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每天下午从书店出来,我都迫不急待地回到宾馆,想通过看书,来增长一些认识。
在书店,我有个发现,也是在书架上找辞典时发现的,这家书店几乎有一个架子上摆了七八本弘学写的书,难道,这老板,对弘学有什么渊源吗?
好在宾馆有电脑,我迅速查了一下弘学的情况。当然,这个名字,在佛教界应该是很平常的。但有一个人的情况,正符合这本书的作者。
弘学居士,就是重庆本地人,南岸区。那么,我可以猜测,他在重庆本地影响很大。也许,书店老板跟他有过交集,这就是他书店摆满了经常著作的原因吧。
这个人曾经在西南民族学院读过藏语文,与书店老板一样,也是动乱前的大学生,属于当时知识界的精英分子。当然年龄有差距。弘学居士是38年出生,57年毕业。按年龄上讲,大约比这个老板大20岁左右,也就是大一代人,估计是前辈了。
在西南民族学院时,受教于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吴泽霖和马时芳夫妇。这两人,我在北大图书馆看书时,曾经接触过他们的著作,是奠基人档次的人物,可以算民族学,尤其是藏民族学的大师了。
并且,弘学居士在读书期间,还曾经求教于梁在农教授,也就是后来著名的智慧法师。还有两个西藏高手阿旺洛追扎巴、密悟格西。这两名西藏高手我不熟悉,但肯定是不简单的人物。
看来,弘学居士,对文化宗教及民族学社会学,是有很扎实的学院功底的。这种受过系统精英教育的人,有一批大师指导,见识远超我们这种自学爱好者水平。仅从文化角度上讲,他都有资格当我的老师。
但是,他在宗教上的地位和成就,我并不知晓,我决定明天去书店,再次寻找线索。
今天就看书吧。《人间佛陀与原始佛教》,这本书完全是写给读书人的。从历史和宗教的角度,严格按大学教材的模式写出,很适合我这种人看。
佛教的产生,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佛祖的本人生平,介绍得非常清楚。更为重要的是,他把佛祖本人的思想行为变化以及当时的故事环境,一一介绍了出来。
语言既不夸大又不晦涩,平实准确,是很高的境界。韩愈兴趣的古文运动,提倡文字的准确和简洁,完整地体现在这本书上。所以,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来写的这本书,具有很高的可信度,是我们这种习惯学院知识的人,最好的基础知识读本。
老板太了解我的特点了,我读到这本书时,有了这样的感叹。真是高人,知道哪种东西最适合我。
弘学居士,按网上的介绍,已经出版了十几种著作了。我把这十几种著作的名字,一一记下来,准备有机会全部买来,细细阅读。
有《佛学概论》、《藏传佛教》、《佛教文学》、《中国佛教简史》、《净土探微》、《禅门风姿》、《部派佛教》、《中观学概论》、《佛教图像说》、《唯识学概论》、《曼荼罗文化艺术丛书》等,还有我手边的这本书。
从书名上就可以看出,这是正规的教材类书籍,是严肃的学术文章。与南怀瑾先生的戏说他说不同,南先生的著作类似于科普文章或者艺术化文章,而弘学法师的著作,是严肃的学术。
也许南先生让我有兴趣,读他的书轻松而有乐趣。但弘学法师的书,才真正让我懂得这门宗教的基础知识。
我现在需要的,不是它有没有意思。而最大的问题是,它究竟是什么,怎么办。
这本书所记载的东西,需要细细精读。比如四圣谛,这是佛教最基本的思想立足点,必须深刻领会。比如三法印,这是佛教思想的基本特征,是区别外道与佛法的工具,必须有所领会。
对于一般人来说,读这种枯燥的学术著作,肯定比较难以进行。但对于我来说,恰恰是好事。
第一,我已经不满足于那种浮光掠影的浅淡戏说了。比如有人喜欢看《三国演义》,文学性很强,可读性很好,又是文学经典。但对于一个真正想了解当时历史的人来说,必须要读陈寿所著的《三国志》,还得要跟官方正史结合起来读。
我读二十四史,给了我极大的愉悦感。当你深入历史环境,读到当时的人和事时,你会发现,那些真正改变中国发展的大事和大人物,他们所经历的一切,远比小说和诗歌,来得更为宏大和深刻,历史本身比小说有趣多了。而上了史书的人,都是一部我们小人物所无法具备的传奇人生。
佛祖在看似平淡的描述中,书中以简洁的语言,给我勾画了古印度时期,生活生产文化风俗思想宗教的巨幅图景。这个图景是三维立体的,佛祖本身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趣的人,有挫折和追求的人,他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的事业,更在于他的人格和生活。如果当年有幸在他身边,那种生活态度,就足以感染你并影响你一生。
相类似的,我看过许多儒家学说。但是,你真正深入孔子生活的历史年代,再读他说的话,《论语》这个不大的小册子里,就把一个生动活泼的孔子摆在你面前了。
深入他的时代,进入他的生活,你就如同以心看到一场巨幅大戏,风流犹拍古人肩。
第二,我需要的它都能够提供,并且给了我许多意想不到的结论。我需要全面概览佛教起源时的状态,以及后来发展的分支,我需要了解佛教的性质、历史以及它所面对的当时的世界,我需要了解它的目的方法和途径。虽然这些只是纸面意思,但从佛教门中人那里,得到全面正确的纸面指导,也是少走弯路的办法。
我现在最想知道,佛教能解决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我该向哪个方向寻找,找哪一个。
其实基本概念的建立,是任何一门学问最重要的一点。比如我们在赌博时,要了解博弈论。但我们至少最先要知道,博弈论是建立在零和游戏的基础上的。有了这个理论,你就知道,打算输赢只发生在牌桌上的人,对外界来说,根本没产生输赢。
比如生产和分配对社会的影响。大家都在讲政治,其实政治最基本的概念是利益分配。而创造利益的是生产。所以生产的能力大于分配的作用,所以才产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结论。
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确定,就确定了一个学术的性质。
如果我把佛教当成学术来理解,这本书就让我建立了一个全面的基本的性质判断坐标。
佛祖悟道后的第一句话,基本就讲清楚了它的性质了。那么理论体系,在初转法轮时,就已经提出了。
想当初,佛祖苦修六年无果时,肯定在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也许自己是方向错了。但是如何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呢?他没有采取读书和思考的办法。因为以他的绝顶聪明,书籍能够带给他的,他都知道过。思考能够推出来的,他都已经推理过。
他采取了两个办法。第一个是下决定,以巨大的内心冲动来作为自身悟道的动力。不悟大道,誓不起坐。第二个是见行动。他坐在菩提树下,就是不起来。那是在参禅吗?打坐吗?还是利用直觉智慧?还是所谓反闻闻自性?多少天过去了,不吃不喝,他在什么境界里?
不管他在什么境界里,他都是在修行,也就是行动。这种看似不动的行动,让他最终睹明星而悟道。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
但仅凭这句话来,能够说明什么?他得到了什么?肯定是在这句话之外了。
我当然不能仅凭语言文字来理解他的境界,但他第一次转法轮时,必须要用语言来告诉最初求法的人。他说了“四圣谛”。
苦,什么是苦,有哪些苦。这个概念的意思和范围,原来如此广大丰富。我没看这书之前,我把苦大不了理解为痛苦苦恼困苦等,与佛教的理解相比,我这种理解太渺小,太无知了。
当然,这本书也详细说了集、灭、道的含义各类和大致范围。光从这些概念的范围来看,都已经超出了我的想象。不要说理解它,就是知道它大概说的是什么,都是我无法达到的。
我突然想起《证道歌》里面的一个词:入海算沙。佛教的知识如同大海边的沙滩,如何能够用人力和凡心,来数清沙的数量呢?
我花了一下午和一晚上的时间,把这本书浏览完毕,才知道,要学懂它,基本不可能。但了解个大概,是可以的。了解了大概,就会产生众多问题。这些问题,凭我的知识和智力,是无法解决的。
晚饭我都没出去,只是在宾馆吃了碗方便面。读完时,也大概凌晨一点多了。赶快... -->>
每天下午从书店出来,我都迫不急待地回到宾馆,想通过看书,来增长一些认识。
在书店,我有个发现,也是在书架上找辞典时发现的,这家书店几乎有一个架子上摆了七八本弘学写的书,难道,这老板,对弘学有什么渊源吗?
好在宾馆有电脑,我迅速查了一下弘学的情况。当然,这个名字,在佛教界应该是很平常的。但有一个人的情况,正符合这本书的作者。
弘学居士,就是重庆本地人,南岸区。那么,我可以猜测,他在重庆本地影响很大。也许,书店老板跟他有过交集,这就是他书店摆满了经常著作的原因吧。
这个人曾经在西南民族学院读过藏语文,与书店老板一样,也是动乱前的大学生,属于当时知识界的精英分子。当然年龄有差距。弘学居士是38年出生,57年毕业。按年龄上讲,大约比这个老板大20岁左右,也就是大一代人,估计是前辈了。
在西南民族学院时,受教于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吴泽霖和马时芳夫妇。这两人,我在北大图书馆看书时,曾经接触过他们的著作,是奠基人档次的人物,可以算民族学,尤其是藏民族学的大师了。
并且,弘学居士在读书期间,还曾经求教于梁在农教授,也就是后来著名的智慧法师。还有两个西藏高手阿旺洛追扎巴、密悟格西。这两名西藏高手我不熟悉,但肯定是不简单的人物。
看来,弘学居士,对文化宗教及民族学社会学,是有很扎实的学院功底的。这种受过系统精英教育的人,有一批大师指导,见识远超我们这种自学爱好者水平。仅从文化角度上讲,他都有资格当我的老师。
但是,他在宗教上的地位和成就,我并不知晓,我决定明天去书店,再次寻找线索。
今天就看书吧。《人间佛陀与原始佛教》,这本书完全是写给读书人的。从历史和宗教的角度,严格按大学教材的模式写出,很适合我这种人看。
佛教的产生,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佛祖的本人生平,介绍得非常清楚。更为重要的是,他把佛祖本人的思想行为变化以及当时的故事环境,一一介绍了出来。
语言既不夸大又不晦涩,平实准确,是很高的境界。韩愈兴趣的古文运动,提倡文字的准确和简洁,完整地体现在这本书上。所以,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来写的这本书,具有很高的可信度,是我们这种习惯学院知识的人,最好的基础知识读本。
老板太了解我的特点了,我读到这本书时,有了这样的感叹。真是高人,知道哪种东西最适合我。
弘学居士,按网上的介绍,已经出版了十几种著作了。我把这十几种著作的名字,一一记下来,准备有机会全部买来,细细阅读。
有《佛学概论》、《藏传佛教》、《佛教文学》、《中国佛教简史》、《净土探微》、《禅门风姿》、《部派佛教》、《中观学概论》、《佛教图像说》、《唯识学概论》、《曼荼罗文化艺术丛书》等,还有我手边的这本书。
从书名上就可以看出,这是正规的教材类书籍,是严肃的学术文章。与南怀瑾先生的戏说他说不同,南先生的著作类似于科普文章或者艺术化文章,而弘学法师的著作,是严肃的学术。
也许南先生让我有兴趣,读他的书轻松而有乐趣。但弘学法师的书,才真正让我懂得这门宗教的基础知识。
我现在需要的,不是它有没有意思。而最大的问题是,它究竟是什么,怎么办。
这本书所记载的东西,需要细细精读。比如四圣谛,这是佛教最基本的思想立足点,必须深刻领会。比如三法印,这是佛教思想的基本特征,是区别外道与佛法的工具,必须有所领会。
对于一般人来说,读这种枯燥的学术著作,肯定比较难以进行。但对于我来说,恰恰是好事。
第一,我已经不满足于那种浮光掠影的浅淡戏说了。比如有人喜欢看《三国演义》,文学性很强,可读性很好,又是文学经典。但对于一个真正想了解当时历史的人来说,必须要读陈寿所著的《三国志》,还得要跟官方正史结合起来读。
我读二十四史,给了我极大的愉悦感。当你深入历史环境,读到当时的人和事时,你会发现,那些真正改变中国发展的大事和大人物,他们所经历的一切,远比小说和诗歌,来得更为宏大和深刻,历史本身比小说有趣多了。而上了史书的人,都是一部我们小人物所无法具备的传奇人生。
佛祖在看似平淡的描述中,书中以简洁的语言,给我勾画了古印度时期,生活生产文化风俗思想宗教的巨幅图景。这个图景是三维立体的,佛祖本身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趣的人,有挫折和追求的人,他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的事业,更在于他的人格和生活。如果当年有幸在他身边,那种生活态度,就足以感染你并影响你一生。
相类似的,我看过许多儒家学说。但是,你真正深入孔子生活的历史年代,再读他说的话,《论语》这个不大的小册子里,就把一个生动活泼的孔子摆在你面前了。
深入他的时代,进入他的生活,你就如同以心看到一场巨幅大戏,风流犹拍古人肩。
第二,我需要的它都能够提供,并且给了我许多意想不到的结论。我需要全面概览佛教起源时的状态,以及后来发展的分支,我需要了解佛教的性质、历史以及它所面对的当时的世界,我需要了解它的目的方法和途径。虽然这些只是纸面意思,但从佛教门中人那里,得到全面正确的纸面指导,也是少走弯路的办法。
我现在最想知道,佛教能解决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我该向哪个方向寻找,找哪一个。
其实基本概念的建立,是任何一门学问最重要的一点。比如我们在赌博时,要了解博弈论。但我们至少最先要知道,博弈论是建立在零和游戏的基础上的。有了这个理论,你就知道,打算输赢只发生在牌桌上的人,对外界来说,根本没产生输赢。
比如生产和分配对社会的影响。大家都在讲政治,其实政治最基本的概念是利益分配。而创造利益的是生产。所以生产的能力大于分配的作用,所以才产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结论。
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确定,就确定了一个学术的性质。
如果我把佛教当成学术来理解,这本书就让我建立了一个全面的基本的性质判断坐标。
佛祖悟道后的第一句话,基本就讲清楚了它的性质了。那么理论体系,在初转法轮时,就已经提出了。
想当初,佛祖苦修六年无果时,肯定在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也许自己是方向错了。但是如何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呢?他没有采取读书和思考的办法。因为以他的绝顶聪明,书籍能够带给他的,他都知道过。思考能够推出来的,他都已经推理过。
他采取了两个办法。第一个是下决定,以巨大的内心冲动来作为自身悟道的动力。不悟大道,誓不起坐。第二个是见行动。他坐在菩提树下,就是不起来。那是在参禅吗?打坐吗?还是利用直觉智慧?还是所谓反闻闻自性?多少天过去了,不吃不喝,他在什么境界里?
不管他在什么境界里,他都是在修行,也就是行动。这种看似不动的行动,让他最终睹明星而悟道。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
但仅凭这句话来,能够说明什么?他得到了什么?肯定是在这句话之外了。
我当然不能仅凭语言文字来理解他的境界,但他第一次转法轮时,必须要用语言来告诉最初求法的人。他说了“四圣谛”。
苦,什么是苦,有哪些苦。这个概念的意思和范围,原来如此广大丰富。我没看这书之前,我把苦大不了理解为痛苦苦恼困苦等,与佛教的理解相比,我这种理解太渺小,太无知了。
当然,这本书也详细说了集、灭、道的含义各类和大致范围。光从这些概念的范围来看,都已经超出了我的想象。不要说理解它,就是知道它大概说的是什么,都是我无法达到的。
我突然想起《证道歌》里面的一个词:入海算沙。佛教的知识如同大海边的沙滩,如何能够用人力和凡心,来数清沙的数量呢?
我花了一下午和一晚上的时间,把这本书浏览完毕,才知道,要学懂它,基本不可能。但了解个大概,是可以的。了解了大概,就会产生众多问题。这些问题,凭我的知识和智力,是无法解决的。
晚饭我都没出去,只是在宾馆吃了碗方便面。读完时,也大概凌晨一点多了。赶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