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你是指的陶渊明的状态吗?”小胡问到。
“不尽然吧?陶渊明不适应官场,将自己躲在乡下的酒醉状态中,看起来是。但我想他没有这么简单,毕竟他是一个思维极其发达的人。他有一句诗是这样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说明,他发现了什么,不是单纯的消极。”文字这一块我比较熟悉,还是得发表一下意见。
“绵绵若存,其中有精”万老师说到:“老子也这样说过,那么问题来了,这个精,与他自我的框架是自洽的,还是矛盾的呢?”
这我们就不知道了,我们也不是这些古代高人肚子里的蛔虫。高人们总是在灵魂或精神深处,有某种不可捉摸不可言说的东西,我们不好猜。毕竟,道可道,非常道。
小胡说到:“好,我们可以分析一下,高手们的思维,已经很发达,肯定有与现实,甚至与自我意识不自洽的东西存在。这种东西,他选择理解的话,就有点痛苦,这种痛苦,还真无法跟旁人说出来。他们处理的方式,就是不说,只是在意识上承认这种超越的存在,并不去实践它。”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庄子,妻子去世,他鼓盆而歌。就是将自己新的超越性认识,实践化了。这种实践,不仅在当时的社会,就连他的朋友,都无法理解。他是发现了什么吗?生与死的秘密,如果他发现了,怎么不告诉别人呢?”
“就不告诉你,告诉你你也不明白。我就这样做了,你能够把我怎么办?这就是庄子,潇洒嘛,要不然,怎么写出《逍遥游》呢?”
看样子,小胡有点情绪化了。这个心理学的高材生,难道自己就没意识到么?
但是,他说“就不告诉你”时,我潜意识里突然浮现出《小龙人》动画片的音乐:“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那旋律,以超过光的速度,侵入我的脑海,并且单曲循环。
小时候看的动画片,如此顽固地在今天回放,可见,心理学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小时候到长大来,我们所有经历的,所形成的印象和认识,刻画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形成了我们理解框架。有许多洗脑歌曲,就是这样的规律了。
比如好多广告,初看比较傻,但细想却非常精明。比如那个脑白金的广告,比如好多洗脑歌曲。它们共同的特点有两个。一个是简单,你一下就能够记住并且复述出来,简单到儿歌或者童谣一样的水平。第二个特点是,重复,在媒体反复播放,让你无法忘记。
有人说这种广告,让人讨厌,怎么还有人去买它的货。我想,这正是它们的精明之处。不管你是喜欢它还是讨厌它,反正你记住了它,并且永不忘记,这就在你的经历中,形成了理解框架的一部分,进入了你的判断背景之中,进入了你的潜意识之中,进入了你的梦。
不影响潜意识的东西,根本称不上洗脑。谎话一千遍,就成了真理。古来皆然。
要不然,那些明星们,只要出镜率,哪怕是丑闻,也要上头条。毕竟讨厌和喜欢,他都成了你的一部分框架。
框架之所以强大,在于它严重影响你的判断。我们所谓有客观,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主观。所有的主观,都是在理解框架的基础上完成的。越是深刻的记忆越容易形成框架,越是牢固的框架,就越是能够让你自洽。与社会与他人与自已融洽,形成自以为的幸福。
我们还可以这样说,不仅认识外部世界,就是认识他人的内心世界,我们也用投射法,用自己的框架来分析别人。比如古老的心灵沟通办法:将心比心。
在一个融洽的社会里,大部分人的生活经历相似,心理判断的框架也就是相似形了。所以,理解他人的利器,就是将心比心。
任何思想工作,大概都离不开将心比心的方法。我在部队时,指导员给我们做的思想工作,就是将心比心。比如两个战友打架了,一个说对方先骂我,一个说对方先动手打我,找到指导员评理。指导员先各打二十大板,指出骂人和打人者都不对。但这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让两人融洽起来。怎么办?用将心比心法。
对骂人者说:你骂别人,别人肯定受不了。你自己想想,要是被别人骂了,你愤怒不愤怒?对方只好承认,我骂别人不对。
对打人者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别人骂你,但是,你自己想想,平时,你就没骂过别人吗?即使你没当着面骂过,也背后骂过吧?即使没骂出声音,也在心里骂过吧?但别人动手打过你吗?骂人一阵风,吹过就算了,你当没听到,也就没伤害。但是,你打人,给别人造成的痛苦是生理的,真实的,对不对?对方只好承认,自己不该先对手。
于是,这就有和谐基础了,两人在指导员的威逼利诱下,终算握手言和,仿佛自已觉得还对不起对方。
推广到社会的各种心理和情感影响,这种方法极为普遍。甚至这样说,不用这种方法,人与人就难以顺利沟通。我大学时,按大纲要求,学计算机原理,结果,听了两周理论课后,同学们都发现听不太懂。找老师,表达焦虑。老师说到:“我是学计算机专业的,最开始一个月,我也没听懂,你们慌什么?”
我们马上就释然了,根本不怕后来的课程。
在部队时,学擒敌甚至战术,刚开始都是有困难的,尤其是新的难度动作。但班长鼓励我们的办法,也是这一套。“所有战士,包括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我们多长了一个脑袋?”我们马上就有信心了。毕竟,班长跟我们一样,只有一个脑袋。对个别接受速度慢的战友,班长的鼓励是另外一套:“你好歹还是个初中毕业,以前我有个战士,小学都没毕业,身体比你差多了,他苦练两个月,都成功了,你有啥难的?没事,练练就好,说不定,你还有自己没发现的天赋呢。”
将心比心这种办法用多了,就会带来一个副作用,就是攀比心。如果把将心比心当成习惯框架,用来分析社会一切问题,就会让自己的判断,建立在与别人的观察之中。
比如,自己没考上大学,不是找自己努力或者聪明程度的原因,总是归于别的因素。“他凭什么考那好?还不是运气?他跟我上一样的中学,老师也一样,也不比我多长个脑袋,他力气还没我大呢。”
或者对同乡有钱人,总是这样理解:“他跟我从小玩到大,跟我是一样的人,也没见聪明能干到哪里去,挣这些钱,要不是黑来的,要不是走了狗屎运,反正,我不服。”
因为将心比心的长期无意识习惯使用,导致一种错觉,觉得别人想的都应该是与自己一样的,别人的结果也应该跟自己一样。
如果不一样,就很痛苦了,就得找理由了。理由,大不了是机遇命运或者腹黑或者不道德等。在中国,为富不仁的理念深入人心。因为将心比心,大家应该一样富,他富得太多了,肯定是不仁造成的。
这种对别人成功评价为不仁的方法,也得到另一种平衡。我至少比他有道德。这个结论肯定是不对的,并且,它导致另一个错误的常识:越穷越道德,我穷我有理,越穷越光荣。
山里人世风纯朴吗?山里人穷,民风纯朴是一种心理平衡似的自我评价,只是因为他们一是不知道该怎么狡猾,二是根本狡猾不过城里人。没见识没能力,只好在道德评价上找补回来。
“将心比心,肯定是普通人的办法了吧?”我提出这个结论,就看他们有什么新观点。
“这就是高手的困难了,他的心总是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所以选择沉默。老子写道德经也是被关尹子逼的,况且,这么多年了,我们也没真正懂它。”万老师对哲学思想的爱好,是他的框架。
“当然,低手也有可能孤独。”我说到:“我在部队时,班长最怕带那些道理听不懂的兵,因为他们只会线性思维,无法将心比心的。”
小胡没说话前,就自顾自笑出声音来了,在黑夜中,显得过分突兀。
“线性思维与将心比心,其实也是有产物的,只不过,成了大家的笑料。在古代有一个《笑林广记》写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人,梦见了朋友,第二天问这个朋友,昨晚是否也梦见了他。结果朋友说没有梦到。这个傻子居然愤怒了:我都梦见你了,你凭什么没有梦见我!”
他继续傻笑,但声音有点惨。“其实,这种对感情和心理的态度,每个人都有过吧?我也曾经是那样想的,十几年都没醒。”
我知道,他不仅是在自嘲,这可不是表现高级幽默的场合,他是真的在自责或者说自怜。
单相思的人,不就是傻子么?
“你是指的陶渊明的状态吗?”小胡问到。
“不尽然吧?陶渊明不适应官场,将自己躲在乡下的酒醉状态中,看起来是。但我想他没有这么简单,毕竟他是一个思维极其发达的人。他有一句诗是这样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说明,他发现了什么,不是单纯的消极。”文字这一块我比较熟悉,还是得发表一下意见。
“绵绵若存,其中有精”万老师说到:“老子也这样说过,那么问题来了,这个精,与他自我的框架是自洽的,还是矛盾的呢?”
这我们就不知道了,我们也不是这些古代高人肚子里的蛔虫。高人们总是在灵魂或精神深处,有某种不可捉摸不可言说的东西,我们不好猜。毕竟,道可道,非常道。
小胡说到:“好,我们可以分析一下,高手们的思维,已经很发达,肯定有与现实,甚至与自我意识不自洽的东西存在。这种东西,他选择理解的话,就有点痛苦,这种痛苦,还真无法跟旁人说出来。他们处理的方式,就是不说,只是在意识上承认这种超越的存在,并不去实践它。”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庄子,妻子去世,他鼓盆而歌。就是将自己新的超越性认识,实践化了。这种实践,不仅在当时的社会,就连他的朋友,都无法理解。他是发现了什么吗?生与死的秘密,如果他发现了,怎么不告诉别人呢?”
“就不告诉你,告诉你你也不明白。我就这样做了,你能够把我怎么办?这就是庄子,潇洒嘛,要不然,怎么写出《逍遥游》呢?”
看样子,小胡有点情绪化了。这个心理学的高材生,难道自己就没意识到么?
但是,他说“就不告诉你”时,我潜意识里突然浮现出《小龙人》动画片的音乐:“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那旋律,以超过光的速度,侵入我的脑海,并且单曲循环。
小时候看的动画片,如此顽固地在今天回放,可见,心理学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小时候到长大来,我们所有经历的,所形成的印象和认识,刻画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形成了我们理解框架。有许多洗脑歌曲,就是这样的规律了。
比如好多广告,初看比较傻,但细想却非常精明。比如那个脑白金的广告,比如好多洗脑歌曲。它们共同的特点有两个。一个是简单,你一下就能够记住并且复述出来,简单到儿歌或者童谣一样的水平。第二个特点是,重复,在媒体反复播放,让你无法忘记。
有人说这种广告,让人讨厌,怎么还有人去买它的货。我想,这正是它们的精明之处。不管你是喜欢它还是讨厌它,反正你记住了它,并且永不忘记,这就在你的经历中,形成了理解框架的一部分,进入了你的判断背景之中,进入了你的潜意识之中,进入了你的梦。
不影响潜意识的东西,根本称不上洗脑。谎话一千遍,就成了真理。古来皆然。
要不然,那些明星们,只要出镜率,哪怕是丑闻,也要上头条。毕竟讨厌和喜欢,他都成了你的一部分框架。
框架之所以强大,在于它严重影响你的判断。我们所谓有客观,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主观。所有的主观,都是在理解框架的基础上完成的。越是深刻的记忆越容易形成框架,越是牢固的框架,就越是能够让你自洽。与社会与他人与自已融洽,形成自以为的幸福。
我们还可以这样说,不仅认识外部世界,就是认识他人的内心世界,我们也用投射法,用自己的框架来分析别人。比如古老的心灵沟通办法:将心比心。
在一个融洽的社会里,大部分人的生活经历相似,心理判断的框架也就是相似形了。所以,理解他人的利器,就是将心比心。
任何思想工作,大概都离不开将心比心的方法。我在部队时,指导员给我们做的思想工作,就是将心比心。比如两个战友打架了,一个说对方先骂我,一个说对方先动手打我,找到指导员评理。指导员先各打二十大板,指出骂人和打人者都不对。但这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让两人融洽起来。怎么办?用将心比心法。
对骂人者说:你骂别人,别人肯定受不了。你自己想想,要是被别人骂了,你愤怒不愤怒?对方只好承认,我骂别人不对。
对打人者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别人骂你,但是,你自己想想,平时,你就没骂过别人吗?即使你没当着面骂过,也背后骂过吧?即使没骂出声音,也在心里骂过吧?但别人动手打过你吗?骂人一阵风,吹过就算了,你当没听到,也就没伤害。但是,你打人,给别人造成的痛苦是生理的,真实的,对不对?对方只好承认,自己不该先对手。
于是,这就有和谐基础了,两人在指导员的威逼利诱下,终算握手言和,仿佛自已觉得还对不起对方。
推广到社会的各种心理和情感影响,这种方法极为普遍。甚至这样说,不用这种方法,人与人就难以顺利沟通。我大学时,按大纲要求,学计算机原理,结果,听了两周理论课后,同学们都发现听不太懂。找老师,表达焦虑。老师说到:“我是学计算机专业的,最开始一个月,我也没听懂,你们慌什么?”
我们马上就释然了,根本不怕后来的课程。
在部队时,学擒敌甚至战术,刚开始都是有困难的,尤其是新的难度动作。但班长鼓励我们的办法,也是这一套。“所有战士,包括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我们多长了一个脑袋?”我们马上就有信心了。毕竟,班长跟我们一样,只有一个脑袋。对个别接受速度慢的战友,班长的鼓励是另外一套:“你好歹还是个初中毕业,以前我有个战士,小学都没毕业,身体比你差多了,他苦练两个月,都成功了,你有啥难的?没事,练练就好,说不定,你还有自己没发现的天赋呢。”
将心比心这种办法用多了,就会带来一个副作用,就是攀比心。如果把将心比心当成习惯框架,用来分析社会一切问题,就会让自己的判断,建立在与别人的观察之中。
比如,自己没考上大学,不是找自己努力或者聪明程度的原因,总是归于别的因素。“他凭什么考那好?还不是运气?他跟我上一样的中学,老师也一样,也不比我多长个脑袋,他力气还没我大呢。”
或者对同乡有钱人,总是这样理解:“他跟我从小玩到大,跟我是一样的人,也没见聪明能干到哪里去,挣这些钱,要不是黑来的,要不是走了狗屎运,反正,我不服。”
因为将心比心的长期无意识习惯使用,导致一种错觉,觉得别人想的都应该是与自己一样的,别人的结果也应该跟自己一样。
如果不一样,就很痛苦了,就得找理由了。理由,大不了是机遇命运或者腹黑或者不道德等。在中国,为富不仁的理念深入人心。因为将心比心,大家应该一样富,他富得太多了,肯定是不仁造成的。
这种对别人成功评价为不仁的方法,也得到另一种平衡。我至少比他有道德。这个结论肯定是不对的,并且,它导致另一个错误的常识:越穷越道德,我穷我有理,越穷越光荣。
山里人世风纯朴吗?山里人穷,民风纯朴是一种心理平衡似的自我评价,只是因为他们一是不知道该怎么狡猾,二是根本狡猾不过城里人。没见识没能力,只好在道德评价上找补回来。
“将心比心,肯定是普通人的办法了吧?”我提出这个结论,就看他们有什么新观点。
“这就是高手的困难了,他的心总是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所以选择沉默。老子写道德经也是被关尹子逼的,况且,这么多年了,我们也没真正懂它。”万老师对哲学思想的爱好,是他的框架。
“当然,低手也有可能孤独。”我说到:“我在部队时,班长最怕带那些道理听不懂的兵,因为他们只会线性思维,无法将心比心的。”
小胡没说话前,就自顾自笑出声音来了,在黑夜中,显得过分突兀。
“线性思维与将心比心,其实也是有产物的,只不过,成了大家的笑料。在古代有一个《笑林广记》写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人,梦见了朋友,第二天问这个朋友,昨晚是否也梦见了他。结果朋友说没有梦到。这个傻子居然愤怒了:我都梦见你了,你凭什么没有梦见我!”
他继续傻笑,但声音有点惨。“其实,这种对感情和心理的态度,每个人都有过吧?我也曾经是那样想的,十几年都没醒。”
我知道,他不仅是在自嘲,这可不是表现高级幽默的场合,他是真的在自责或者说自怜。
单相思的人,不就是傻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