的夜空中,一轮新月似娥眉,挂在西边天际上,旁边散落着数颗星星,点点星光闪烁,漫延着无边无尽的宁静与美丽。
郑绥喜欢这样的夜空,也喜欢这样的夜晚。
城中灯火数盏,狗吠声不绝于耳,朦胧夜色下,多了几分生活的气息,旅途是疲倦的,却又是新奇的。
“小娘子,城西陈家七娘刚派人递了请帖过来。”辛夷手中握着一张请帖。
郑绥转过头来,却并没有要看那张请帖的意思,只问道:“十四叔怎么说?”
这一路,他们尽量保持低调,无奈郑氏名声在外。又有十四叔同行,只怕未进许昌城,就早已惊动了城中的世家,初来乍到,他们一进许昌城,就能收到请帖,必定是过了十四叔的眼。才会递到她跟前。
“郎君说随意。小娘子想去就去,不想去可以不去,城中的这一支陈氏。并不是颍川陈氏的嫡支,只是旁支,又极为不显。”
“那就不去了。”郑绥垂下头,指头轻轻扣了扣手上的小册子。这是五兄郑纬派人送过来的,由家中幕僚文士搜集编写的关于桓氏所有姻亲与故旧的记录。除了这本册子外,还有一本是桓氏的族谱,临启程的时候才收到,为了让她对桓氏家族。有一个透彻的了解。
这一路上她都在看。
辛夷收起请帖,转到榻席边又问道:“郎君已经出门,小娘子要不要先传晚食?”哪怕出门在外。但这些天来,郎君和十娘都是在一处用食。
“晚食有什么?”提起吃食。郑绥顿时兴致乏乏,这几天路上一直喝麦粥,嘴里寡淡,什么味道都没有。
辛夷未答,兴高采烈从外面进来的晨风,忙地抢道:“小娘子,陈家送来了些吃食,有豚皮饼、汤饼、胡羹、还有半只蒸豚。”
半只蒸豚?
郑绥诧异不已,蒸豚可不容易,哪怕是在家中,这道菜一月里也只吃那么一两回,这陈家可真是费了心,难怪十四叔会亲自去趟陈家。
瞧着晨风兴奋的模样,郑绥就猜到这婢子嘴馋了,遂道:“每样盛出来一份,给崔娘子送去,再匀出一份给齐五,剩下的,你们几个分食。”出门后才发现,崔娘子应是极少出门的缘故,坐不惯马车,刚开始的时候,吃什么就吐什么,短短数日,人已瘦了一大圈。
连随行的疾医都没法子,只能把行程一再放缓。
这两日,约莫是习惯了,才稍微好了些。
一听郑绥的话,晨风是蹭地一下,欢喜地往外走去,“婢子去分食。”
“这是闻到肉的香味,疯魔了。”只听无衣打趣道,她和终南俩人抱着褥子从外面进来,正撞上晨风。
郑绥笑道:“让她高兴一下,只要别让刘媪和张妪抓个现形,要不然我也保不了她。”瞧着晨风欢快的模样,郑绥心情似受了感染一般,跟着高兴起来,让辛夷给她身后放了张凭几,又铺上垫子,歪靠在上面,“我也有些饿了,让阿王给我煮份汤饼。”
辛夷忙地应了声唯,阿王是齐五的媳妇,姓王,之前给郑绥煮过一次汤饼,得了郑绥一句夸赞,说汤做得鲜美,没想成郑绥还惦记着,转身吩咐小戎去找阿王做汤饼,又瞧着窗户敞开着,想着郑绥的习惯,大约是不愿意关窗户,遂去了里间,无衣和终南俩人正在铺床,于是从中取了件羊毛毡子,回到郑绥跟前,“夜里下露,终究有点凉,小娘子搭盖在身上,免得受凉。”
郑绥嗯了一声,到底是屋子里舒服,前些日子,都是在外面搭篷安置,夜里坐卧都极不自在,束手束脚的,仿佛受约束一般,他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