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要靠背,我总结过高考语文试卷,仅关于课文背诵的知道点,都不少于30分,古文解释要背,文学常识要背,甚至一些特殊字的拼音,也要背,以避免用地方口音来读造成的失分。英语更要背,语法没那么复杂,多背几遍课文,语法自在其中了。我知道,你们学校的英语老师,本身的水平,在讲语法时,难免有辞不达意的地方。网络授课老师虽然讲得到,但辅导时,本校的老师难免跟不上。所以,倡导学生用死办法,是有道理的。我还刺激过他们:你们知道自己并不聪明,不多下背的功夫,怎么超越那些大城市聪明的学生?我又鼓励到:我当年英语老师发音都不标准,但我高考英语也算过得去,靠什么?靠背,语法啊,完形填空啊,还真没难到我。”
这家伙,一个手打,一个手摸,算是个做思想工作的老手。
“数学,也要靠背。背什么,背概念啊。你可以不懂,但背着背着就理解了。这是针对差生的,因为他们脑袋笨,我当时不敢说他们笨,怕打击他们的自尊心。我建议,他们在学数学前,提前一天预习,先背概念,第二天听网上老师讲,才听得懂。其实,这是他们的大问题,因为没预习的习惯,听网课跟不上,自己空着急。笨鸟先飞,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我就这样跟他们说的。”
在打基础阶段,他这样说是适合资质一般的同学的。
“对高二呢,我告诉他们的方法,就是想。要会想,会琢磨。高二的课程比较难,如果思路跟不上,成绩就不行。怎么办?提前一天想,在预习中,把想不通的记下来,争取第二天上课时,无端的名师解决问题。如果还解决不了,就请身边辅导的老师,一起利用自习,共同解决。我专门对高二的学生,提出了告诫:千万别拖。头天的预习,上课跟进度,课后及时把作业做完,想不通的,马上找老师解答,必须把当天的事情想通,不然第二天的东西又来,你就倒下了。”
“我给他们讲了一个长跑的观念。高考是长跑的终点,整个高中,最累的是高二,如同长跑中出现的疲劳期,必须顶过去。只要顶过高二,高三保持惯性,就有不错的收获。不怕慢,只怕站,停一下,冲一冲,伤害身体,得不偿失。那是高手们天才们干的事,大家不要学,因为没本钱。”
这是对的,高二是学生成绩的分水岭,难度加大,知识点密集,很多人没跟上进度,就丧失信心了。
“我给高三的同学讲得更多些,因为他们面临高考,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如何迅速提高成绩,必须得有巧办法。我给他们的建议是:做题。”
我反问:“你这办法,谁不知道?还要你说?”
“哥,我说得具体,也算是好办法。我的原则是:做错题。”
小苟也吃惊,问到:“什么意思?”
“老大,你这尖子生不懂普通生的苦,我是过来人,我知道这办法很好。我对普通生的建议是,不要追求满分,只追求那百分之八十就够了。上985还不满足吗?难道非要上名校?你有那个基础吗?上一本也不错啊,对普通生而言。我就给他们明说了。背得好,上本科。想得好,有一本。做得好,985就有希望了。”
我也有点兴趣了,问到:“你详细说一下,我也算是差生。”
“差生或者好听一点,我们叫普通生。只能努力抓那80%了,对不对?那我们就把那80%抓好。其实,就是在自己能力的基础上,查漏补缺的意思。怎么办呢?把你过去几年做过的试卷拿出来,把曾经做错的题抄出来,重新做一遍,直到做对为止。最后的大题,有时间就管,没时间就算了。只要你曾经错了的,就是你的弱点。我们优点不多,就减少弱点,只要这一关做得好,接近600分,是有希望的。”
“有人提出,从高一到高三,这么多试卷,这么多错题,怎么做得完?我告诉他们,每一章节估计老师给了你们至少五张卷子的题,你抽出两张错得最多的,就做它就行。我还鼓励到:我的经验,随着做错题发展下去,你会发现,一周后,你做题的速度会越来越快,这就是学习的惯性。一旦形成了速度的惯性,那你的效率会大大提升,就可以像学霸一样地刷题了。当然,最难的大题除外。”
我问到:“除了做题外,你还有什么窍门?”
“我最后,给了他们考试的技巧。因为在与他们的座谈中,我发现他们考试的能力不够。每一次考试,都是出题老师与学生的博弈。你得综合筹划自己的重点和时间分配。这就好比长跑,你得掌握好力度和进程。”
“先做简单的,有把握的,能够快速解决的。也就是把卷内的题作一个大致的评估。凡是你回忆得起来,曾经做过类似的题,那么,就是简单的。并不一定仅限于真空或者选择。在答题中,将无法即时判断的选择题最后做。因为即使时间不够了,选择题中还有一些没答,那你凭第一印象勾就行。记住,在极短时间内判断,第一印象是最准的,因为简单推理,容易入坑。老师出题,都是有坑的。那么,选择题第一印象也没有,推理的思路也没有,就是那种完全做不出来的,怎么办?选C,这就是靠猜。因为,根据我的统计,ABCD四个答案中,先C的机率偏高一点。”
这是什么招数,完全是投机取巧。
小苏好像看出了我的想法:“也许我这是投机取巧,但怎么办呢?他们本来基础就不好,复习时间也只有一个多月了,不找省力的办法,拼实力,是拼不过的。”
我感叹到:“扎实啊,你高中知识不冒尖,但应试办法倒是很实用的。”
“当然,我也不是没遇到困难。”小苏谦虚到:“在文科班,我就遇到一些困难,因为我是学理科的。好在本人机智,也算是介绍了些经验。”
“文科有大量需要背诵的内容,我就介绍了记忆曲线,当然他们老师也曾经介绍过,估计不形象,学生操作起来,没谱。我就教他们一个顺口溜:头天靠死记,二天再回忆,一月后互考,,高考没问题。”
我想起来,当年二娃与他同学,这种互考的方式,确实是巩固记忆的法宝。
有一个问题一直在我脑袋中,我问到:“小苏,你这些技巧是从哪里来的?”
“嗨,我高考前如果全部掌握这些诀窍,也上985了,问题是,这些东西,大多是从同宿舍的大学同学那里得来的。”
“他这么厉害,怎么也考了你一样的学校?”
“发挥失常呗。他平时成绩太好,总想着高考一鸣惊人,结果头天晚上失眠,第二天完全没发挥出来,就到我们学校了。要按实际水平,985是没问题的。当然,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他后来研究生,也进了复旦,算是没辱没他当年的努力。”
这基本是张思远的版本,我理解。
高考并不能定终身,但高考肯定会让你终身难忘。这是你第一次走向社会的通行证,这是你第一次独立面对社会的初始平台,甚至,对许多人来说,读不大学,读什么样的大学,会确定你一生在社会中的定位。
现在有一个说法,你是谁?将你所有的朋友圈子,求出平均数,你就是那样的人。
而圈子中,最重要的是同学,尤其是还在联系的高中或者大学同学。
而我,却没有一个还在联系的这样的人。从社会阶层来看,我早已超越了大学同学的阶层,跟他们的生活与情感,没有交集。我的初中同学,二娃,现在也失联了。与我有交集的圈子,除了生意外,就是战友了。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不算是由大学定义的,倒更像是部队定义的。
在部队的战友中,跟我关系最密切的人除了班长,还有王班长,他们的平均数,就是我,这个,我认。我为有这样的战友而骄傲,班长的沉稳和王班长的活力,几乎在两端等着我,我是中间的那个人。
而李茅,然然,甚至小苏,都是他们同学定义着他的圈子,这是我羡慕的。他们是大学的过来人,当然有资格教育那些没进大学的学生。
事非经过不知难,经历就是能力,这句话没错。
李茅问到:“苟总,你今天下午,把我们庄总拉到哪里去了?”
“到了我的老家看了看。”
“究竟是你在招待庄总,还是你自己想回老家?你这个人,假公济私,居然这样招待远方的客人。”李茅假意批评到。
我赶紧解释到:“我是农村人,也是贫苦人,见到他的家,就像回到我自己四川的故乡一样,我们忆苦思甜后,感觉更亲了,他是对的,我收获不小!”
“哈哈”李茅笑到:“我们四个,都是过来人,从农村过来,从贫穷过来,估计,这是我们在一起喝酒的原因吧?”
“呸,谁跟你一样?”我说到:“你家,在我看来,如同地主,还跟我哭穷!”
要靠背,我总结过高考语文试卷,仅关于课文背诵的知道点,都不少于30分,古文解释要背,文学常识要背,甚至一些特殊字的拼音,也要背,以避免用地方口音来读造成的失分。英语更要背,语法没那么复杂,多背几遍课文,语法自在其中了。我知道,你们学校的英语老师,本身的水平,在讲语法时,难免有辞不达意的地方。网络授课老师虽然讲得到,但辅导时,本校的老师难免跟不上。所以,倡导学生用死办法,是有道理的。我还刺激过他们:你们知道自己并不聪明,不多下背的功夫,怎么超越那些大城市聪明的学生?我又鼓励到:我当年英语老师发音都不标准,但我高考英语也算过得去,靠什么?靠背,语法啊,完形填空啊,还真没难到我。”
这家伙,一个手打,一个手摸,算是个做思想工作的老手。
“数学,也要靠背。背什么,背概念啊。你可以不懂,但背着背着就理解了。这是针对差生的,因为他们脑袋笨,我当时不敢说他们笨,怕打击他们的自尊心。我建议,他们在学数学前,提前一天预习,先背概念,第二天听网上老师讲,才听得懂。其实,这是他们的大问题,因为没预习的习惯,听网课跟不上,自己空着急。笨鸟先飞,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我就这样跟他们说的。”
在打基础阶段,他这样说是适合资质一般的同学的。
“对高二呢,我告诉他们的方法,就是想。要会想,会琢磨。高二的课程比较难,如果思路跟不上,成绩就不行。怎么办?提前一天想,在预习中,把想不通的记下来,争取第二天上课时,无端的名师解决问题。如果还解决不了,就请身边辅导的老师,一起利用自习,共同解决。我专门对高二的学生,提出了告诫:千万别拖。头天的预习,上课跟进度,课后及时把作业做完,想不通的,马上找老师解答,必须把当天的事情想通,不然第二天的东西又来,你就倒下了。”
“我给他们讲了一个长跑的观念。高考是长跑的终点,整个高中,最累的是高二,如同长跑中出现的疲劳期,必须顶过去。只要顶过高二,高三保持惯性,就有不错的收获。不怕慢,只怕站,停一下,冲一冲,伤害身体,得不偿失。那是高手们天才们干的事,大家不要学,因为没本钱。”
这是对的,高二是学生成绩的分水岭,难度加大,知识点密集,很多人没跟上进度,就丧失信心了。
“我给高三的同学讲得更多些,因为他们面临高考,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如何迅速提高成绩,必须得有巧办法。我给他们的建议是:做题。”
我反问:“你这办法,谁不知道?还要你说?”
“哥,我说得具体,也算是好办法。我的原则是:做错题。”
小苟也吃惊,问到:“什么意思?”
“老大,你这尖子生不懂普通生的苦,我是过来人,我知道这办法很好。我对普通生的建议是,不要追求满分,只追求那百分之八十就够了。上985还不满足吗?难道非要上名校?你有那个基础吗?上一本也不错啊,对普通生而言。我就给他们明说了。背得好,上本科。想得好,有一本。做得好,985就有希望了。”
我也有点兴趣了,问到:“你详细说一下,我也算是差生。”
“差生或者好听一点,我们叫普通生。只能努力抓那80%了,对不对?那我们就把那80%抓好。其实,就是在自己能力的基础上,查漏补缺的意思。怎么办呢?把你过去几年做过的试卷拿出来,把曾经做错的题抄出来,重新做一遍,直到做对为止。最后的大题,有时间就管,没时间就算了。只要你曾经错了的,就是你的弱点。我们优点不多,就减少弱点,只要这一关做得好,接近600分,是有希望的。”
“有人提出,从高一到高三,这么多试卷,这么多错题,怎么做得完?我告诉他们,每一章节估计老师给了你们至少五张卷子的题,你抽出两张错得最多的,就做它就行。我还鼓励到:我的经验,随着做错题发展下去,你会发现,一周后,你做题的速度会越来越快,这就是学习的惯性。一旦形成了速度的惯性,那你的效率会大大提升,就可以像学霸一样地刷题了。当然,最难的大题除外。”
我问到:“除了做题外,你还有什么窍门?”
“我最后,给了他们考试的技巧。因为在与他们的座谈中,我发现他们考试的能力不够。每一次考试,都是出题老师与学生的博弈。你得综合筹划自己的重点和时间分配。这就好比长跑,你得掌握好力度和进程。”
“先做简单的,有把握的,能够快速解决的。也就是把卷内的题作一个大致的评估。凡是你回忆得起来,曾经做过类似的题,那么,就是简单的。并不一定仅限于真空或者选择。在答题中,将无法即时判断的选择题最后做。因为即使时间不够了,选择题中还有一些没答,那你凭第一印象勾就行。记住,在极短时间内判断,第一印象是最准的,因为简单推理,容易入坑。老师出题,都是有坑的。那么,选择题第一印象也没有,推理的思路也没有,就是那种完全做不出来的,怎么办?选C,这就是靠猜。因为,根据我的统计,ABCD四个答案中,先C的机率偏高一点。”
这是什么招数,完全是投机取巧。
小苏好像看出了我的想法:“也许我这是投机取巧,但怎么办呢?他们本来基础就不好,复习时间也只有一个多月了,不找省力的办法,拼实力,是拼不过的。”
我感叹到:“扎实啊,你高中知识不冒尖,但应试办法倒是很实用的。”
“当然,我也不是没遇到困难。”小苏谦虚到:“在文科班,我就遇到一些困难,因为我是学理科的。好在本人机智,也算是介绍了些经验。”
“文科有大量需要背诵的内容,我就介绍了记忆曲线,当然他们老师也曾经介绍过,估计不形象,学生操作起来,没谱。我就教他们一个顺口溜:头天靠死记,二天再回忆,一月后互考,,高考没问题。”
我想起来,当年二娃与他同学,这种互考的方式,确实是巩固记忆的法宝。
有一个问题一直在我脑袋中,我问到:“小苏,你这些技巧是从哪里来的?”
“嗨,我高考前如果全部掌握这些诀窍,也上985了,问题是,这些东西,大多是从同宿舍的大学同学那里得来的。”
“他这么厉害,怎么也考了你一样的学校?”
“发挥失常呗。他平时成绩太好,总想着高考一鸣惊人,结果头天晚上失眠,第二天完全没发挥出来,就到我们学校了。要按实际水平,985是没问题的。当然,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他后来研究生,也进了复旦,算是没辱没他当年的努力。”
这基本是张思远的版本,我理解。
高考并不能定终身,但高考肯定会让你终身难忘。这是你第一次走向社会的通行证,这是你第一次独立面对社会的初始平台,甚至,对许多人来说,读不大学,读什么样的大学,会确定你一生在社会中的定位。
现在有一个说法,你是谁?将你所有的朋友圈子,求出平均数,你就是那样的人。
而圈子中,最重要的是同学,尤其是还在联系的高中或者大学同学。
而我,却没有一个还在联系的这样的人。从社会阶层来看,我早已超越了大学同学的阶层,跟他们的生活与情感,没有交集。我的初中同学,二娃,现在也失联了。与我有交集的圈子,除了生意外,就是战友了。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不算是由大学定义的,倒更像是部队定义的。
在部队的战友中,跟我关系最密切的人除了班长,还有王班长,他们的平均数,就是我,这个,我认。我为有这样的战友而骄傲,班长的沉稳和王班长的活力,几乎在两端等着我,我是中间的那个人。
而李茅,然然,甚至小苏,都是他们同学定义着他的圈子,这是我羡慕的。他们是大学的过来人,当然有资格教育那些没进大学的学生。
事非经过不知难,经历就是能力,这句话没错。
李茅问到:“苟总,你今天下午,把我们庄总拉到哪里去了?”
“到了我的老家看了看。”
“究竟是你在招待庄总,还是你自己想回老家?你这个人,假公济私,居然这样招待远方的客人。”李茅假意批评到。
我赶紧解释到:“我是农村人,也是贫苦人,见到他的家,就像回到我自己四川的故乡一样,我们忆苦思甜后,感觉更亲了,他是对的,我收获不小!”
“哈哈”李茅笑到:“我们四个,都是过来人,从农村过来,从贫穷过来,估计,这是我们在一起喝酒的原因吧?”
“呸,谁跟你一样?”我说到:“你家,在我看来,如同地主,还跟我哭穷!”